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打游戏5天5夜不睡觉!别让留守儿童“困在手机里”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任  远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严立新

为了谋求发展或赚钱养家,很多农村父母将孩子留在家乡,由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亲友照看,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导,不少留守儿童逐渐出现了心理问题,例如自卑、任性、脾气大、性格孤僻等,与此同时,这些孩子还形成了行为性依赖——沉迷于智能手机无法自拔。

为打游戏,5天5夜不睡觉

近日,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令人震惊。研究人员自2021年以来,面向河南、湖北、湖南三省九县的中小学生家长,开展了留守儿童手机管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约1.3万份。结果显示,在大陆中部农村,67.3%的留守儿童家长认为自家孩子出现了手机沉迷的趋势,其中2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严重沉迷手机;40.4%的留守儿童有专属手机,49.3%的留守儿童使用长辈的手机;看短视频和玩游戏是留守儿童主要的上网娱乐方式,占比分别是69%和33.1%。

此外,研究人员在贵州一所乡镇中学调研时发现,有的留守儿童为了打游戏连续5天5夜不睡觉。在湖北省阳新县枫林镇进行家访时,研究人员看到某家中一个5岁的小孩一直盯着手机屏幕玩游戏,“眼圈发黑,却十分精神”。当被问及擅长哪些游戏时,他热情地展示起自己手机上的6款游戏应用。

研究人员呼吁,国家应当将通过积极干预、防止严重的手机沉迷作为政府关心与服务留守儿童工作的重中之重。

沉迷手机,身心受害

长期沉迷手机,使互联网主导了留守儿童成长的方向,将对其身心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削弱身心素质。沉迷手机会使孩子忽略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影响生长发育,导致体质变差。

接触不良内容。相比于身边有父母约束的孩子,留守儿童更容易接触到暴力、色情(包括软色情)等不良内容,进而产生极端心理问题,导致自残甚至自杀。

造成“三观”扭曲。在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冲击下,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与价值观念非常容易受影响。网络世界宣扬的娱乐化、游戏化的价值观念,如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拜金主义,潜移默化塑造着留守儿童的“三观”,易造成严重的精神坍塌。

产生厌学情绪。许多沉迷游戏的留守儿童都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抗拒心态,严重者甚至自我放弃。尤其疫情期间,只能上网课,许多留守儿童都拥有了手机,是厌学情绪大暴发的阶段。

解决教育缺位是关键

“不只留守儿童,手机沉迷对全社会人群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别在于,成年人具有一定的自控力,而儿童青少年往往自控力较差,因此更容易沉迷在手机中无法自拔。针对为何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情况更严重,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这是留守儿童更易沉迷手机的最主要原因。”任远说。非留守儿童虽然自控力不足,但有父母在一旁监护、指导,整体上还是会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而那些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往往由祖辈或其他亲友监护,一是由于祖辈照料的方式往往偏向溺爱,或者监护者“抹不开面子”,可能缺少手机使用行为的有效监督,二是一些大人为了不让孩子打扰,甚至会主动将手机交给孩子玩耍,大大加剧了儿童青少年沉迷手机的程度。

内心孤独。如果儿童与父母不居住在一起,容易带来心里的孤独和忧郁。他们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因世代不同往往缺乏共同语言,或不敢向监护人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长期下来,留守儿童的内心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易导致孤独情绪,便希望在手机中的游戏世界、娱乐世界寻找心理安慰。

网络产品造势吸引。在利益驱动下,互联网公司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用户黏性,或为争夺流量不断造势吸引网民眼球。留守儿童尚不能准确分辨这些网络信息的“投喂”作用,不断被这些膨胀的信息充斥、吸引,以致沉迷。

为预防青少年沉迷手机,国家网信办于2019年联合多家短视频平台推出“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并逐渐在全平台推广使用。然而,据记者观察,很多“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等应用设置并未达到预想效果。对此,任远指出,这说明这些网络平台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做得还不够好,没有真正控制儿童青少年对手机软件的使用,因此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增加防范系统的有效性,这不仅有益于留守儿童,更是对全体未成年人的保护。

除了要在限制手机软件使用上发力,想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网络沉迷,还需要重视解决缺乏父母有效监护的问题。任远建议,应该尽量让孩子生活在父母身边,如果父母外出打工,流入地应实行更加包容、开放的政策,为随迁儿童提供教育机会。

对家庭教育来说,提高孩子自制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任远提出,首先,家长需要接受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教育,比如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如何引导改变孩子的行为等;其次,有时孩子沉迷手机可能是因为其生活的孤单和生活内容单调,因此要鼓励孩子参加同伴活动、发展孩子的课外兴趣,哪怕只是“在田野上奔跑”,也有助他们从手机沉迷中解脱出来。▲

责编:罗榕

主编:徐文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