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簡述蘇格拉底靈魂觀的推導

作者:樸淨明庭
簡述蘇格拉底靈魂觀的推導

柏拉圖對話集斐多篇記載:

蘇格拉底被法庭與大衆陪審員判處死刑。

斐多和蘇格拉底的一些學生一大早就來到了監獄探望老師。蘇格拉底就要被行刑了,蘇格拉底非常坦然、從容地和學生們談論他對死亡的看法,說了一句被後世廣為傳頌的話:“哲學就是練習死亡。”

這也是一句被廣泛誤解的,常常被了解消極的人生觀。要真正了解,我們要注重這結論的論證過程。

蘇格拉底首先給出了對死亡的定義:“死就是靈魂和肉體的分離。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哲學家隻關心靈魂,哪怕代價是擺脫肉身。蘇格拉底說,這世界上存在絕對的善、絕對的美和絕對的正義,然而這些絕對的知識僅憑肉體的感官根本無法察覺。人的肉體會消亡,會産生痛苦和欲望,就會使得人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産生重重的阻礙。是以人應該把出肉體的幹擾去獲得那些肉體無法獲得的真理。而死亡可以實作肉體與靈魂的徹底分離。

那麼,預設了人應該肉體才能獲得真理這一信念,在這樣的一個定義和推導下,最純粹的靈魂也就是指與肉體之間徹底徹底的分離,乃至不受一點肉體幹擾的靈魂。沒有幹擾的靈魂是獲得沒有污染的真理的同一性基礎。

那麼越徹底的靈魂就越容易獲得純粹的真理。而追求到最高的真理是哲學家畢生的目标,是以最終導出哲學家在練習死亡。

這裡要區分的是,這裡是預設了兩點基礎前提

1熱衷于追求智慧并為了追求智慧可以認識突破并擺脫所有阻礙的的人

2.肉體是追求智慧的人的阻礙

死亡是脫離肉體的靈魂指代純粹的真理而并非指代肉體形式上的死亡。死亡是用來指代純粹的真理,如果一個人獲得了純粹的真理,那麼他這個人就相當于死亡了。

簡述蘇格拉底靈魂觀的推導

靈魂不朽

但是随即又出現了一個問題,死亡可以使肉體與靈魂的分離,但是我們也可以說人死如燈滅,肉體死亡了,靈魂也不存在,那麼獲得純粹的真理,這件事情也無法立足了。在這基礎上,蘇格拉底要論證靈魂不朽。

蘇格拉底提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相反相生,對立轉化。例如,大由小變來,快由慢變來,弱由強變來等。同理,生和死互相對立,也會互相轉化,正如大自然的四季輪回。

如果隻有從生到死而沒有從死到生,那麼世上一切都将死去,不再有活物生存。

相反相生論證被用來證明,死者的靈魂必定在另一個世界存在。

回憶論證被用來證明,靈魂在人出生前就

已經存在。

,“回憶”就是恢複人自己的知識。這些知識在人們出生之前就已獲得,卻在人們出生的一刹那被忘卻,後來人們又憑借着對具體事物的感覺,恢複了曾經一度擁有的知識。該如何了解這看似菲夷所思的論證呢?蘇格拉底所說的“回憶”可能更接近于“聯想”,比如在看到家人所擁有的物品時,每個人的心裡自然會湧現出家人的形象。更關鍵的是,人們在用經驗感覺去認知具體事物時,腦海中已經存有了絕對的、拍象。

蘇格拉底的學生認為,即使蘇格拉底已經證明了靈魂在人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也不能證明靈魂在脫離肉體之後不會消亡。是以,蘇格拉底最後提出了單一本質論證。蘇格拉底說,一件東西如果不是複合的,就應該是始終如一、永不改變的,比如“真正的善”“真正的美”,這些絕對的本質都是單一的、獨立的,是以也不能被改變;而複合的東西會發生分解,比如肉眼看得到的車馬、衣服和肉體等物體就經常發生變化。靈魂是單一的,不可分解的,由以上幾點可以進行類比得出,靈魂在人死後應當依然存在。

簡述蘇格拉底靈魂觀的推導

到這裡

我捋一下蘇格拉底靈魂觀的推導過程

前提如下:

經驗:大由小變來,快由慢變來,弱由強變來,互相對立,互相轉化。

演繹:如果一切都死去,那麼就不會有活物生存。而這個世界有活物。要解釋這個現象,提出假說,生與死是互相對立,互相轉化的。是以,在一個生命死亡之後必然有靈魂帶着生前積累的知識存在于另外一個世界,直到輪回為下一個生命,但是遵從經驗,我們生下來是一片空白的。于是,設定,靈魂輪回為下一個生命的同時必然忘記一切知識,隻能依靠目前生命的回憶來重新獲得。

經驗:肉眼可見的都是複合之物,複合的物體會消亡。

缺失的前提:物體之是以物體,無論肉眼可見與不可見必然是存在的。因其存在而确定為物。

演繹:複合之物是消亡的,靈魂是不會消亡。靈魂不是複合之物,靈魂是單一本質的

靈魂是離開肉體後依舊存在的。人通過在現實的經曆回憶靈魂中的知識。諸如美德,知識這些都是單一本質的

蘇格拉底所說的靈魂不朽自從追求真理而推導出來的指代某一種品質的精神存在。

為了證明靈魂不朽,他又産生了一種輪回觀

是不是感覺很眼熟??和印度教有點像,以蘇格拉底不斷追求純粹,很可能這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建立理念論的重要的基礎。

最後

簡述蘇格拉底靈魂觀的推導

這篇文章我在今年三月份就已經完成,但是一直沒有上傳,聽說被抄襲到了頭條,是以我在這裡更新了,如果發現,我必然追究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