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漫长的季节》已经结束几天了,它开分9.0分,最让人担心的就是会烂尾,何况今年还有《狂飙》《回来的女儿》《他是谁》等等烂尾作品。

结果这部剧第10集是评分9.2,第11集是涨到9.3,第12集完结时涨到9.4,跟着就涨到9.5分,截止本帖发表前评分观众已经快到24万,仍然坚挺在9.5。毫无疑问,《漫长的季节》成为国产剧的一座里程碑。
《漫长的季节》评分为何这么高,我相信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理解。
不过,我向来爱从文化产业发展角度出发,我觉得很多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部剧的制作水平。说忽略也不太准确,大家都能看得出这部剧的配乐、光与影、视与听非常优秀。
但我相信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漫长的季节》的镜头语言,结合叙事文本和内核思想表达等。它是新时代学习英美剧制作模式,最终自成一派的新派国产剧的里程碑,我认为至少能引领未来十年国产剧的模式。
有人说会不会太夸张了,这里从镜头语言和国产剧发展的角度分析一下。
国产剧最好是哪个时代?8090是艺术,00年代是巅峰
影视剧的制作包括美术、运镜、配乐、音效、剪辑、服化道等等。实际上,影视剧就是光与影,视与听的艺术。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网友说,一部影视剧剧本最重要。
表达内核,叙事文本,镜头语言,再到技术都是影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产剧艺术巅峰年代是8090年代,也就是央视《四大名著》时期。那个时期的内地剧无论是美术服化道,还是镜头语言都达到了“艺术品”的程度,随便截图都是一幅不同风格的画。
当然,那时内地剧包括央视《四大名著》缺点也不少,比如换演员频繁,大场面不行,各种细节穿帮等等。
内地电视剧巅峰年代还得是00年到2010年这十来年,神作频出。真正形而上文本内核,形而下的制作水平都达到巅峰中的巅峰。
历史剧《走向共和》《大明王朝》等,战争剧《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等,谍战剧《暗算》《潜伏》等等。
同时期港台导演北上拍摄的《风云》《仙剑》系列等,也是优秀作品。
2010年过后,内地老派严肃剧团队衰落,港台创作者也度过巅峰。随着金融资本取代“煤老板”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后来又诞生了“流量经济”,港台创作者和这些媾和,最终导致国产剧全面溃烂。
也不是冤枉港台创作者,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查“抗日神剧”,阿宝色磨皮抠图古装神剧,港台创作者的比例高得惊人。
抗日神剧,古装神剧泛滥?上一次,这家公司几乎拯救了国产剧
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一些团队探索突破,最终奠定前十年的国产剧的生产模式,他们主要做的就是革新制作水平,叙事文本和表达因为翻拍网络小说等ip,作品过于通俗化深度不够,但还是拯救了未来十年的国产剧吧。
一是内地严肃剧团队转型拍摄市场流行ip,至少革新古装剧,都市剧,谍战剧等题材,把港台团队踢出了顶级资源。
先是有郑晓龙的《甄嬛传》《芈月传》引领一时风潮。后面像《延禧攻略》《如懿传》《那年花开月正圆》《大明风华》等等,反正大女主古装剧都离不开影响。
影响最深远的还是正午阳光,先是《伪装者》革新谍战剧,《琅琊榜》革新古装剧,《欢乐颂》革新都市剧。后面又用《知否》奠定新派古装剧模式,《都挺好》奠定现实题材都市剧模式。
《天盛长歌》《鹤唳华亭》《庆余年》《梦华录》等等。
你去查都会发现是内地老派严肃剧导演团队的转型,制作模式深受正午阳光的影响。
如果从影视工业的角色来看,国产都市剧直到现在突破都不太大。《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精英律师》等等,你在哪部国产职场剧,国产生活剧里看到对于美术、构图、镜头、配乐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突破的?
《亲爱的小孩》倒是不错,这部剧也是《隐秘的角落》的制作团队(不是一个导演),这类国产都市剧是凤毛麟角的。
这点还不如主旋律剧和年代剧,早期《人民的名义》没啥镜头语言而言,但后来《破冰行动》《扫黑风暴》《罚罪》《冰雨火》镜头语言都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电影质感。
主旋律年代剧《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人世间》也是一样。
当然,古装剧对于国产剧影视工业的突破,探索和奠定一直是最成功的题材之一。除了上面列举的古装剧,还有一支明显学习英美剧制作模式,对于国产剧影视工业突破巨大的团队。
像曹盾导演的《九州海上牧云记》《长安十二时辰》。马伯庸其它古装剧《风起陇西》《显微镜下的大明》等等。
古装剧美术服化道越来越好,都已经奠定了唐朝、宋朝和明朝古装剧美学和影视工业了。可惜在叙事文本和内核表达上面问题重重,这里就不展开了。
最后就是《漫长的季节》背后的悬疑网剧了,它则是从14年《暗黑者》,15年《心理罪》,2017年《白夜追凶》《河神》《无证之罪》三驾马车,再到2020年神作双子《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发展而来。
这一支是完全学习英美剧模式的,无论是镜头语言的制作水平,还是文本叙事的技巧处理,再到短剧时长,卡点都完全遵循英美剧。不过,导演团队在学习过后,慢慢的融会贯通,最终建立国产剧自己的体系。
无论是影像美学体系,叙事文本体系,表达内核思想体系等等。
我预言,《漫长的季节》将引领国剧至少10年
2023年开年以来国产影视剧大爆发,电视剧就有《去有风的地方》《三体》《狂飙》《平原上的摩西》《显微镜下的大明》《立功东北旧事》《尘封十三载》《漫长的季节》等等。
如果换照上面那套你去看,今年国产剧的爆发还挺有意思的。
《去有风的地方》《狂飙》《尘封十三载》等都是旧派国产剧新拍法,虽然它们的制作水平进步很大,但模式上明显保留旧派国产剧特点
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东北旧事》有些类似,但很接近新派国产剧模式。
《平原上的摩西》《漫长的季节》才是形而上和形而下上突破最大的新派国产剧。前者镜头语言完全是文艺片拍法,文本和内核也上升到现实主义的时代悲剧。一集一个多小时,六集就是六个多小时的文艺片。
不过,这部剧确实太过于文艺了,导演都没有多少商业考量,导致压根没有多少热度。
《漫长的季节》虽然三个时空三条线索劝退不少观众,但在悬疑剧,生活剧的类型化方面,也就是商业和艺术上面更平衡。哪怕它没有像《隐秘的角落》大爆,但仍然是部中型爆款剧了。
国产剧豆瓣评分人数50万以上是大爆款,50万以下是中型爆款,20万以下就小爆。
我眼中它不输美剧《真探》和德剧《暗黑》,当然《真探》也是非常沉闷的文艺悬疑剧(多少人就冲着第2集某分钟去看)。
《漫长的季节》最相似的模式还是《暗黑》,在拍摄上面各方面都有学习,但完全的融会贯通了,形成自己的影视美学,叙事文本与文化艺术体系。
2023年迄今为止最特殊的国产剧是《三体》,既有老派谍战剧的拍法(导演之前最好作品就是谍战剧《红色》),“三体游戏”的镜头语言也不错;但前面和中间的都市戏,以及科幻戏又是新拍法。
不过,导演团队很明显没有《流浪地球》郭帆团队的审美和工业能力。虽然有最后几集“古筝行动”的力挽狂澜,但整部剧制作水平不稳定,甚至某些戏有劣质网大的质感。
《三体》剧版最大的优点是还原原著,有些戏份神来之笔但整部作品不算平衡。
这里倒不是踩《三体》而捧《漫长的季节》,《三体》也是国产剧一个重大突破(突破科幻剧了)。但我认为主创团队制作上需要进步的地方还多,这点甚至不如曹盾和近年其它巅峰国产剧。
最关键的是,从配乐相似的风格,以及购买《暗黑》片头曲《goodbye》版权做变奏来看。《三体》主创显然也是学习《暗黑》拍摄模式。但同样是配乐+镜头语言+文本内核表达。
《三体》第二集结尾《A Matter of Time》那场戏,和《漫长的季节》第12集下雪戏的情绪烘托能力比较,真有很远差距。
不止2023年,更不止悬疑剧,《漫长的季节》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漫长的季节》不仅仅是镜头语言是国产悬疑剧的天花板,它的叙事文本,演员角色和内核表达上面全都达到新的高峰,真正的新派国产剧的一座里程碑。
这部剧收官的成功只是刚刚开始,它未来的影响力会随着时间逐渐显现。影响一票国产悬疑剧是肯定的,但我认为会影响更多的新派国产剧,成为里程碑的存在。
我眼中它是近5年国产剧神作之一,和它相似的都是老派国产剧《人民的名义》《山海情》《觉醒年代》《能文能武李延年》等作品。
新派国产剧《长安十二时辰》《三体》影响力够大,但整体水平不够成熟。
而它又成功超越《白夜追凶》《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同样的悬疑网剧。这些剧都只是类型剧巅峰,《漫长的季节》文本和表达上面已经突破类型剧窠臼,上升到时代性和文学性了,而且是综合质量最高的作品。
最后,《三体》毕竟是系列剧还有机会。
辛爽下一部剧,或者其它悬疑剧和剧集还能突破,国产剧真全面复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