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作者:匹夫鳴史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前言

“填鴨式”教育,現在有一個流行的稱謂,叫做“雞娃”。

就是指家長們瘋狂給孩子打雞血,安排各種學習活動和特長教育訓練的行為。

這些家長們往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希望孩子們能通過考上一個好大學,實作階級躍遷,從此成為“人上人”。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有人統計過,養一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錢,得出的結果是150萬元人民币。

這還不算一些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如佩戴近視眼鏡或者牙齒矯正等隐性問題。

而在現在這個越“雞“越“勇“的社會上,150萬是下限,但不是“雞娃“家長們的上限。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那麼,如果說“雞娃“半生,孩子歸來仍是底層打勞工。

家長們能接受嗎?

不接受也得接受,因為這基本上就是定局。

你投入幾百萬“雞娃“出來的孩子,以後可能仍是拿着五千月薪還要還房貸車貸的996打勞工。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沒有最“雞“,隻有更“雞”

首都就是不一樣,連“雞娃”都先人一步。

最初,“雞娃”這股風潮,就是海澱區媽媽們帶起來的。

海澱媽媽們“雞娃”到了什麼程度呢。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這是北京一位媽媽給自己孩子制定的成長計劃表。

好家夥,這裡面有幾條我可能一輩子都實作不了。

但是在這位媽媽的規劃下,這隻是十歲之前的任務量罷了。

而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盡早地進入常春藤盟校,2-3歲開始雙語早教也提上了媽媽們的日程。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更有家長,不但規劃孩子們每年的任務量,連每天的時間表都制定好了。

甚至連沖澡時間都計劃的面面俱到。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而海澱媽媽們的目的也達到了,孩子們的成績确實很亮眼。

這段又是牛,又是雞,又是青蛙的發言,不是哪個農場主在說自己家畜牧養殖多麼發達,而是一位海澱媽媽的采訪實錄。

翻譯過來就是:

“老娘我這些年雞娃這麼努力心血也算沒白費,這小子在我的指導下總算在英語和奧數上有點成績了,但是班裡的天才小孩有的是,人家五六歲就把劍橋通用英語一二級給過了,還是自學的!從小就閱讀英文原版書籍的孩子就是不一樣,我也得加大馬力了。”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看完這段,我相信你可能會瞠目結舌。

沒想到,養個孩子,還有這麼多的黑話。

沒錯,在海澱媽媽圈中,已經出現了一種新的語言系統。

不根據對照表,你很難了解她們到底在聊什麼。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而這段對話中的聊天内容更讓人震驚。

五六歲孩子考劍橋考試?還拿證了?

現在孩子都這麼厲害了嗎。

其實上面的對話内容,一點也不誇張,北京的孩子們,履曆就是這麼驚人。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根據去年北京中考放榜,預估的錄取分數線結果顯示。

人大附中和清華附中的分數線分别為656和655。

而北京中考的滿分是660分。

全北京的18個區一共有10.9萬名考生。

而這兩所學校招收的1318名學生中,海澱區就占了810名。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而下面這張國小生的真實履歷直接讓一衆網友目瞪口呆。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十幾歲國小生的人生履曆。

甚至比許多成年人都要豐富。

不但語數外學科素養綜合發展,鋼琴聲樂遊泳網球等藝體方面也沒落下。

各種國家級比賽參加過不說,證書也沒少拿。

看見這張圖時,着實讓人震驚了一下。

别人六年級時還不知道托福雅思是啥,人家北京六年級的國小生就已經準備下證了。

這還并不是佼佼者,而是海澱區國小生正常的生态環境。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而一條北京國小生的家教招聘資訊也讓網友驚掉了下巴。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北京小朋友的找家教要求條目之多,之精不亞于大企業的人才招聘條例。

家教的要求也面面俱到,不但要陪伴做作業,還要一起健身跳舞。

甚至家長還給孩子規定了短期,中期,長期目标,簡直就像在籌劃一個公司的未來發展。

而小孩也十分全能,從程式設計到機器人無所不能,運動和繪畫多方面發展,語數外理化生門門成績優秀。

即使這樣一個“六邊形戰士”,在他的班級裡也隻能排倒數第二。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也不怪網友們調侃,1500的詞彙量對于4歲的孩子來說,在美國綽綽有餘,但在海澱卻遠遠不夠。

而想要“雞”出這種效果,海澱媽媽們沒少煞費心血。

根據一位媽媽的自述,她從懷孕時就開始籌備孩子的常春藤大計了。

夫妻二人還把這稱為“爬藤計劃”。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孩子還在肚子裡,這位媽媽就把古典音樂和英文原聲當成胎教曲目了。

而為了能進入北京的優秀幼稚園,這位媽媽不得不帶着孩子一起卷。

因為北京的好幼稚園挑的不光是孩子,還有家長。

不但小孩入園要進行數學,英語的筆試以及校方的面試,家長也得具備外語能力。

大人小孩都通過面試後,才有資格入園。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而家裡的每一個成員都有着自己的KPI。

保姆不但要能掌握營養學,還得學貫中西,做得一手好中餐的同時,西餐也得烹饪的明明白白,因為這都是在為孩子去外國生活鋪路。

而作為家庭主婦的母親則背負起了階段性規劃落實的任務。

報什麼班,幾歲報班,看什麼書,學什麼樂器,這位媽媽全權負責。

而這位媽媽也要在此過程中不斷學習,為了能跟進孩子的學習進度,并對她進行指導和教育。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這位媽媽也研究了一遍中外史論和各國經濟,貨币體系,好能在孩子涉及到這方面的學科内容時,進行展開教育。

而父母二人還都得學習社交禮儀和教育心理學,來為孩子打造一個健康的家庭生态環境,并通過耳濡目染培養孩子的優雅談吐和貴族氣質。

在飯桌上,一家人聊的不是生活趣事,娛樂轶聞,而是金融政治,社會人文。

可以說,“雞娃”“雞”的不隻是孩子,家長們也在“自雞”。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不“雞娃”不成活

這種風氣從教育的宇宙中心,北京海澱傳開之後,很快波及到了北京全域。

而上海,深圳等一線二線城市也緊随其後,與京同行。

這種“雞娃”現象甚至下行到了三四線城市。

一時間,可謂是“全民出雞”。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中國家長不雞者為少數,而在雞娃界中,家長們也互相内卷。

你家孩子上的雙語幼稚園,那我家孩子回家後還要再加學一門小語種,國小前要達到正常交流的等級。

你家孩子從國小民族舞,那我家孩子就要掌握長笛,琵琶,藝體方面不讓你比下去。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而家長們的“全民出雞”也暴露了中國式家長的焦慮。

家長們無法接受,孩子們生來就是普通人,以後也是普通人。

有一句話說的很殘忍,但是也很現實,有一種鳥自己沒能實作理想,就下一個蛋,讓小鳥來幫他飛。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現在的中國式家長大多對現在的生活狀體并不滿意,他們總覺得自己還差一口氣,就能過的比現在好很多。

害怕孩子重蹈覆轍的家長們就陷入了焦慮之中。

雞娃似乎成了一種緩解焦慮的有效方法。

讓自己,讓孩子忙起來,似乎就看見了生活的希望。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然而,北京等一二線城市的“雞”和三四線甚至小縣城的“雞”完全是兩種概念。

海澱媽媽們可以做全職太太,為孩子規劃好人生道路,隻需要丈夫在外面工作就能請得起保姆的他們本身就是中産家庭。

他們不需要階級躍遷,因為在社會金字塔中,他們本身就處在一個較高層的位置。

海澱媽媽們“雞娃”是“雞”孩子最後去哪個國家生活,去哪個五百強企業做高管。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社會階層

然而,小城媽媽們也被這種雞娃焦慮洗腦。

本身家裡就要靠兩個人掙錢,經濟還是一個需要考量的問題,就一股腦的給孩子報各種教育訓練班。

往往最後把錢都花在了孩子身上,一個月攢都攢不下。

而不同于學過教育心理學的海澱媽媽們,小城媽媽們往往會再次把這種壓力和焦慮釋放到孩子身上。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很多“小鎮做題家”都生活在被雞娃的壓力之下,這也導緻了許多孩子們的心裡出現了問題。

大陸青少年抑郁率就達到了世界第一,是驚人的24.6%。

而即使缺少了一個快樂的童年,這些孩子們也未必就能有一個快樂的成年。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先不說抑郁症的問題,雞娃是沒有盡頭的。

當小鎮家長把孩子“雞”到一所差不多的大學後,孩子們未必就有光明的未來。

在現在的就業環境下,高材生出來送外賣的也比比皆是。

對于青年來說,找工作太難了。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這已經不是二十年前,那個學習就能改變命運的年代了。

不是說學習沒有用,但是學習的用處局限性太大了。

而且也不是每個孩子都适合學習,有些孩子就是在技術方面有着天賦,然而在學習上卻很困難。

可是就在家長們的雞娃之下,迫不得已把孩子們推向了自己内卷自己,卷别人的無限内卷中。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絕境。

00後,10後們雖然物質生活提高了,但是他們面臨的是更加苛刻的時代大環境。

從小被家長們托舉着上了大學的小鎮青年們,最後很可能還是歸于平凡。

天才終究是少數,平凡才是歸宿。

從小就壓抑的孩子,出了社會仍然看不見希望。

而當他們想要飛翔時,卻發現自己早就被剪了翅膀。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最近,一名叫王食欲的95後女生就寫了一篇記錄自己被雞娃的血淚史。

而她也算的上北京第一代雞娃。

無論是學區房,雙語學校,國外交換生還是南極旅遊,家長們的雞娃手段她都經曆過。

然而,大學畢業後的她仍然從事着自由職業,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無業。

而她身邊的朋友們也和她面臨着差不多的情況。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爹媽們雞娃了孩子二十多年,孩子們仍沒有機會開疆拓土,還是在原來的一畝三分地繼續耕耘,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改變。

雖然能力強于父母,但是在财富上仍沒有任何超越。

雞娃們去了許多國家,懂得許多知識,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上山下海無所不能,最後卻仍然隻能做廟門口的掃地僧,度過餘生,過往一切皆為浮雲。

北京雞娃們的群像尚且如此,那麼小鎮雞娃呢,恐怕隻會更加不好過。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結語

雞娃不但不能緩解自己的焦慮,隻會把這種焦慮延申到兩代人身上。

現在的社會環境,階級早已固化,普通人根本沒法夠到上層社會的敲門磚。

教育也不是為了結果,而是為了孩子們的個人發展。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兒孫自有兒孫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路要走。

家長們不如就這樣放手,逆天改命并不現實。

人一生需要接受的三個階段,即是:接受父母的平庸,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孩子的平庸。

一家人其樂融融,才是福報。

引全網争論的“病态式教育”,暴露當下社會特殊群體,令人唏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