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简述苏格拉底灵魂观的推导

作者:朴净明庭
简述苏格拉底灵魂观的推导

柏拉图对话集斐多篇记载:

苏格拉底被法庭与大众陪审员判处死刑。

斐多和苏格拉底的一些学生一大早就来到了监狱探望老师。苏格拉底就要被行刑了,苏格拉底非常坦然、从容地和学生们谈论他对死亡的看法,说了一句被后世广为传颂的话:“哲学就是练习死亡。”

这也是一句被广泛误解的,常常被理解消极的人生观。要真正了解,我们要注重这结论的论证过程。

苏格拉底首先给出了对死亡的定义:“死就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哲学家只关心灵魂,哪怕代价是摆脱肉身。苏格拉底说,这世界上存在绝对的善、绝对的美和绝对的正义,然而这些绝对的知识仅凭肉体的感官根本无法察觉。人的肉体会消亡,会产生痛苦和欲望,就会使得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产生重重的阻碍。所以人应该把出肉体的干扰去获得那些肉体无法获得的真理。而死亡可以实现肉体与灵魂的彻底分离。

那么,预设了人应该肉体才能获得真理这一信念,在这样的一个定义和推导下,最纯粹的灵魂也就是指与肉体之间彻底彻底的分离,乃至不受一点肉体干扰的灵魂。没有干扰的灵魂是获得没有污染的真理的同一性基础。

那么越彻底的灵魂就越容易获得纯粹的真理。而追求到最高的真理是哲学家毕生的目标,所以最终导出哲学家在练习死亡。

这里要区分的是,这里是预设了两点基础前提

1热衷于追求智慧并为了追求智慧可以认识突破并摆脱所有阻碍的的人

2.肉体是追求智慧的人的阻碍

死亡是脱离肉体的灵魂指代纯粹的真理而并非指代肉体形式上的死亡。死亡是用来指代纯粹的真理,如果一个人获得了纯粹的真理,那么他这个人就相当于死亡了。

简述苏格拉底灵魂观的推导

灵魂不朽

但是随即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死亡可以使肉体与灵魂的分离,但是我们也可以说人死如灯灭,肉体死亡了,灵魂也不存在,那么获得纯粹的真理,这件事情也无法立足了。在这基础上,苏格拉底要论证灵魂不朽。

苏格拉底提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相反相生,对立转化。例如,大由小变来,快由慢变来,弱由强变来等。同理,生和死相互对立,也会相互转化,正如大自然的四季轮回。

如果只有从生到死而没有从死到生,那么世上一切都将死去,不再有活物生存。

相反相生论证被用来证明,死者的灵魂必定在另一个世界存在。

回忆论证被用来证明,灵魂在人出生前就

已经存在。

,“回忆”就是恢复人自己的知识。这些知识在人们出生之前就已获得,却在人们出生的一刹那被忘却,后来人们又凭借着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恢复了曾经一度拥有的知识。该如何理解这看似菲夷所思的论证呢?苏格拉底所说的“回忆”可能更接近于“联想”,比如在看到家人所拥有的物品时,每个人的心里自然会涌现出家人的形象。更关键的是,人们在用经验感觉去认知具体事物时,脑海中已经存有了绝对的、拍象。

苏格拉底的学生认为,即使苏格拉底已经证明了灵魂在人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也不能证明灵魂在脱离肉体之后不会消亡。因此,苏格拉底最后提出了单一本质论证。苏格拉底说,一件东西如果不是复合的,就应该是始终如一、永不改变的,比如“真正的善”“真正的美”,这些绝对的本质都是单一的、独立的,所以也不能被改变;而复合的东西会发生分解,比如肉眼看得到的车马、衣服和肉体等物体就经常发生变化。灵魂是单一的,不可分解的,由以上几点可以进行类比得出,灵魂在人死后应当依然存在。

简述苏格拉底灵魂观的推导

到这里

我捋一下苏格拉底灵魂观的推导过程

前提如下:

经验:大由小变来,快由慢变来,弱由强变来,相互对立,相互转化。

演绎:如果一切都死去,那么就不会有活物生存。而这个世界有活物。要解释这个现象,提出假说,生与死是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所以,在一个生命死亡之后必然有灵魂带着生前积累的知识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直到轮回为下一个生命,但是遵从经验,我们生下来是一片空白的。于是,设定,灵魂轮回为下一个生命的同时必然忘记一切知识,只能依靠当前生命的回忆来重新获得。

经验:肉眼可见的都是复合之物,复合的物体会消亡。

缺失的前提:物体之所以物体,无论肉眼可见与不可见必然是存在的。因其存在而确定为物。

演绎:复合之物是消亡的,灵魂是不会消亡。灵魂不是复合之物,灵魂是单一本质的

灵魂是离开肉体后依旧存在的。人通过在现实的经历回忆灵魂中的知识。诸如美德,知识这些都是单一本质的

苏格拉底所说的灵魂不朽自从追求真理而推导出来的指代某一种品质的精神存在。

为了证明灵魂不朽,他又产生了一种轮回观

是不是感觉很眼熟??和印度教有点像,以苏格拉底不断追求纯粹,很可能这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建立理念论的重要的基础。

最后

简述苏格拉底灵魂观的推导

这篇文章我在今年三月份就已经完成,但是一直没有上传,听说被抄袭到了头条,所以我在这里更新了,如果发现,我必然追究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