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孟夫子为宣扬儒家文化,已经在各国之间奔波二十多年了,一直想择明主而侍,却并无一家有他施展抱负的明君,来到最富庶的魏国,魏

作者:秒语

孟夫子为宣扬儒家文化,已经在各国之间奔波二十多年了,一直想择明主而侍,却并无一家有他施展抱负的明君,来到最富庶的魏国,魏惠王虽将他奉为上宾谈天说地,唯独不谈治国安邦的大政,孟夫子只能委婉假以游历为名告辞,向享誉天下的齐国稷下学宫而来。

孟子团队被齐威王安排住进了六进大宅,本是冲着稷下学宫的名声而来,孟夫子的美名也名扬四方,自然是要安排一场论战,究竟是孟子的儒学厉害,还是稷下学宫里修各家的名士厉害。

淳于髡是第一个挑战孟子的人,他以言语滑稽,思维敏捷为特点,被称为“隐语大师”,他说前一句,孟子要立马对出下一句,以此看孟子的思想与应对之智。

淳于髡:子不离母,妇不离夫。

孟子:臣不敢远离君侧。

淳于髡:猪脂涂轴,则轴滑,投于方孔,则轮不能转。

孟子:为政施仁,则民顺,苛政暴虐,则国政不行。

淳于髡:弓干虽胶,有时而脱。众流赴海,自然而合。

孟子:任贤用能,不究小过。中和公允,天下归心。

淳于髡:狐裘虽破,不可补以黄狗之皮。

孟子:明君用人,莫以不肖杂于贤。

淳于髡:车轮不较分寸,不能成其车。琴瑟不调缓急,不能成其律。

孟子:邦国不以礼治,无以立其国。理民不师尧舜,无以安其心。

第一轮自然是孟子胜出,淳于髡甘心认输,佩服孟子的思想。

第二轮是孟子对尸佼,尸佼提出了“人性本恶”之说,他说不应用法制教化之功而归于人的本性,因为孟子提倡“人性本善”。孟子听完尸佼的论述以后,直言让齐威王杀了尸佼,这倒让齐威王难办了,本是一场学术交流,有思想碰撞是自然,怎么可以有冲突就杀人呢?

孟子在稷下学宫的论战遭到了稷下学子的诸多非议,也让齐威王心生不满,大将田忌觉得,大争之世,养不得太平卿相。

可孟子自视甚高,总觉得这些人都排斥他的原因,都是害怕他夺了他们的风采和功劳,在心里忌惮和畏惧他,所以,在齐国也不能施展他的抱负,于是只能留书一封呈于齐威王,而后带队离开,继续奔波于天下择真正欣赏他的明君。

孟子离开当然不能灰溜溜地离开,在众人面前拿出了他不只会舌战和思想的高度,而且还是文武双修,箭也是射得一级棒,在180步远竖立最小靶,孟子直射中心,展现出了他“百步穿杨”的高超技术,震慑众人。

齐威王想留孟子为齐国丞相,而孟子以为,齐威王与他之间的思想并不合拍,他尊崇仁政礼治,而齐国要的是帝王霸道强国之术,只好告辞而别,继续奔波于天下。

此时的秦国,秦孝公正在大力支持商鞅变法,商鞅提出的改革在秦国的贵族宗室里的确引起了一场大的风波,然后当齐威王问孟子商鞅变法的政治观时,孟子却说中了商鞅后来的结局:“秦国变法,实乃苛政之变。苛政猛于虎,必不长久矣!”

孟子认为,他自己的修为,可为王都师,不可为王者器,因为若为国之器,必然会用诡道小伎,不能长久,而为王者师,则会行正道,长存不朽。

——————————

在孙皓晖花16年写下的历史长篇巨作《大秦帝国》原著小说中,孟夫子与稷下学宫名士论战那一章节,读来是非常过瘾的,无论是情节还是辩论的语言都跟电视剧完全不同,在电视剧中,孟子与商鞅有直接的性善恶与仁政法制之辩,而在书里则是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显然原著比电视剧的语言更胜一筹。

《大秦帝国》原著共六部11卷,看书才知这部厚重的历史小说的思想深度,在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与历史博学中,了解的知识才真正让人思考,如果只看过剧,我相信你在看了这部书以后,你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评价与想法。这才是读好书能给人带来深思的境界。

#真知新坐标#

《大秦帝国》6部11卷

孟夫子为宣扬儒家文化,已经在各国之间奔波二十多年了,一直想择明主而侍,却并无一家有他施展抱负的明君,来到最富庶的魏国,魏
孟夫子为宣扬儒家文化,已经在各国之间奔波二十多年了,一直想择明主而侍,却并无一家有他施展抱负的明君,来到最富庶的魏国,魏
孟夫子为宣扬儒家文化,已经在各国之间奔波二十多年了,一直想择明主而侍,却并无一家有他施展抱负的明君,来到最富庶的魏国,魏
孟夫子为宣扬儒家文化,已经在各国之间奔波二十多年了,一直想择明主而侍,却并无一家有他施展抱负的明君,来到最富庶的魏国,魏
孟夫子为宣扬儒家文化,已经在各国之间奔波二十多年了,一直想择明主而侍,却并无一家有他施展抱负的明君,来到最富庶的魏国,魏
孟夫子为宣扬儒家文化,已经在各国之间奔波二十多年了,一直想择明主而侍,却并无一家有他施展抱负的明君,来到最富庶的魏国,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