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数据分析新手没有完整的项目经验?别担心,一文帮你打开思路

作者:数据分析不是个事儿

今天聊一下项目经验, 不废话, 先来说一个段子:

有一个中国的高中生去美国旅游,很不幸在美国遭遇了车祸。

他躺在路边,一会儿一个警察过来,问他说“How are you?”

这位高中生很自然地就回答了“I'm fine, thank you.”

于是这个警察以为他没事儿就走了。

不一会儿,这个高中生就因伤势过重挂掉了。

这个段子原本是用来讽刺应试教育的,你会英语,不代表你能用英语交流。这个道理放在职场当中也同样适用

你会做某件事儿,不代表你能做。

数据分析新手没有完整的项目经验?别担心,一文帮你打开思路

要想证明你能做,最好的证明方法就是你做过,这就是项目经验的重要性。

什么是项目经验

思考一下,你觉得以下哪些是项目经验?

  • 每天负责数据日报的制作和发送。
  • 为运营活动提供数据支持,完成临时取数任务8个。
  • 工作之余结合自己的兴趣开展了用户的分析,半年后发现A类群体有高转化潜力,输出了一份分析报告并成功落地。
  • 睡前玩王者荣耀,准备打到星耀就睡觉,5把之后成功晋级。

答案待会再揭晓,先说说项目是什么:

项目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限定时间,资源等)下,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

注意几个关键点

  • 明确目标
  • 限制条件
  • 一次性任务

不是所有“你做过”的事都能称之为项目。

和项目相对应的,是日常工作。项目是独一无二的任务,日常工作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项目和日常工作的关系,用一张表来说明。

比较 项目 日常工作
目的 特殊的 常规的
时间 有限的 相对无限的
管理方法 风险性 确定性
持续性 一次性 重复性
特性 独特性 普遍性
考核指标 以目标为导向 效率和有效性
资源需求 多变性 稳定性

你做过“项目”和你做过“日常工作”价值是不同的。

日常工作的特点是确定性和重复性,目的是确保公司正常运行,所以它的动作是标准化的,难度比较小。找一个人培训几天,马上就能够上岗。

项目是面对特定目标开展的,一般来说都是新问题,要比日常运营更复杂,难度较大。同时项目能创造出新的可能性,对公司的业务发展来说价值更大。

所以要能识别工作中有哪些是项目,要把时间更多地放在项目上,而不是日常工作上。

了解了项目的定义,回头看刚才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数据日报,这种日报一般来说指标和维度都是确定的,只不过需要每天手动更新。这个工作是确定性、重复性的,因此属于日常工作。

第二个临时取数,虽然每个取数都不是重复性的,但是工作的内容是确定性的,也不涉及复杂的资源需求,所以也是日常工作。

第三个研究分析,已经很像项目了,但是依然不是项目。因为这个研究没有确定的时间限制,而且只是因为兴趣爱好想要研究一番,没有具体的分析目的,所以这个案例不属于工作,也就是既不算日常工作也不算项目,算是一个研究课题。

最后一个案例打王者荣耀,看起来是玩游戏,但这个案例确实是个项目。这个项目有明确的目的“打到星耀”,有时间限定“睡觉前”,项目的实施也不是确定性的,并且最终还完成了项目目标,这就是一个项目。

数据分析新手没有完整的项目经验?别担心,一文帮你打开思路

所以项目并一定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生活中存在各种项目。

如何拥有项目经验

我们平时做的工作,往往都是一些很细碎的取数、报表建设、数据日报等等。真正能称之为项目的非常少。所以在写简历的时候,想了半天写来写去都是工作经验,而不是项目经验。

数据分析新手没有完整的项目经验?别担心,一文帮你打开思路

那么项目经验从哪里来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两个方法。

1.把日常工作变成项目

其实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把日常工作变成项目。

因为日常工作往往是某个项目的子项目,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找到子项目的意义,然后把日常工作改造成某个项目的一部分:

改造前:负责每天发送业务经营日报。

改造后:xx年x月,为支持“vip会员买一年送一年促销活动”,我负责优化了现有日报形式,增加xx维度,xx指标,从而及时发现a渠道质量较高,并扩大投放,最后给活动带来了20%的销售增量。

2.把日常小项目做成大项目

上面的案例中,日报的改造优化是一个项目,但这个项目很小,体现不出太多的价值。

那如何找到这个项目更大的价值呢?解决方案是把这个项目做成大项目。

比如:

  • 构建通用的运营活动数据分析体系,之后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快速复用。
  • 构建通用的数据底层,创建通用的营销活动报表,省去每次报表重建的工作。
  • 对产品运营进行培训,提升团队数据分析能力。

这些项目都是在原有的日报基础上发散出来的,是日报工作的升级版。数据分析新人往往拿不到大项目,就可以通过这些日常工作,自己做成大项目。

怎么写项目经验

最后说下在简历中怎么写项目经验。

简历中的项目经验至少要保留这么几条内容:

1)项目名称

说清楚这是个什么项目。

2)项目时间

写xx年x月还不够,尽量写清楚时间区间,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3)项目描述

用简短的语言来介绍项目,不要有太多的技术词汇,尽量讲明白业务背景,项目能解决什么业务问题。比如“重构数据底层”、“提升了多少效率”这类说法还是技术的视角。要说清为什么业务现在需要提高数据获取效率,提高后能给业务带来什么。

举个例子:某创新业务引流效果较好,但是没有提升粘性的手段。业务团队决定通过开展运营实验找出有效的运营动作。而目前数据底层只能支持每月3-4次实验,大大影响业务效率。为完成业务每月10次运营实验的目标,开展了数据底层重构的项目。

4)求职者的角色

这是求职者应该向HR重点介绍的内容,要说明自己的身份、职责,突出自己工作中的难点、重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身份有这么几种:

  1. 主持:主持一个项目代表着这是一个多人项目的项目负责人。
  2. 独立承担:这是一个单人项目的项目负责人。
  3. 参与:多人项目中的其中一部分。

5)业绩成果

最终项目的完成情况,是否完成目标。这部分要注重项目成果的展现,也可以突出技能相关的关键词。比如用了最新的技术方法。

把以上内容组合起来,项目经验就和完形填空一样简单了。

运营数据底层模型优化项目:xx年x月至xx年x月,为支持业务快速迭代的需求,我独立承担了运营活动数据底层重构项目,最终将活动数据获取效率提升了100%,完成了每月10次活动实验的目标。

其他补充

再说一些常见的误解。

误区1 项目越难越好

复杂不是判断项目好坏的标准,完成目标才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简单方法能解决问题,就不要搞的花里胡哨的。这一点的重灾区是机器学习模型,毕业生因为没有实战项目经验,喜欢把网上的项目用各种高难度模型做一遍,其实这未必能加分。

如果项目使用的方法确实难度比较低,面试官确实可能会直接说感觉不到这个项目的难点。有些项目的难点不体现在技术上,而是出现在跨团队沟通、时间紧、资源少等方面。

你可以强调目前的选择是基于当时的资源限制,这个选择很好地完成了目标。

数据分析新手没有完整的项目经验?别担心,一文帮你打开思路

误区2 项目越多越好

项目宜精不宜多,着重介绍一两个项目即可,最多不超过3个。

要想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三个项目足够了,多了反而会显得没有重点。

如果多个项目是类似的,那显得你归纳能力不足。如果多个项目都是不同方向的,那么显得你工作经验比较杂,可能不深入。

所以还不如少一点。

如果你觉得自己确实有很多优秀的项目可以写,怎么办?

我们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是很少的,如果很多说明你的光都不太高,矮子里面看个个都是高个儿。

误区3 独立承担项目更牛

独立承担项目未必比参与项目更牛。独立承担项目能说明你个人工作能力没问题,但这类项目的沟通工作较少,项目复杂度一般也不会太高。

而参与一个大项目,虽然你做的可能只是其中一个部分,难度上并不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参与多轮沟通,同时了解大项目的运作模式,这些经验反而可能更加有用。

总结

项目是提升简历成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算你日常工作只是取取数做做报表,只要你用心思考,也能找到好的项目。

转载自公众号 Lovedata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