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看完整整9集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

无论是上蹿下跳的帅家默、程仁清与丰宝玉等人。

还是运筹帷幄于帐中的黄凝道、刘景等人。

亦或是左右逢源只顾自己仕途的方懋珍、毛攀凤等人。

都像是一群活跃于台前的“跳梁小丑”,或是被人操控的“提线木偶”。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在这群人的背后,是这位稳坐于诸葛八卦村的范渊老先生。

以及他背后所代表的巨大利益集团。

他们不仅掌握着地方上的经济命脉。

更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指的真正势力。

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帝来说,最怕的不是百姓不高兴。

而是范渊所代表的这群人不高兴、不开心。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这群人就是范渊所提到的“缙绅乡贤”。

一群几乎将县以下的世界,与皇帝所统治的国家完全分割开来之人。

一群平日里、明面上,看似彬彬有礼,堪称道德模范之人。

只可惜,这群看似君子般的人,却有一个范渊这样的领头人。

一个比程仁清的“你给我多少钱银,便买多少公道”,更加贪婪与阴险的人。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何谓“缙绅乡贤”?

当老练狠辣的范渊意识到,这一次的三堂会审可能会出大问题后。

虽然他暗地里差人把“兵备道”的马文才请来,试图扳回一局。

但明面上,他还是做了最该做,也是最有效的事。

那就是将地方上的“缙绅乡贤”全部请到家中。

并在席间与大家在“人丁丝绢税”一案上,与众人达成了一致。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或许改编自历史的小说,并不会让范渊的这两大计谋得逞。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当有人能同时拿出这一上一下两大“杀招”时。

即便是皇帝本人亲临,最多也只能做到妥协与退让。

即便帅家默一方占有天大的正义与公理。

最多也只能让帅家默在名声或道义上赢下这一局。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而这,就是范渊与他所代表的“缙绅乡贤”厉害之处。

因为他们是一群虽没有武装力量,却比倭寇、盗匪更加厉害的角色。

而所谓的“缙绅乡贤”,实际上就是“乡绅”的一种拓展说法。

比起笼统的“乡绅”来,“缙绅乡贤”能更好地表明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即便是何贵为知县的毛攀凤,都只能像“狗”一样去跪舔他们。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所谓“乡绅”,是封建社会所特有的一个社会阶层。

比较“西化”的讲话,就是所谓的“绅士阶级”。

但东方的“绅士”却又与西方的“绅士”截然不同。

可以说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虽然在人员组成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至于什么人才是“绅士”,有着许多不同的衡量标准。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声望”,一种在任何一方面所具有的声望。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比如说在地方有声望、有文化、有社会地位或者是有钱的那群人。

在这些人中,大多都与朝廷中的某一派别或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说在科举中考取功名之人,未仕或落第的士子。

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地主,因退休或解职而归乡的前任官吏。

当然还有大家族或宗族中的耆老等等。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总之,“绅士”所包含的人群,绝不单单是有权有势之人。

而是只要能在当地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都可能成为“绅士”集团中的一份子。

所以,才有了范渊口中“缙绅乡贤”这一说法。

他将“乡绅”或“绅士”细为“缙绅”与“乡贤”两个既独立又统一的词汇。

通过这个词,让我们更加明白谁才真正的“影舞者”。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缙绅”是何许人也?

“缙绅”的本意并非特指某一类,而一种官员在上朝时手中拿板子。

这种板子在许多古装剧中经常会见到,他的作用有点像今天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手中的手卡。

当然,他有一个比“缙绅”更形象的名字叫“插笏”。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之所以会有“缙绅”这一说法,是因为“绅”字原意是官员腰间的一条“大带子”。

当将“插笏”与“大带子”合二而为一之后,便形成了一个新词“搢绅”或“缙绅”。

所以这个词便成为特指在朝中做官或做过官的一群人。

(此文章系“花煜寒”原创文章,非“花煜寒”账号发布皆为抄袭与搬运!)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乡贤”是可许人也?

“乡贤”则与“缙绅”有所不同。

虽然在地方或县内,他们都是一群没有朝廷官职的普通人。

“乡贤”的组成,大多是在地方上土生土长的一群人。

在这群人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落第的读书人、富甲一方的地主商贾、年高德劭的族长耆老、奋发有为的青年才俊、避世的隐士以及求仕未能遂愿的文人等等。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毫不夸张地说,虽然这是一群没有功名的平民百姓。

但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决不比从入朝为官的“缙绅”差。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一言九鼎的分量比知县大老爷都来得多。

这一点可以从明代后期“祭祀乡贤”成为一种制度上看出端倪。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用来祭祀乡贤的“乡贤祠”,甚至到了与“孔庙”相提并论的地步。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缙绅乡贤”的功与过

正是因为“缙绅乡贤”的组成如此之繁杂,并且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让他们成为了深受普通百姓尊重与信赖的一群人。

同时也因为从他们那里,可以获取大量地方上的珍贵知识与有用信息。

也让那些外派而来的地方官吏,在不熟悉当地民风与民情的情况下。

只能依赖这些人在地方上的声望,为其居中协调才能达到自己治理地方的目的。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虽然“缙绅乡贤”只是一介平民,但他们却在普通平民之上。

虽然“缙绅乡贤”并不是钦点的官吏,但其身份却亚于地方官员。

当然他们在官吏与地方之间居中协调时,便成为这二者之间的要角。

也因为获得了“官绅”的雅称。

另外还有一些“缙绅乡贤”并不想过多参与政事。

所以他们大多会与商人之间互通有无,并因此有了“绅商”这一称呼。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作为“儒家学说”的坚定守护者,“缙绅乡贤”在维护社会风气与秩序上,有着极大且正面的作用。

但作为官吏与乡民之间的协调者,有些“缙绅乡贤”会借协助官吏治理地方的机会,从二者手中谋取利益。

而这些不义之财,大多都从鱼肉乡民中获得。

于是便有了像范渊这种“劣绅”的叫法。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当然,也有许多“缙绅乡贤”为了维护自己一方的平安与稳定,以及自己的家族长久发展。

也会替乡民向朝廷争取利益,比如原著小说中的那些“缙绅乡贤”就是这一类型之人。

最有名的就是轰动一时的“杨乃武案”。

就是因为有了“缙绅乡贤”向朝廷联名申冤,并得到了朝中与“缙绅”有关系官员的帮助,才得以成案。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可以说在明代乃至整个封建时代,“缙绅乡贤”都是一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式的存在。

他们可以像范渊这样,鱼肉乡里大肆敛财。

也可以为保一方太平,在官府与乡民之间做着微妙的平衡操作。

他们能让一个朝代因自己的“贪欲”而彻底瓦解。

也能让一个朝代因为自己的“无欲”而昌盛百代。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而这就是范渊口中的“缙绅乡贤”。

一群让巡按刘景、知府黄凝道以及一众知县,都不敢轻易得罪的“缙绅乡贤”。

一群可以轻易将“兵备道按察使司佥事”请来,为自己私力来助战的“缙绅乡贤”。

一群表面上奉公守法、恩泽乡民,背地里放高利贷、低价兼并田亩的“缙绅乡贤”。

一群在历史上最终迫使帅家默发配边疆,让县衙、知府、兵备道自己出钱来填这个大坑的“缙绅乡贤”。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人意识到,在“缙绅乡贤”眼中:“官”不值一提

以上便是我对《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第9集的理解与感悟,更多精彩解析,咱们下回见!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