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蓝鲸阅分享|《被讨厌的勇气》: 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

主讲人 美文

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晚高峰》主持人

大蓝鲸阅分享|《被讨厌的勇气》: 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

资深新闻主播,曾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广播播音作品奖、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现场直播类一等奖,多次荣获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十佳主持人、江苏广播新闻类优秀主持人称号。

本书导听

你在工作中是否害怕被别人认为没有能力?

你在与朋友相处中是否害怕被冷落?

你在不熟悉的场所里是否会感到焦虑?

其实,这一切烦恼都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别人的观点和看法。

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有时候需要拿出“被讨厌”的勇气,适当忽略别人的看法,秉持自己的主见,活出自己的性格来。

本书以阿德勒心理学主要观点为核心,通过一位哲人与青年的对话,一一讲解我们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解决。

本书荣获日本亚马逊2014年度销售冠军,连续300天雄踞销售榜首!

你将收获

■ 人生从来都是自己的,只有你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过去的痛苦,它可以是你前进路上的垫脚石,也可以是绊脚石,这只取决于你的态度。

■ 一切的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需要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不用担心被别人讨厌。

■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人生旅途就开始了。认真活好每一个当下,享受人生的过程,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课题。

作者介绍

岸见一郎

哲学家

译著有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讲义》和《人为什么会患神经病》,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多部作品。

古贺史健

自由作家

出版过许多商务或纪实文学方面的畅销书。著有《想要让20岁的自己接受的文章讲义》。

音频文字稿

(上下滑动查看)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书是《被讨厌的勇气》。首先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是否对烦琐的生活感到乏味?你是否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你是否觉得自己离幸福越来越远?你是否感到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我们如何在繁杂的日常生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书的作者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贺史健,他们为本书起了副标题《“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因此阿德勒的哲学思想贯穿本书。阿德勒是何方神圣?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他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同时也是思想家和哲学家。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有“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之称。阿德勒开始也跟着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不过后来自立门户,并成为第一个反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大神。

这本书采用对话体形式,通俗易懂。对话体大家并不陌生,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就是对话体,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也是被弟子柏拉图用对话形式记录下来的。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有一位哲人和一位青年,哲人象征阿德勒,青年就像愣头小子,不断质问和怀疑哲人的说法。

青年和哲人争论的起点是人生简单吗?在一些人眼里,人生不简单,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是阿德勒却不这样认为,他说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人之所以不幸,是因为把世界看复杂了。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世界的本质是简单的,第二,你的观念把世界变复杂了。作者举了一个井水的例子来阐明这个观点。或许大家知道,井水的温度是恒定的,长年在18度左右。这是一个客观数字,无论谁测都一样。但是,夏天喝井水感觉凉爽,而冬天饮井水感觉温润。井水的温度没有变,但你的感受却大不相同。推而论之,世界没有变,变得是我们自己而已。所以当你想要变幸福的时候,你就要努力去看到那个简单的世界,为了看到简单的世界,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我们自己。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改变自己难吗?阿德勒的观点是不难,我们能够改变自己。可能很多人会反对,因为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决定论。决定论的核心是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都是由过去决定的。比如基因说,我们的性格有一部分是基因决定的,还有原生家庭论,强调现在的你是由你的原生家庭和你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塑造的。这些都属于你的过去,我们没法改变。但是阿德勒不支持决定论,当你着眼于不可改变的过去,就没有可操作的空间,也就失去探讨的意义。所以他提出了目的论。什么是目的论?我们的现在都是我们的创造。幸福也好,不幸也罢,都是你自己的选择。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个人过去的经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自己过去的经历,这才能决定我们现在的生活。这门学科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电影《风雨哈佛路》中,哈佛女孩莉丝的过往非常糟糕。她出生在纽约贫民窟,父母吸毒,她在毒品、艾滋、饥饿中度过童年。15岁那年,她的家庭最终破碎,她开始流落街头,捡垃圾,偷东西。可是,即便生活在如此不堪的环境中,莉丝也没有抱怨命运,没有沉沦在过去,她清楚知道自己的目的是去一个光鲜明亮的世界。她鼓起勇气,申请重读高中,并给自己定下每门功课A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居无定所的她,经常随身携带自己所有的家当,厚重的书本常常让她的背疼痛难忍。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她随时给自己设定闹钟,利用一切零碎时间学习。地铁、走廊、朋友家成了她常借宿学习的地方。通过自己的努力,莉丝最终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四年的课程,以全A的成绩毕业,平均成绩95分,在150名同学中名列第一,并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凭借优异成绩进入哈佛大学。

过去的东西已经定型,就像我们无法决定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一样,而事实上没有一个家庭是没有问题的。过去的一切当然会对我们造成一定影响,但我们未来会活成什么样子,与什么样的人结婚,还是取决于我们当下的选择和努力。那么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或者选择怎样的人生呢?说的直白一些,就是选择烦恼更少的人生。在探讨如何减少我们的烦恼之前,我们先要知道我们的烦恼从哪里来。在阿德勒的理论中,我们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如果宇宙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那么一切烦恼也都将消失。任何烦恼都会有他人的因素。到底人际关系中的什么因素会让我们烦恼?

阿德勒说,首先,自卑感会让我们烦恼。比如有人觉得自己长得丑或者不够优秀,从而产生自卑感。其次,竞争意识也会让我们烦恼。一个人如果总想证明自己,总想表现得比别人更优秀,总想赢,那么这种竞争意识就会招致不幸。因为即使你是一个胜利者,你也安心不了,你会特别小心,避免成为失败者。一旦产生竞争意识,你会不由自主地把周围的人当成敌人,从而和别人产生权力斗争。

如果我们减弱自卑感还有竞争意识对我们的影响,烦恼也会相应减少。阿德勒是第一个提出自卑感一词的人。在他的哲学中,自卑代表劣等感,就是价值更少。所以当一个人自卑的时候,他一定觉得自己的价值不如别人。但是我们判断一个物品价值的大小,一定是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的。纸币一块钱和一百块钱,本质上都是纸片,成本上没有多大差别,但是放在社会生活中,一百块钱就要比一块钱的价值多很多。所以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当你想要摆脱自卑感的时候,记住不要盲目地去评价自己,同时不要盲目地寻求别人的认可。别人的认可和期待是永远没办法满足的。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一种“讨好型”人格的人,为了营造好的人际关系,拼命讨好他人,但是自己并不快乐。

在大热偶像剧《便利贴女孩》中,陈乔恩饰演的女主角为了在公司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刻意讨好周围的同事,公司里的琐事杂事和同事下班后未完成的工作,都由她来做。所以她被大家戏称为便利贴女孩,哪里有需求就出现在哪里。但既然是刻意,那就不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和行为,所以她很痛苦。

阿德勒认为,不用担心被别人讨厌,也不用担心别人不喜欢。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毫无顾忌,一点都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只是说,我们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观点和看法,需要有自己的主见,活出自己的性格来。其实说穿了,也就是我们要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你才能真正获得自由。这也是本书书名的来源。

可能会有人提出异议,我们是社会人,需要不断与人互动,没有办法不在乎别人的想法,所以阿德勒提出一个概念,叫做“课题分离”。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就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你讨厌我,也和我无关。他甚至还说,绝大多数人都在用爱的名义去控制他人,尤其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为什么现代社会里很多人不快乐,每天烦恼不已?其实就在于,我们没有实现真正的课题分离。什么意思?比如说,你追求一个人,但对方不喜欢你,所以你很痛苦。课题分离就是你喜欢别人,跟别人喜不喜欢你,完全是两个课题。你喜欢别人是你的课题,她愿不愿意接受你是她的课题。

我们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同样也不要让别人干涉你的课题。很多人之所以烦恼,就是因为模糊了各自的课题。比如父母经常以爱的名义做一些道德绑架的事: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你还不领情,真的太让我伤心了。这句话大家很熟悉,但是父母忘了,他们并没有采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爱孩子,所以孩子当然不愿意接受。通过课题分离,人与人之间可以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可以促成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如何减轻竞争意识对我们的负面影响。恶性的竞争是万恶之源,竞争意识太强的话,就是无意识地与世界为敌。如果我们不竞争,如何与别人相处呢?阿德勒提出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共同体感觉”,把他人当成自己的伙伴,并通过为别人做贡献的方式来找到自己的价值,也就是所谓的归属感。如果总想着别人为你做贡献,你一定会失望,因为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生的。如果你一天到晚只想着别人应该怎么样,你一定不开心,但是你可以选择为别人做贡献,这个是可以自己掌控的。在为别人做贡献时,重要的是你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这种价值感就会激发出幸福感。在阿德勒的理论中,贡献就是幸福。从身边的人我们就能看出来,自私自利的人往往都不太幸福,但是格局大的人,为他人着想的人容易获得更多的幸福。

那么如何获得共同体感觉,阿德勒给了我们三个解决方案:第一个是自我认可,也叫自我接纳,这是一个前提。只有接纳了自己,才会接纳别人,为他人做贡献。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重要的不是你是谁,而是你可以发挥哪些价值。自我接纳的重点是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那一部分,同时努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第二个是他者信赖,这是教我们如何接纳他人,说直白一些就是无条件相信别人。如果你想和一个人交往,一定是无条件相信,就算你觉得他会骗你、伤害你。因为如果你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设防,就没有办法和别人建立社会关系。他者信赖会让你形成自己的共同体,当你有了自己的共同体,有了小团队,你要进行第三步,叫做他者贡献。你有了自己的圈子,你就要为自己的同伴做贡献,让别人变得更好。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贡献不是自我牺牲,而是为了让别人变得更好。当你看到对方真实地提升了,你会体会到切切实实的价值感,就像我们说的价值感能带来幸福感。

根据刚才所说的内容,我们知道人生特别简单,想过好人生也特别简单,但是我们常常把世界搞复杂了。我们想要幸福的话,就要尽量减弱人际关系的烦恼,从人际关系中提取幸福。那么进一步探讨的话,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阿德勒认为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你要有接受平凡的勇气。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不断追求,或追求名利,或追求别人的认可。总觉得一定要搞出名堂,才没有枉度一生。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只有特别的才是与众不同的,太过普通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会不断折腾。有的人最终拥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而有的人怎么折腾也还是原来的样子甚至越来越差。为什么我们会痛苦?因为我们总是不能量力而行,没有赋予自己真正的人生意义,不懂得自我接纳。我们不能接受自己的普通,觉得太过普通会失去很多东西。其实没有什么是可以失去的,主要取决于你怎样看待自己的生活,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路要自己走,你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赋予自己人生的意义。只有接受平凡的自己,你才会看到最真实的自己。阿德勒认为:“人之所以追求特别,是因为无法接受平凡的自己。”很多人觉得自己太过平凡,会低人一等。很自卑,没有办法和比自己强的人正常交流。

其实人生很简单:只要认真而无需深刻。就好比登山一样,我们并不是只有登上顶峰才叫成功。如果体力不济,你爬到半山腰也挺好,因为登山的目的在于其中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人生里我们大部分的时光是在路上,而不是只有爬到山顶才算数。因为人生总有意外,你可能因为疾病或者别的原因无法到达山顶,那么这一生是不是就白活了?说得更直白一点,假如你这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不是很失败?在阿德勒看来,并非如此,如果把人生看作一条线,那它肯定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由点组成的曲线。就是说,人生是一个个连续的刹那,在每个阶段,它都有自己的目标或目的。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也就是当下。人生就像一场回旋舞曲,在舞蹈中,跳舞本身就是目的,最终会跳到哪里谁都不知道。规划和计划该有,但不应该成为重心,我们能做的就是拥抱跳舞的“此时此刻”。假如你的每个动作都用心,都精彩,那么连起来你的舞蹈就有意义。

所以,人生在于过程,而不是目的。即便我们尽力了,可能也还是平凡人,那也没什么,因为我们平凡,但绝不平庸。阿德勒的心理学把自我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中解放出来。以前我们裹足不前,可能怪父母怨社会,而阿德勒却完全把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利交给了我们自己。把握好此时此刻,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其实我们一直都很自由,常常为诸事烦恼的现代人不缺乏获得幸福的能力,而缺少获得幸福的勇气。我们一定要勇于尝试新鲜的东西,敢于突破自己的瓶颈,不惧怕周围人的眼光,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自己。

(本期编辑 王献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