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骑行日记(阿里环线):Day48 板房—塔钦 12.8公里(转山22公里)

作者:桻埼

Day48(5.19)巴嘎乡某板房——塔尔钦 12.8公里(塔尔钦——哲热寺 徒步转山22公里)

【满是涂鸦的219“1314”路碑,偶遇两个姐姐一起转山,似曾相识但完全不识的龙达,哲热寺住宿。。。】

早上8点起来,算比较早。因为打算早点到塔尔钦,直接转山。将近9点,出发。一直担心轮胎问题,生怕路上再出现大毛病,所以骑得相对快点。半小时左右,到一个著名的路碑——219国道的第1314公里处,具有着特殊意义。其他国道也有1314公里路碑,但这个应该最为著名。不仅“1314”寓意“一生一世”,国道的编号219也寓意着“爱要久”。这个路碑比一般的要大,更宽更厚。路碑底座缠绕着洁白的哈达,路碑上被写满各种东西,有姓名、宣言、涂鸦等等。

骑行日记(阿里环线):Day48 板房—塔钦 12.8公里(转山22公里)

219国道“1314”路碑以及远处白色尖尖的冈仁波齐

告别“爱情碑”,进入塔尔钦村的岔路,也就是冈仁波齐景区入口。路边小房子出来一人问我做什么。道路被拦,只能停下,说去转山。那人说要买票。看着不太像售票处,至少不太正规,而且在我之前正好有一辆汽车进去,我就说刚才的车怎么没买票。那人说你不要管。这时突然想起来,有人曾提醒过,到这里只要说是住宿就可以直接进去。于是就说,进去住宿。那人好像有点生气,像是警告似的对我说,你说的是去住宿,要是转山就等着吧。不过并没有坚持让我买票,很不情愿地放我进去。

骑上车,向着冈仁波齐的方向前进。但由于刚才撒了一个谎,心里多少有点过意不去,毕竟神山就在眼前。在万物皆有灵性的高原,总是很小心翼翼。也许就因为这个谎话,两天之后受到了神山的一点“惩罚”。

很快,车胎气压明显不足,车身左右晃动。一段路后,前面出现两个背包的行人,下车推行与他们攀谈。他们要去转山,其中一位30岁左右的哥们带了很多东西,正好可以放在我车子上。这哥们已不止一次转山,这次准备转小圈,也就是内转。一般转山是指转神山的大圈,全程50多公里,也就是外转。小圈的行程短,但海拔相对更高。另一位40多岁的女士,准备明天找个背夫带她转山。背夫是专门帮转山的人背东西,兼向导,一般收费较高。聊天中顺便问他们在入口处有没有买票。回答没有,这样我那不安的自我谴责就稍微轻了点。

快进入塔尔钦时,广州小哥赶了上来,也没有买票。进入村子,那哥们先行告别,因为有人接待。那位女士跟着我们去找食宿的地方。找到一家可住宿的饭店,我和小哥准备饭后就去转山。吃饭时,老板给我们介绍一些关于转山的情况和注意事项。但基本上什么都没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会马上忘掉,因为心早已飞到神山那。饭后,我又去街上买些饼,二十个青稞饼和二十个白面薄饼。真不知这一路,饼到底带给我多大的满足感。之前如此,之后更是如此。

当我和小哥把车子推进饭店院子时,两个背着背包的女生过来,问我们是去转山吗。原来她们也要转山,并让我们等她们一会,吃完饭就出发。我们先去收拾东西,把背包整理出来,装上转山需要的物品。其实根本不知道要带些什么东西,所以必要不必要的东西装一大堆。整理完,回到饭店里等那两个姐姐。

12点左右,我们四人小队整装出发。两个姐姐其中一位在拉萨开客栈,户外经历丰富,曾转过一次神山,这次是带闺蜜来,也就是另外一个姐姐,来自北京,没有任何户外经验,第一次徒步。当得知我和广州小哥都是90后时,两个姐姐居然不相信,虽然她们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也许从我俩那早已“饱经风霜”的脸上看不出任何属于90后的痕迹吧。不过有一点我们四人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没买票。拉萨姐姐说有查票的,遇到的话再补票也可以。

路上拉萨姐姐更加详细地介绍一些转山的情况,毕竟我们四人中只有她转过神山。出村前,两个姐姐要买龙达。龙达?是什么?第一次听说,听上去很霸气的名字,以为是一种圣器之类的。但当看到那花花绿绿、印有奇怪图案的方形纸片时,感觉那么似曾相识。仔细回想,路上有时会在山口挂有经幡的地方看到,只不过当时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撒龙达和挂经幡都是藏族人民的一种祈福方式,只是龙达不如经幡出名罢了。

出村后,开始真正的转山之旅。转山,顾名思义,就是围绕着神山冈仁波齐徒步一圈,当然还有很多是跪拜着完成朝圣之旅。冈仁波齐是西藏第一神山,被藏传佛教、印度教和西藏苯教认为是世界中心,传说佛教中的须弥山就是冈仁波齐。由此可见冈仁波齐在宗教中的神圣性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有人一辈子就为朝圣神山一次,那种舍生忘己的信仰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像我们这种,至少对我自己来说,只是带着最肤浅的所谓信仰和些许的猎奇心理来转山。佛教和印度教转山是顺时针,苯教是逆时针。我们选择顺时针,这也是大多数无宗教信仰的转山者选择的方向。

转山的行程其实很艰辛,但正因如此受到很多户外徒步者的热爱。很多人只是带着对挑战和征服的喜悦来转山,但当他们看到那些一步一跪的朝圣者时,会不会在心底产生一丝丝被震颤的波澜呢?

下午天气很好,两个姐姐兴致很高,不停拍照。我和小哥边走边聊,速度较快,每隔一段时间两个姐姐就会被落下一段距离,我俩只好停下等她们。很多次都想把她们甩下不管,太耽搁速度,何况我们只是刚刚结识,还谈不上相互认识。但转念一想,毕竟是一起出发的,没有理由丢下不管,况且女生步行速度慢也正常。想起小哥的那句话“一切都是做好的安排”,只是不知道之后会遇到什么。

骑行日记(阿里环线):Day48 板房—塔钦 12.8公里(转山22公里)

侧面的冈仁波齐

虽然速度慢了下来,但却更加充分地融进到转山的环境中。不再只是为了走而走,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向往,不时想要爬到两边的山坡上一探究竟。思绪早已脱离身体,在半空任意翱翔。

骑行日记(阿里环线):Day48 板房—塔钦 12.8公里(转山22公里)

陡峭山崖上的建筑

路上行人很少,除一队跪拜朝圣者外,只有偶尔几个转山者。也许是我们的时间正好错开了人流峰值,中午转山的人确实不多。一般大都选在早上出发,尤其是想要一天完成转山,很早就必须出发。我们准备两天完成,就没必要那么匆忙。

走走停停地等着后面的两个姐姐。当我和小哥两人专注地聊起一个话题很长时间后,才想起来要停下等人,但回头早已看不到任何身影。起先一直是在冈仁波齐西面的山谷里,我和小哥停下的地方正好是整个转山路线的西北角,从这里开始就转入冈仁波齐的北面,徒步方向从向北变成了向东。等了大约20分钟,一直没看到有人出现。很快起风,东西方向的风势,坐等就得接受大风不停“洗礼”,往前走就是顺风。于是我们决定不再等,往前走。一点残存的想要把她们“抛弃”的想法。

骑行日记(阿里环线):Day48 板房—塔钦 12.8公里(转山22公里)

河上厚厚的冰雪

和小哥一边走着,一边不停地寻找着乐趣。旁边河流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我们就站到上面看是否能承受住。厚厚的积雪下是厚厚的冰层,厚厚的冰层下面是潺潺的流水,流水清澈见底。我们有时也会不按照固有路线走,而是“另辟蹊径”,从相对更高的山坡上走,或者爬上山坡瞭望一番。

骑行日记(阿里环线):Day48 板房—塔钦 12.8公里(转山22公里)

背面的冈仁波齐

当然一直在期待着有可住宿的地方出现。之前从别人的介绍中得知,冈仁波齐后面有座哲热寺,哲热寺旁有可住宿的地方。拉萨姐姐也说过山后面有个宾馆,但由于不是旺季不知道是否营业。7点左右,望见河对岸不远有处建筑群,红白相间,应该就是哲热寺。但因为隔着河流,无法过去。之前溪流上有座小桥,但路线不明没敢贸然过桥,而是继续沿着河流靠近山体的一侧行走。

骑行日记(阿里环线):Day48 板房—塔钦 12.8公里(转山22公里)

遇到的马,以及后面不远的哲热寺

慢慢往前走,很快又发现前面不远有个院子,并且有路标出现,指示是一个宾馆。这时河面上出现一个很简陋的小桥,木板搭建而成。先去宾馆询问,在营业,但价格有点高。对于我和小哥这种随便什么地方都能睡的人来说,确实有点承受不住,也太过于浪费。于是我俩坐在宾馆外面的大石头上商量。没想到停下后,才真正感受到风势有多大,且更冷。本是想休息一下,但随着而来的却是突然间的疲惫,好像体能在那一瞬间消耗殆尽,一步都不想动。小哥的状态和我相差无几。

但现在必须有人去到河对岸的哲热寺查看情况,有无可住宿的地方。小哥让我去,他在这等着。好吧,谁让我的体能看上去更好一点呢。一路过来,不时会逗一下小哥,有时故意走得快一点,让小哥处于一种追赶的模式。其实我俩的体能消耗差不多,但对陌生地方的兴奋感总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动力。转山如此,对岸的哲热寺也是如此。虽然很累,但整个身体和大脑一直处在一种很活跃的状态。

踏着不那么平稳的小木桥过去,哲热寺前有几个帐篷和几间房屋。先看了帐篷,里面放着床和被,一个帐篷里大约五六张床。又进到屋子里,一个很大的像客厅一样的房间,应该就是客厅或者叫大厅,放着很多张床和桌子。边喊人边巡视一番,好一会才有人出来。说明想要住宿,价格完全可承受。出来,回到对岸,和小哥说明情况,很愉快地决定住在那里。

骑行日记(阿里环线):Day48 板房—塔钦 12.8公里(转山22公里)

我们住宿的大厅

和小哥一起再次回到大厅,稍微收拾整理一下。至于床和被子的洁净程度就不那么在乎了,在这种高海拔、高严寒的地方,细菌和病毒并不那么容易生存。入住后想起两个姐姐一直没出现,不知到哪了。于是决定回去找她们。给小哥说声,独自出去。往回走可是顶风,本就冷,而我的防寒装备最差。小哥有几重保暖衣,两个姐姐都穿着羽绒服。

往回一段路,先是看到拉萨姐姐正趴在一块岩石上找角度拍冈仁波齐。哲热寺周围正是冈仁波齐正背面,整个视角和视野最好,拍照也是最佳。拉萨姐姐体能还不错,毕竟有很多户外经历。而北京姐姐体能就差很多,完全落在后面很远。继续往回走一段路,才看到北京姐姐,她整个人都是僵硬的,步伐机械般的重复着,说话声音有气无力。我把北京姐姐的背包接过来背在身上,陪着她慢慢走。

到达刚才的宾馆,价格确实有点高,拉萨姐姐和老板讲价,毕竟她也是开客栈的。但老板仗着独特优势,一点回旋余地都不给。最后两个姐姐还是决定住在宾馆,毕竟这里条件比河对岸哲热寺那好很多,也相对安全、方便些。约好明早一起出发。她们本想很早就出发,但对我这种已习惯自然醒的人来说太困难。拉萨姐姐说今天天气很好,明早大概率会看到“日照金山”景观。最终相互妥协一点,但对我来说时间还是有点早,不确定明天是否可以按约定时间出发。

过河前,让她们有什么事随时打电话。因为当时宾馆只有她们两人住宿,没看到其他游客,至少在我离开之前如此。回到哲热寺这边,就开始吃东西,晚上10点就躺到了床上。最近这几天,晚上基本都是11点多、12点才睡,10点算是比较早的。第一次徒步这么长距离,也是自己的第一次户外徒步,确实有点累。房间里没有电,小哥找老板充电去了。好一会,小哥回来问我吃不吃藏面,老板请我们吃。已躺下,懒得起来,就作罢。之后很久一直等到小哥回来,才在意识模糊中睡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