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smart原则_如何合理运用SMART原则高效达成工作目标?

SMART原则很多人都听过、学过、知道,但是知道和真正的使用是两码事。

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

知道1000个道理,不如把一个道理实践1000遍,后者一定会更厉害。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

如何合理运用SMART原则高效达成工作目标?

一、SMART原则的内容

在正式写之前,容我先把SMART原则简单再给大家介绍一下。

它是管理大师德鲁克1954年在他的著作《管理实践》中提到制定目标要坚持SMART五项原则。

SMART原则的具体内容如下:

Specific(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Attain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

Relevant(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

Time-based(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二、SMART模型优劣势分析

任何再牛叉的理论和模型都不是完美无缺的,SMART原则也不列外。

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思考模型

2、制定目标更加科学合理

3、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我们看书学习,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经过60多年的发展,这个原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Specific和Measurable原则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重合性;

2、这个原则没有提到,制定好的目标如何进行跟踪落实;

具体的和可衡量的一般都要求把目标、步骤进行细化、量化,在具体做的过程中容易混为一谈,分不清彼此。

另外,这个原则确实没有提到科学合理的目标如何进行跟踪落实,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三、有哪些可以改善的空间

所以,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吸取精华,对于其不足的部分要进行改善优化。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改善:

1、把Specific和Measurable这两个原则进行合并,这样就不会显得太过臃肿和重复。

2、可以配合5W2H来执行,这样会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5W2H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具体内容如下:

what(做什么、是什么)

why(为什么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who(谁来做,对象是谁)

when(什么时候完成)

where(从哪里开始入手)

how(怎么做,用什么方法)

how much(花费多少,做到什么程度)

四、以培训工作为例,如何利用SMART模型高效达成工作目标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下面我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工作为例,给大家做一个演示,看如何合理运用SMART原则,结合5W2H原则,提高培训工作成效。

假如最近公司老总发现,员工劳动纪律比较松散,工作出错率较高,不合格产品数量增加,产品交货经常性出现延迟。

针对这些问题,老总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制定一个系统性的培训方案,来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

如果你作为人力资源经理,你会怎么做这个方案,既能解决问题,又能让老板满意呢?

下面我们运用以上模型,逐一展开进行分析。

针对Specific和Measurable这两个原则,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1、培训内容

必须与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相适应,这是最根本的原则。

针对问题主要应该培训:劳动管理制度、工艺标准执行、产品检验监督检查考核、生产效率等内容。

2、培训对象

劳动纪律的培训对象可以是全员性的。

工艺标准、产品检验、监督检查主要针对工艺技术部门人员、质量检验人员、一线生产工人、车间管理人员。

生产效率培训主要针对工艺部门、生产计划部门、调度部门、物资供应部门、设备管理部门人员。

3、培训地点

为了节约成本,同时不耽误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可以选在公司内部的会议室举行。

4、培训时间

这个要根据每项培训内容,合理安排时长。

劳动纪律可以短一些,2天就够了,工艺、效率、及时交付因为紧急且重要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比如3周。

5、培训预算

如果老板就给了2万的预算,那就要将每个环节充分的考虑到,在不超过预算的情况开展培训工作。

6、培训讲师

对于劳动纪律、工艺标准类的可以选择内部讲师就行,因为他们对公司的制度和标准更加清楚。

对于生产效率提升,如果内部没有合适的人才,为了达到培训效果,可以聘请外部的讲师。

7、解决什么问题

此次培训主要解决上面提的几方面问题。

8、达到什么效果

对应每个问题,通过培训就是要达到以下效果,但必须量化:

  • 提高劳动纪律的严肃性,每名员工每月迟到不超过2次;
  • 每月差错率控制在3%以内;
  • 减少不合格产品数量,合格品数量达到98%;
  • 提高交货的准时性,准时交付率达到98%。

针对Attainable原则,我们要做的是,确实是可以实现的,不能把目标制定的太离谱,必须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让大家跳一跳能够够得着。

比如,100%全勤几乎难以做到,那就容许有两次迟到行为;

合格产品达到100%那是理想状态,但是不能一下子设定这个目标,因为确实难以完成,也就没有了意义。

针对Relevant原则,我们要做的是:

因人而异,不能所有的人员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接受与自己工作不相关的培训,那样毫无意义。

比如财务人员培训工艺流程、检验标准,那就是风牛马不相及。

针对最后一个原则Time-based我们要做就是:

对于每项工作都要有时间节点和效果评估。

比如:

培训完成进度要在1个月内完成;

合格品率6个月内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98%;

产品准时交货率6个月内达到98%;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效果好不好关键在行动。

因此最后的最后,一定要明确责任制,舞好考核指挥棒,才能收到成效,避免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

今晚就更新到这儿,内容可能有点枯燥,但都是亲身实践过的,大家不要机械的照搬照抄,一定要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对你才有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