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昌駿:回憶在55師宣傳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戰友們

作者:伏生的自留地

1973年春,55師在高台縣舉辦了首屆連隊政治指導員學習班,期間,宣傳科科長李希泰、副科長梅天勤把我叫到一處說:把你調到師裡做體育工作你願意嗎?稍時,我看着李梅二科長突如其來的問話答:我是一個軍人,軍人以服從指令為天職。幾個月後,調令到了團裡,我的老上司趙船海副主任電話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沒等我開口就說:這事咋不吭一聲……,把我叱喝了一頓。幾天後,我的老連長張慶泰副團長在他辦公室弄了一盤花生米,一瓶金徽酒為我餞行,就這樣我離别了165團重返師部工作。

黃昌駿:回憶在55師宣傳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戰友們

一、我在宣傳文化科時的陣容

1973年11月,我來到宣傳科,此時全科幹部17人,即:科長李希泰,副科長尹長勝、梅天勤,宣傳幹事楊順全、翟書元、魚志清、王百戰、張援宇,新聞報道幹事王文清、董振國、郭懷亮、張發全,文化幹事段宛生、盛錫福,電影隊隊長周志興、王家田,惟我是新來的,任55師第一任體育幹事。

黃昌駿:回憶在55師宣傳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戰友們
黃昌駿:回憶在55師宣傳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戰友們
黃昌駿:回憶在55師宣傳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戰友們

此時的宣傳科,由于我入伍早,年齡大,參加過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籃球打得好,又在連隊又當過三年指導員,大家對我很尊重。加之60年代在師司令部任職期間,結識了55師頗具影響的風雲人物,宋念千、種子平、姚德明、唐國金、劉根田、張偉松、侯金保、孫繼武、陳中欽、陳中團、孫其文、陳文友、李家隆、柴汝成、何志民、沈吉彥、王可恩、劉希成、髙天明、陳元典,以及馬志龍、王建文、劉玉海……,老友重逢,格外親熱,沒有一點人生地不熟,初來乍到之感。

二、全力以赴迎接全軍第三屆體育運動會

55師屯兵青海期間,除1964年師參加蘭州軍區舉辦的籃球運動會及師裡組織各團籃球比賽外,再無其它體育活動。部隊移防河西走廊後适逢迎接全軍第三屆體育運動會,霎時體育運動猶如64年軍事大比武,席卷全軍,新聞幹事郭懷亮還專門下到164團七連采訪群衆性體育活動開展的情況,他筆下的《體育花開滿軍營》被解放軍報在第二版刊登。

55師為了迎接全軍第三屆運動會,參加19軍組織的各類比賽,1974年4月,師裡在髙台舉辦了籃、排、乒乓球類運動會。1974年5月,在各團開展群衆性體育運動的基礎上,在酒泉舉辦了田徑及軍體運動會,比賽項目之全,參加運動員之多,史無前例。1975年元月,55師體育健兒在翟吉甫副主任帶領下,榮膺19軍首屆田徑比賽團體總分第一名,其中22名運動員代表19軍參加大軍區在西安鹹陽組織的田徑大賽,3人還打破了大軍區撐杆跳紀錄。

1973年春,我帶領師籃球隊代表19軍參加了大軍區在西安臨潼舉辦的籃球大賽,以及甘肅省第四屆運動會。此時,全科上下一心,互相配合,分工不分家,真乃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我和段宛生、盛錫福帶隊參加集訓比賽,會演期間,王百戰坐陣科室,處理日常工作有條不紊,並代我把大軍區文化工作站下發師裡的文化體育器材,及時如數下發各團,其資料至今尚存。

黃昌駿:回憶在55師宣傳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戰友們

1974年9月,全師文藝會演,梅天勤、段宛生、盛錫福、董振國、周志興、王家田分管大會秘書組,我協助馮喜康分管總務組,有力地保證了會演順利進行,以及優秀節目的評定。我帶師籃球隊在張掖參賽時,平易近人,才華橫溢的段宛生,常來球隊講故事,他那幽默,聲容并茂,以說書的形式,講“師傅與徒弟”,“陶維爾先生的頭顱”,“太平間的故事”……,給籃球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此,他也成了籃球隊的好朋友。

黃昌駿:回憶在55師宣傳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戰友們
黃昌駿:回憶在55師宣傳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戰友們

我在師政治部工作的三年間,宿舍就我一個人,文化用品應有盡有,晩飯後戰友們都喜歡到我宿舍坐坐,下象棋、軍棋、跳棋,打撲克更新,趕毛驢,拱豬牽羊,尤其是沈秉剛、魚志清、梅天勤、楊順全、周泉山等,可以自豪地說,我的宿舍是機關大院最熱鬧的地方。每每想起這些,我感慨頗多。

三、從宣傳文化科走出去的書家文豪詩仙畫聖

我在科裡時,戰友們就有建樹,而今個個了得,成了風雲人物。

我離開師宣傳文化科後,魚志清老友就升職為師政治部副主任,陝西省軍區幹休所政委,“老戰士雜志”社長兼總編、作家,著有《大戰略》《聽山問水》《讀山品水》,並主編了《老戰士房》《為夕陽而歌》等,他的書我最愛讀,文字華麗,親切、感人。

郭懷亮扶搖而上,榮膺大校,先後出任蘭州軍區政治部宣傳處處長,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蘭州記者站站長,《人民軍隊報》和《華商報》副總編,出版報告文學《明駝志》《新聞作品集》《一個軍事記者筆下的西北軍旅》。

黃昌駿:回憶在55師宣傳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戰友們

翟書元轉業武威,任武威日報總編,詩文造詣極高,尤其是對古體詩詞研究很有建樹。

我的老搭檔段宛生,在漫長的軍旅生涯中,從戰士一步一個腳印,當上了将軍,先後出任蘭州軍區文化部部長,總政文化影視局局長,總參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在文藝生涯中,在奶奶及中學老師的啟蒙下,汲取人類文化寶庫營養,标新立異,先後創作話劇獨幕喜劇13篇,曲藝故事10篇,歌曲歌唱13篇,並親自登台表演,唱響軍營,唱響全軍最大最高舞台。著有段宛生将軍《文藝作品選》,被譽為軍旅了不起的文藝創作家、藝術表演家。不僅如此他的油畫作品常入選全軍美術大展,為軍旅著名畫家。

黃昌駿:回憶在55師宣傳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戰友們

盛錫福轉業蘭州航天工業部萬裡機電廠後,不忘老本行,一直活躍在群衆性的文藝活動中,可敬可愛。

王百戰轉業陝西社會科學院後,先後出任《中國科學報》駐陝記者站站長、進階記者。曾在中央和地方媒體發表新聞、散文、小說、報告文學、書畫3000餘篇,是一位詩書文畫集于一身55師文壇領軍人物。著有《王百戰畫集》《百戰詩書畫》《泡桐花開》《黃與綠》《高塘橋》《中國抗戰進行曲》等。

黃昌駿:回憶在55師宣傳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戰友們

董振國轉業到省髙級人民法院後,先後出任民庭庭長,第一任執行局局長,大法官。

黃昌駿:回憶在55師宣傳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戰友們

周志興到地方後,以放映為本,精研篆書,作品正奇正氣,大氣磅礴,歎為觀止,很有成就。

黃昌駿:回憶在55師宣傳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戰友們

本人不才,純系愛好,以文以書以畫養心養生度夕陽,專攻山水,于2008年加入省、市美協,2011年成功舉辦個人寫生創作畫展,作品曾入選全國、軍隊,以及省市舉辦的書畫大展,作品及論文也曾在省、市及書畫報刊整版發表,著有《繪畫攻略——中國山水畫論要及技法秘笈》《中國山水畫寫生集錦》《閑言碎語集》《黃昌駿書畫耕耘集》,被戰友及同行視為大器晚成,既有作品又有專著的高産實力派畫家,書畫評論家。

綜上所述,我在師宣傳文化科三年間,故事多多,人生難忘。

黃昌駿:回憶在55師宣傳文化科工作的那些日子和一起共事的戰友們

作者黃昌駿:出生于1942年4月,漢族,西安市人,革命殘疾軍人,正處級。1961年8月畢業于西安地質學校(今長安大學),随即應征入伍,1962年參加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196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在部隊曆任戰士、班長,師司令部管理科書記,165團四連副指導員,通訊連指導員,師政治部宣傳科和文化科幹事。同時任軍、師籃球隊隊員、教練,師體育運動具體組織者,1977年轉業省政府接待機關工作。現為省、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省書畫研究院副院長,蘭州軍區西安老戰士大學書畫院藝術顧問等,作品曾參加全國及省市書畫大展并獲獎,論文多次在省市及書畫報刊發表。著有《繪畫攻略——中國山水畫論要及技法秘笈》《中國山水畫寫生集錦》《閑言碎語集》《黃昌駿書畫耕耘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