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smart原则_真正的有效目标--SMART原则

smart原则_真正的有效目标--SMART原则

解析

SMART

原则

  • S(specific):是设定绩效考核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具体(也就是目标不可以是抽象模糊的)
  • M(measurable):就是目标要可衡量,要量化。
  • A(attainable):即设定的目标要高,有挑战性,但是,一定要是可达成的。
  • R(relevant):设定的目标要和该岗位的工作职责相关联。
  • T(time-bounding):设定的目标,要规定什么时间内达成。

举个栗子~~

1.关于“量化”

有的工作岗位,其任务很好量化,典型的就是销售人员的销售指标。而有的岗位,工作任务会不太好量化,但是,还是要尽量量化,可以有很多量化的方式。 行政主管和我说行政的工作很多都是很琐碎的,很难量化。

比如对前台的要求:要接听好电话—这可怎么量化、怎么具体呢? 我告诉她:什么叫接好电话?比如接听速度是有要求的,通常理解为“三声起解”。就是一个电话打进来,响到第三下的时候,你就要接起来。不可以让它再响下去。 我又对她指出:你对前台的一条考核是“礼貌专业的接待来访”。什么叫礼貌?你应该规定使用规范的接听用语,不可以在前台用“喂”来接听,早上要报:早上好,某某公司;下午要报下午好,某某公司;说话速度要不快不慢。 所以,没有量化,是很难衡量前台到底怎么样算接听好电话了,到底礼貌接待来访了没有。

2.关于“具体”

我告诉她,比如她的电话系统维护商告诉她,保证优质服务。什么是优质服务?很模糊。要具体点,比如保证对紧急情况,正常工作时间内4小时响应。那么什么算紧急情况,又要具体定义:比如四分之一的内线分机瘫痪等。 如果不规定清楚这些,到时候大家就会吵架了。

3.关于“可达成”

让一个没有什么英文程度的初中毕业生,在一年内达到英语四级水平,这个就不太现实了,这样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让他在一年内把新概念第一册拿下,就有达成的可能性,他努力地跳起来后能够到的果子,才是意义所在。

4.关于“相关性”

毕竟是工作目标的设定,要和岗位职责相关联,不要跑题。比如一个前台,让她学点英语以便接电话的时候用上,就很好,让她去学习六西格码,就比较跑题了。

5.关于时间限制

比如他应该让自己的英语达到四级。你平时问他:有没有在学呀?他说一直在学。然后到年底,发现他还在二级三级上徘徊。一定要规定好。比如他必须在今年的第三季度通过四级考试。要给目标设定一个大家都同意的合理的完成期限。

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