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作者:匹夫鸣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前言

“填鸭式”教育,现在有一个流行的称谓,叫做“鸡娃”。

就是指家长们疯狂给孩子打鸡血,安排各种学习活动和特长培训的行为。

这些家长们往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考上一个好大学,实现阶级跃迁,从此成为“人上人”。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有人统计过,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钱,得出的结果是150万元人民币。

这还不算一些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如佩戴近视眼镜或者牙齿矫正等隐性问题。

而在现在这个越“鸡“越“勇“的社会上,150万是下限,但不是“鸡娃“家长们的上限。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那么,如果说“鸡娃“半生,孩子归来仍是底层打工人。

家长们能接受吗?

不接受也得接受,因为这基本上就是定局。

你投入几百万“鸡娃“出来的孩子,以后可能仍是拿着五千月薪还要还房贷车贷的996打工人。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没有最“鸡“,只有更“鸡”

首都就是不一样,连“鸡娃”都先人一步。

最初,“鸡娃”这股风潮,就是海淀区妈妈们带起来的。

海淀妈妈们“鸡娃”到了什么程度呢。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这是北京一位妈妈给自己孩子制定的成长计划表。

好家伙,这里面有几条我可能一辈子都实现不了。

但是在这位妈妈的规划下,这只是十岁之前的任务量罢了。

而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尽早地进入常春藤盟校,2-3岁开始双语早教也提上了妈妈们的日程。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更有家长,不但规划孩子们每年的任务量,连每天的时间表都制定好了。

甚至连冲澡时间都计划的面面俱到。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而海淀妈妈们的目的也达到了,孩子们的成绩确实很亮眼。

这段又是牛,又是鸡,又是青蛙的发言,不是哪个农场主在说自己家畜牧养殖多么发达,而是一位海淀妈妈的采访实录。

翻译过来就是:

“老娘我这些年鸡娃这么努力心血也算没白费,这小子在我的指导下总算在英语和奥数上有点成绩了,但是班里的天才小孩有的是,人家五六岁就把剑桥通用英语一二级给过了,还是自学的!从小就阅读英文原版书籍的孩子就是不一样,我也得加大马力了。”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看完这段,我相信你可能会瞠目结舌。

没想到,养个孩子,还有这么多的黑话。

没错,在海淀妈妈圈中,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系统。

不根据对照表,你很难理解她们到底在聊什么。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而这段对话中的聊天内容更让人震惊。

五六岁孩子考剑桥考试?还拿证了?

现在孩子都这么厉害了吗。

其实上面的对话内容,一点也不夸张,北京的孩子们,履历就是这么惊人。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根据去年北京中考放榜,预估的录取分数线结果显示。

人大附中和清华附中的分数线分别为656和655。

而北京中考的满分是660分。

全北京的18个区一共有10.9万名考生。

而这两所学校招收的1318名学生中,海淀区就占了810名。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而下面这张小学生的真实简历直接让一众网友目瞪口呆。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十几岁小学生的人生履历。

甚至比许多成年人都要丰富。

不但语数外学科素养综合发展,钢琴声乐游泳网球等艺体方面也没落下。

各种国家级比赛参加过不说,证书也没少拿。

看见这张图时,着实让人震惊了一下。

别人六年级时还不知道托福雅思是啥,人家北京六年级的小学生就已经准备下证了。

这还并不是佼佼者,而是海淀区小学生正常的生态环境。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而一条北京小学生的家教招聘信息也让网友惊掉了下巴。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北京小朋友的找家教要求条目之多,之精不亚于大企业的人才招聘条例。

家教的要求也面面俱到,不但要陪伴做作业,还要一起健身跳舞。

甚至家长还给孩子规定了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简直就像在筹划一个公司的未来发展。

而小孩也十分全能,从编程到机器人无所不能,运动和绘画多方面发展,语数外理化生门门成绩优秀。

即使这样一个“六边形战士”,在他的班级里也只能排倒数第二。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也不怪网友们调侃,1500的词汇量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在美国绰绰有余,但在海淀却远远不够。

而想要“鸡”出这种效果,海淀妈妈们没少煞费心血。

根据一位妈妈的自述,她从怀孕时就开始筹备孩子的常春藤大计了。

夫妻二人还把这称为“爬藤计划”。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孩子还在肚子里,这位妈妈就把古典音乐和英文原声当成胎教曲目了。

而为了能进入北京的优秀幼儿园,这位妈妈不得不带着孩子一起卷。

因为北京的好幼儿园挑的不光是孩子,还有家长。

不但小孩入园要进行数学,英语的笔试以及校方的面试,家长也得具备外语能力。

大人小孩都通过面试后,才有资格入园。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而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自己的KPI。

保姆不但要能掌握营养学,还得学贯中西,做得一手好中餐的同时,西餐也得烹饪的明明白白,因为这都是在为孩子去外国生活铺路。

而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则背负起了阶段性规划落实的任务。

报什么班,几岁报班,看什么书,学什么乐器,这位妈妈全权负责。

而这位妈妈也要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为了能跟进孩子的学习进度,并对她进行指导和教育。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这位妈妈也研究了一遍中外史论和各国经济,货币体系,好能在孩子涉及到这方面的学科内容时,进行展开教育。

而父母二人还都得学习社交礼仪和教育心理学,来为孩子打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态环境,并通过耳濡目染培养孩子的优雅谈吐和贵族气质。

在饭桌上,一家人聊的不是生活趣事,娱乐轶闻,而是金融政治,社会人文。

可以说,“鸡娃”“鸡”的不只是孩子,家长们也在“自鸡”。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不“鸡娃”不成活

这种风气从教育的宇宙中心,北京海淀传开之后,很快波及到了北京全域。

而上海,深圳等一线二线城市也紧随其后,与京同行。

这种“鸡娃”现象甚至下行到了三四线城市。

一时间,可谓是“全民出鸡”。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中国家长不鸡者为少数,而在鸡娃界中,家长们也相互内卷。

你家孩子上的双语幼儿园,那我家孩子回家后还要再加学一门小语种,小学前要达到正常交流的等级。

你家孩子从小学民族舞,那我家孩子就要掌握长笛,琵琶,艺体方面不让你比下去。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而家长们的“全民出鸡”也暴露了中国式家长的焦虑。

家长们无法接受,孩子们生来就是普通人,以后也是普通人。

有一句话说的很残忍,但是也很现实,有一种鸟自己没能实现理想,就下一个蛋,让小鸟来帮他飞。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现在的中国式家长大多对现在的生活状体并不满意,他们总觉得自己还差一口气,就能过的比现在好很多。

害怕孩子重蹈覆辙的家长们就陷入了焦虑之中。

鸡娃似乎成了一种缓解焦虑的有效方法。

让自己,让孩子忙起来,似乎就看见了生活的希望。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然而,北京等一二线城市的“鸡”和三四线甚至小县城的“鸡”完全是两种概念。

海淀妈妈们可以做全职太太,为孩子规划好人生道路,只需要丈夫在外面工作就能请得起保姆的他们本身就是中产家庭。

他们不需要阶级跃迁,因为在社会金字塔中,他们本身就处在一个较高层的位置。

海淀妈妈们“鸡娃”是“鸡”孩子最后去哪个国家生活,去哪个五百强企业做高管。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社会阶层

然而,小城妈妈们也被这种鸡娃焦虑洗脑。

本身家里就要靠两个人挣钱,经济还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就一股脑的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

往往最后把钱都花在了孩子身上,一个月攒都攒不下。

而不同于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海淀妈妈们,小城妈妈们往往会再次把这种压力和焦虑释放到孩子身上。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很多“小镇做题家”都生活在被鸡娃的压力之下,这也导致了许多孩子们的心里出现了问题。

大陆青少年抑郁率就达到了世界第一,是惊人的24.6%。

而即使缺少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些孩子们也未必就能有一个快乐的成年。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先不说抑郁症的问题,鸡娃是没有尽头的。

当小镇家长把孩子“鸡”到一所差不多的大学后,孩子们未必就有光明的未来。

在现在的就业环境下,高材生出来送外卖的也比比皆是。

对于青年来说,找工作太难了。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这已经不是二十年前,那个学习就能改变命运的年代了。

不是说学习没有用,但是学习的用处局限性太大了。

而且也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习,有些孩子就是在技术方面有着天赋,然而在学习上却很困难。

可是就在家长们的鸡娃之下,迫不得已把孩子们推向了自己内卷自己,卷别人的无限内卷中。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绝境。

00后,10后们虽然物质生活提高了,但是他们面临的是更加苛刻的时代大环境。

从小被家长们托举着上了大学的小镇青年们,最后很可能还是归于平凡。

天才终究是少数,平凡才是归宿。

从小就压抑的孩子,出了社会仍然看不见希望。

而当他们想要飞翔时,却发现自己早就被剪了翅膀。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最近,一名叫王食欲的95后女生就写了一篇记录自己被鸡娃的血泪史。

而她也算的上北京第一代鸡娃。

无论是学区房,双语学校,国外交换生还是南极旅游,家长们的鸡娃手段她都经历过。

然而,大学毕业后的她仍然从事着自由职业,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无业。

而她身边的朋友们也和她面临着差不多的情况。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爹妈们鸡娃了孩子二十多年,孩子们仍没有机会开疆拓土,还是在原来的一亩三分地继续耕耘,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变。

虽然能力强于父母,但是在财富上仍没有任何超越。

鸡娃们去了许多国家,懂得许多知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上山下海无所不能,最后却仍然只能做庙门口的扫地僧,度过余生,过往一切皆为浮云。

北京鸡娃们的群像尚且如此,那么小镇鸡娃呢,恐怕只会更加不好过。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结语

鸡娃不但不能缓解自己的焦虑,只会把这种焦虑延申到两代人身上。

现在的社会环境,阶级早已固化,普通人根本没法够到上层社会的敲门砖。

教育也不是为了结果,而是为了孩子们的个人发展。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儿孙自有儿孙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路要走。

家长们不如就这样放手,逆天改命并不现实。

人一生需要接受的三个阶段,即是:接受父母的平庸,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孩子的平庸。

一家人其乐融融,才是福报。

引全网争论的“病态式教育”,暴露当下社会特殊群体,令人唏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