天天看点

黄昌骏:回忆在55师宣传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战友们

作者:伏生的自留地

1973年春,55师在高台县举办了首届连队政治指导员学习班,期间,宣传科科长李希泰、副科长梅天勤把我叫到一处说:把你调到师里做体育工作你愿意吗?稍时,我看着李梅二科长突如其来的问话答:我是一个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几个月后,调令到了团里,我的老领导赵船海副主任电话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没等我开口就说:这事咋不吭一声……,把我叱喝了一顿。几天后,我的老连长张庆泰副团长在他办公室弄了一盘花生米,一瓶金徽酒为我饯行,就这样我离别了165团重返师部工作。

黄昌骏:回忆在55师宣传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战友们

一、我在宣传文化科时的阵容

1973年11月,我来到宣传科,此时全科干部17人,即:科长李希泰,副科长尹长胜、梅天勤,宣传干事杨顺全、翟书元、魚志清、王百战、张援宇,新闻报道干事王文清、董振国、郭怀亮、张发全,文化干事段宛生、盛锡福,电影队队长周志兴、王家田,惟我是新来的,任55师第一任体育干事。

黄昌骏:回忆在55师宣传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战友们
黄昌骏:回忆在55师宣传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战友们
黄昌骏:回忆在55师宣传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战友们

此时的宣传科,由于我入伍早,年龄大,参加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篮球打得好,又在连队又当过三年指导员,大家对我很尊重。加之60年代在师司令部任职期间,结识了55师颇具影响的风云人物,宋念千、种子平、姚德明、唐国金、刘根田、张伟松、侯金保、孙继武、陈中钦、陈中团、孙其文、陈文友、李家隆、柴汝成、何志民、沈吉彦、王可恩、刘希成、髙天明、陈元典,以及馬志龙、王建文、刘玉海……,老友重逢,格外亲热,没有一点人生地不熟,初来乍到之感。

二、全力以赴迎接全军第三届体育运动会

55师屯兵青海期间,除1964年师参加兰州军区举办的篮球运动会及师里组织各团篮球比赛外,再无其它体育活动。部队移防河西走廊后适逢迎接全军第三届体育运动会,霎时体育运动犹如64年军事大比武,席卷全军,新闻干事郭怀亮还专门下到164团七连采访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他笔下的《体育花开满军营》被解放军报在第二版刊登。

55师为了迎接全军第三届运动会,参加19军组织的各类比赛,1974年4月,师里在髙台举办了篮、排、乒乓球类运动会。1974年5月,在各团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在酒泉举办了田径及军体运动会,比赛项目之全,参加运动员之多,史无前例。1975年元月,55师体育健儿在翟吉甫副主任带领下,荣膺19军首届田径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中22名运动员代表19军参加大军区在西安咸阳组织的田径大赛,3人还打破了大军区撑杆跳纪录。

1973年春,我带领师篮球队代表19军参加了大军区在西安临潼举办的篮球大赛,以及甘肃省第四届运动会。此时,全科上下一心,相互配合,分工不分家,真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和段宛生、盛锡福带队参加集训比赛,会演期间,王百战坐阵科室,处理日常工作有条不紊,並代我把大军区文化工作站下发师里的文化体育器材,及时如数下发各团,其资料至今尚存。

黄昌骏:回忆在55师宣传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战友们

1974年9月,全师文艺会演,梅天勤、段宛生、盛锡福、董振国、周志兴、王家田分管大会秘书组,我协助冯喜康分管总务组,有力地保证了会演顺利进行,以及优秀节目的评定。我带师篮球队在张掖参赛时,平易近人,才华横溢的段宛生,常来球队讲故事,他那幽默,声容并茂,以说书的形式,讲“师傅与徒弟”,“陶维尔先生的头颅”,“太平间的故事”……,给篮球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此,他也成了篮球队的好朋友。

黄昌骏:回忆在55师宣传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战友们
黄昌骏:回忆在55师宣传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战友们

我在师政治部工作的三年间,宿舍就我一个人,文化用品应有尽有,晩饭后战友们都喜欢到我宿舍坐坐,下象棋、军棋、跳棋,打扑克升级,赶毛驴,拱猪牵羊,尤其是沈秉刚、魚志清、梅天勤、杨顺全、周泉山等,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宿舍是机关大院最热闹的地方。每每想起这些,我感慨颇多。

三、从宣传文化科走出去的书家文豪诗仙画圣

我在科里时,战友们就有建树,而今个个了得,成了风云人物。

我离开师宣传文化科后,鱼志清老友就升职为师政治部副主任,陕西省军区干休所政委,“老战士杂志”社长兼总编、作家,著有《大战略》《听山问水》《读山品水》,並主编了《老战士房》《为夕阳而歌》等,他的书我最爱读,文字华丽,亲切、感人。

郭怀亮扶摇而上,荣膺大校,先后出任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处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兰州记者站站长,《人民军队报》和《华商报》副总编,出版报告文学《明驼志》《新闻作品集》《一个军事记者笔下的西北军旅》。

黄昌骏:回忆在55师宣传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战友们

翟书元转业武威,任武威日报总编,诗文造诣极高,尤其是对古体诗词研究很有建树。

我的老搭档段宛生,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从战士一步一个脚印,当上了将军,先后出任兰州军区文化部部长,总政文化影视局局长,总参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在文艺生涯中,在奶奶及中学老师的启蒙下,汲取人类文化宝库营养,标新立异,先后创作话剧小品13篇,曲艺故事10篇,歌曲歌唱13篇,並亲自登台表演,唱响军营,唱响全军最大最高舞台。著有段宛生将军《文艺作品选》,被誉为军旅了不起的文艺创作家、艺术表演家。不仅如此他的油画作品常入选全军美术大展,为军旅著名画家。

黄昌骏:回忆在55师宣传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战友们

盛锡福转业兰州航天工业部万里机电厂后,不忘老本行,一直活跃在群众性的文艺活动中,可敬可爱。

王百战转业陕西社会科学院后,先后出任《中国科学报》驻陕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曾在中央和地方媒体发表新闻、散文、小说、报告文学、书画3000余篇,是一位诗书文画集于一身55师文坛领军人物。著有《王百战画集》《百战诗书画》《泡桐花开》《黄与绿》《高塘桥》《中国抗战进行曲》等。

黄昌骏:回忆在55师宣传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战友们

董振国转业到省髙级人民法院后,先后出任民庭庭长,第一任执行局局长,大法官。

黄昌骏:回忆在55师宣传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战友们

周志兴到地方后,以放映为本,精研篆书,作品正奇正气,大气磅礴,叹为观止,很有成就。

黄昌骏:回忆在55师宣传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战友们

本人不才,纯系爱好,以文以书以画养心养生度夕阳,专攻山水,于2008年加入省、市美协,2011年成功举办个人写生创作画展,作品曾入选全国、军队,以及省市举办的书画大展,作品及论文也曾在省、市及书画报刊整版发表,著有《绘画攻略——中国山水画论要及技法秘笈》《中国山水画写生集锦》《闲言碎语集》《黄昌骏书画耕耘集》,被战友及同行视为大器晚成,既有作品又有专著的高产实力派画家,书画评论家。

综上所述,我在师宣传文化科三年间,故事多多,人生难忘。

黄昌骏:回忆在55师宣传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战友们

作者黄昌骏:出生于1942年4月,汉族,西安市人,革命残疾军人,正处级。1961年8月毕业于西安地质学校(今长安大学),随即应征入伍,1962年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师司令部管理科书记,165团四连副指导员,通讯连指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和文化科干事。同时任军、师篮球队队员、教练,师体育运动具体组织者,1977年转业省政府接待单位工作。现为省、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书画院艺术顾问等,作品曾参加全国及省市书画大展并获奖,论文多次在省市及书画报刊发表。著有《绘画攻略——中国山水画论要及技法秘笈》《中国山水画写生集锦》《闲言碎语集》《黄昌骏书画耕耘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