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作者:法老不说教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文|法老

编辑|法老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道袍作为明代中后期流行的男子袍服之一,在清朝时期因易服政策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后仅在戏曲服装、道士袍服以及朝鲜半岛传统服饰中得到延续。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但由于时代与地区的差异,这些服装在形制结构上已产生较大的变化。

明朝道袍与其他朝代有何异同?为何明代对道袍的要求与规格到达了空前的高度?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一、道袍的起源与发展

(一)道袍的起源

道袍,又称为褶子、海青,最初是道家释道之服。清溪道人《禅真逸史》中描绘有道士外出时穿着的服饰: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头上戴一顶撮顶罗巾,身穿一领霞色潞绸道袍。亦或者身着一领黑线道袍,头顶一方幅巾。”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关于道士道袍的形制结构,在元代永乐宫壁画中有多处描绘。

《帝君神游显化图》中描绘了道教神仙吕洞宾从出生到成仙度人的故事,画中吕洞宾头戴华阳巾,身穿普通道袍,交领左衽,衣袖、下摆以及领口位置缀有黑边,同时配以垂绦系腰。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元代一统天下后,由于元皇室的大力扶持,道教活动增多,使得道士的服饰频繁出现于大众视野。

其中外穿的道袍因衣身宽松、衣袖宽大,能体现文人的儒雅之风,受到士大夫阶层的青睐。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道袍的演变元代之前,道袍遵循道教服饰“不与世俗”和“不异服”的特点,形制结构基本维持不变。

元代之后,道袍日渐世俗化,被用作男子闲居之服,原本的左衽因不符合传统汉族服饰形制要求,被改为右衽。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领口、衣袖和下摆处的黑边被去除。

明朝中后期,道袍演变成男子最常见的袍服之一,上至皇亲国戚、在职官员,下至士庶阶层均有穿着。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例如,明代学者范濂在《云间据目抄》卷2中记载:“十八学士衣……隆、万以来,皆用道袍,而古者皆用阳明衣,乃其心好异,非好古也……儒童年少者,必穿浅红道袍。

上海生员,冬必服绒道袍,暑必用骔巾绿伞。”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明末清初叶梦珠在《阅世编》卷8中描绘到:“其便服,自职官大僚而下,至于生员。俱戴四角方巾,服各色花素绸纱绫缎道袍。”在朱翊均墓中曾出土了8件交领绫面绢里大袖道袍。

由此可见,在隆庆、万历年间,道袍作为男子便服盛行一时(见图1)。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明朝灭亡后,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颁布了“剃发易服”的政策,强制汉人改穿满洲衣冠,改梳满洲发式,违者视同“逆命之寇”,道袍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步退出人们的视野。

如今,只能在戏曲服装、宗教道服以及朝鲜半岛传统服饰中可以看到道袍的影子。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在清代戏曲服装中,道袍发展为“男褶子”,是戏曲服装中常见的袍服,文武、老少、贵贱皆可穿着,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与性格,其色彩、柔软度、面料质地各不相同。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明朝时期,朝鲜半岛作为中国的附属国,深受中国服饰文化影响,其服饰基本与明代服饰类似,其中男子的传统服饰朝鲜道袍便是在明代道袍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来。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其前襟更为窄小,腰身更高,系带位置也由右侧逐渐向正中移动,形成了具有朝鲜特色朝鲜道袍(见图2)。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二、明代道袍的形制与结构

通过统计各地出土及孔府旧藏的11件道袍数据,从道袍的形制以及领型、袖型、衣身、下摆4部分结构展开梳理,得到道袍的形制特点(见表1)和具体测量数据(见表2)。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一)道袍的形制

由表1、表2可知,道袍作为男子袍服之一,属于上下通裁制,衣长及踝,长度为124~143cm,既可当作外衣直接穿着,也可以作为衬袍使用。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道袍形制大多为:交领,领口镶有白色护领,护领可拆卸替换。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大襟右衽,小襟处有一对系带固定于衣内,大襟处有两对系带固定于右胸侧旁,带上可系牌穗。有大、小袖两种袖型,袖口处需要收袂。袍身左右两侧开衩至腋。

前襟(大、小襟)两侧各接一幅内摆,内摆上打褶,固定于后襟腰部内侧,可遮蔽两侧开衩位置。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腰身和下摆呈A字形,但由于穿着者身份不同,各款的形制会产生些许差异。如《酌中志》中有记载:“(内臣)道袍,如外廷道袍之制,惟加子领耳。”

可知内臣所穿的道袍相较于外臣增加了子领耳。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二)道袍的结构

1、领部结构

领部是明代男子袍服的重要部分,其结构主要以交领和盘领为主。交领依据两襟交汇处的不同,可以分为斜领和直领两种:衣襟左右两侧均为斜向下的称斜领交领。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衣襟左侧垂直,右边斜向下的称直领交领。除此之外,还有圆领、斜领、直领、合领等领型。道袍的领型为交领,其外领结构统一,领部结构分为3种,具体如图3所示。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续衽,内领斜向右下方,与左衽缝合,在领下左门襟处拼接一片与领宽相同、长度及下摆的衽,该领型的道袍多为官员等上层阶级穿着。

直下断衽,领子垂直缝在衽上,与衽重合,包裹着衽。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斜下断衽,领子与衽拼接缝在一块,不与衽重合,位于衽的上方,该领型的道袍适用于各阶级。

领外部有护领包裹,护领一般使用白色布料制作,宽度为3.0~13.5cm,窄于领宽,可拆卸,既能2避免领口与脖子摩擦,又便于领子的清洁换洗。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2、袖部结构

道袍的袖部结构分为小袖和大袖两种,且均收袂,具体如图4所示。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小袖收袂道袍两袖通长230~240cm,袖宽35~40cm,袖口较宽。这种袖型的道袍主要流行于明代中期嘉靖至万历年间。

其袖口收袂,袖子基本为直袖,在靠近袖口部位有弧度,因其形状与琵琶类似,故被称为琵琶袖道袍。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宁夏冯记圈明墓出土的缠枝牡丹纹绫袍以及江苏苏州明墓出土的行云流水纹绸棉袍为典型的小袖道袍。

大袖收袂道袍两袖通长232~253cm,袖宽54~70cm,主要流行于天启崇祯年间。其腋下开深,袖口宽大,通常在1/3处向下封口收袂,避免露出里面的衣服,袖口宽18~25cm。

孔府旧藏中,暗条纹白罗道袍、蓝色暗花纱袍等皆为大袖道袍。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3、衣身结构

道袍门襟结构为右衽大襟,左侧内襟有一组绑带系于左胸侧,右侧外襟有两组绑带系于右胸侧,两组绑带既能起加固作用,又能用于系牌穗。

短的系带宽度为0.8~1.0cm,长度为24~30cm,长的系带宽度为0.8~5.0cm,长度为70~75cm。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由于明代布幅宽度限制为64cm,因此道袍衣身前后片中心线处均有一条缝线。由表2可知,衣身宽度从腰部至下摆逐渐变大,腰宽通常为55~62cm,下摆宽度为114~134cm。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4、下摆结构

下摆结构是区分是否为道袍的重要依据。《酌中志》中记载:“直身,制与道袍相同,惟有摆在外。”

由此可知,道袍的基本形制与直身相同,区别在于直身摆在外,道袍摆在内。

道袍左右两侧开叉至腋下,从袍服正前方看,左右各有两道接缝。根据下摆裁剪缝制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普通型、省略型和拼补型3类,具体如图5所示。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1)普通型

普通型下摆袍身正面两侧各有两道明显的接缝,其制作步骤少,缝制方法简单,具体如图5(a)所示。

在前衣片两侧各拼接一块梯形面料,先在A衣片内部打两个相同宽度的褶,使其呈三角形,再将B衣片与A衣片缝合,缝合后将B衣片部分翻折回后衣片内侧进行固定。

这种摆型多出现于小袖收袂道袍上,如缠枝牡丹纹绫袍、行云流水纹绸棉袍等。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2)省略型

明代末期,大袖袍服开始风靡,道袍也不例外。

现存的明代大袖道袍袖宽60~70cm,《酌中志》中记载:“然逆贤时,其袖有大至二尺七八寸(约90cm)者,可笑莫此为甚。”

宽大的袖身使得普通型下摆的制作方式不再适用,前衣片两侧原本拼接一块面料变成拼接两款较小的梯形面料,两道宽大的死褶变成一道极浅的活褶和一道拼缝。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具体如图5(b)所示。缝制时,先在C衣片上打一道活褶,再将C衣片与D,E衣片依次拼接,拼缝后翻折至后衣片内侧固定,这种下摆的裁剪方式较大程度避免了面料的浪费。

孔府旧藏中的暗条纹白罗道袍和蓝色暗花纱袍就为此种摆型。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3)拼补型

拼补型下摆可缓解大袖与下摆的结构冲突,相对于前两种摆型,其制作工艺更为烦琐,需要在下摆侧面拼补4块大小不一的面料,具体如图5(c)所示。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缝制时,先将F,G,H,I衣片依次拼接,为了避免衣身与袖宽的冲突,在腋下拼接一小块三角形面料J。

完成后在F衣片上打一个褶,再在F,G衣片和G,H衣片的拼缝处进行两次打褶,完成后翻折回后衣片固定。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三、明代道袍的结构复原

(一)道袍复原对象选取

1、复原对象选取标准

(1)选取的复原对象需具有典型性

道袍作为明代中后期男子流行常服,穿着人群广泛,不仅文人士大夫会穿,甚至连皇帝也会穿着。

道袍的款式结构众多,选取的复原对象须具有典型的道袍形制特征,能够反映该时期的服饰文化。

通过对道袍领口拼接方式、袖口宽度、两袖通长、下摆结构以及衣服整体长度的统计、分析,解读明代道袍的主要结构特征。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2)结构复原研究需具有可行性

根据复原样本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参考现存实物,利用实物作为样本进行复原。

没有实物参考,但存在清晰的图像,利用图像作为样本进行复原。相对于后者,前者准确性更佳。根据复原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结构、色彩、材质、图纹、形制等方面的复原。

文中以实物为样本,进行道袍结构复原,具有可行性。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2、确定复原对象

综合分析出土道袍款式以及孔府旧藏中的11件道袍款式,选取孔府旧藏中编号为SDKF036的蓝色暗花纱袍(现藏于山东博物馆)进行复原。

该道袍保存完整、结构清晰,款式是经典的大袖收袂道袍,其领口拼接方式、袖口的宽度、下摆的结构均具有典型的明代道袍特征,故而选取该道袍作为复原对象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博物馆资料获取该道袍的款式及平面效果(见表3),以确保结构复原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二)道袍的结构复原

1、复原对象款式

复原对象款式如图6所示。其外领为交领,内领为直领,外镶白色护领。门襟为大襟右衽。

袖型为大袖,袖口收袂。衣身前后衣片有中缝,呈A字形。开衩形式为左右两侧开衩至腋下。下摆在前片大襟两侧分别拼接面料,固定至后衣片中脊处,属于省略型暗摆。

系合方式为左前襟有两组系带固定,右内襟有一组系带固定。裁剪方式为上下通裁制。面料以纱布为主,棉布为辅。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2、复原对象尺寸

测量通过资料查找以及向山东博物馆咨询,得到实物平铺测量尺寸,具体如图7所示。

衣身长度是从领下后中垂直到下摆最凸出处的距离,为130cm。

领口宽度是领口与衣身接缝处左右两侧的距离,为26cm。

领子宽度是领子开口处到领子与衣身接缝处的垂直距离,为13cm。

两袖通长是左袖口上端至右袖口上端的距离,为240cm。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接袖长度是袖子接缝处到袖口的距离,为66.4cm。

袖子接缝处长度是与衣身同片袖口的上下距离,为64cm。

袖口宽度是袖子放平整后两端的距离,为70cm。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下摆宽度是平铺下摆两端的距离,为122cm。

内摆侧边长是道袍平铺后,袖子与衣身连接处至下摆的距离,为85cm。

腰宽是左右两边腋下部位的距离,为60cm。

I1短系带长度为24cm,宽度为0.9cm。长系带长度为73cm,宽度一边为0.9cm,一边为4.8cm。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3、复原作品版型图绘制

根据复原对象的数据绘制版型图,具体如图8所示。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4、复原作品与复原对象

比较对蓝色暗花纱袍进行1∶2的结构复原,得到如图9所示的复原作品。将复原作品平铺于桌面,观察整体效果,从正背面、袖口、领口、下摆细节处比较复原作品与复原对象。

从平铺效果看,复原作品与复原对象整体造型一致,为大襟右衽道袍,领口镶有护领,袖子长而宽大,袖口收袂,从正前方看左右两侧各有两道接缝,内有暗摆。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由于复原对象缺乏实物穿着效果图,无法仔细观察其穿着效果,故文中采用明代人物绘画作品中的道袍穿着效果与复原作品效果进行比较,具体如图10所示。

从穿着效果看,由于面料不同以及人体与人台的差异,复原作品人台穿着效果与人物穿着效果存在微小的差异,但整体效果相近。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从整体结构看,两者基本一致,领部有白色护领,贴合脖子与前胸。

衣身腰部偏窄,下摆做褶形成特定的扩展量,便于人体行走。

大袖收袂,穿着时会在肘部形成一定的堆积量。

两侧暗摆可以遮挡开叉,避免里裤外漏,保证服饰的端庄感。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结语

通过对墓葬出土以及孔府旧藏的11件明代道袍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道袍是流行于明代中后期的一种男子袍服,来源于道士的外穿之服。

道袍的形制为上下通裁,大襟右衽,衣长及踝,腰身和下摆呈宽大A字形。

道袍主要结构可分为领部、袖部、衣身、下摆4个部分。领部结构主要分为直下断衽、斜下断衽和续衽3种,外层镶有护领。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袖部结构主要分为大袖和小袖2种,袖口收袂,需要接袖。衣身结构主要分为门襟和中缝2种,门襟共有3组系带,前后有中缝。

下摆结构主要分为普通型、省略型和拼补型3种。根据复原对象尺寸数据绘制道袍纸样,结合传统服饰的裁剪方式,对其进行结构复原。

明朝服饰太时尚:道袍并非道士的制服,复原后的道袍古典又耐看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复原作品与复原对象的形制、结构基本一致,穿着效果与明代人物绘画作品中的道袍穿着效果相近。

道袍作为明代中后期男子流行袍服,对其形制、结构的梳理以及结构的复原有助于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