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草堂》头条诗人卢卫平,真的觉得自己“平庸”吗?

2022年4月,《草堂》诗刊的头条诗人是卢卫平。《草堂》以“我渐渐接受了我的平庸”为题,发表了卢卫平的11首诗。据简介,这卢卫平显然也是一位“著名诗人”,出版了不少诗集,获得了不少奖项。

《草堂》头条诗人卢卫平,真的觉得自己“平庸”吗?

图片来源于中国诗歌网

既然《草堂》以“我渐渐接受了我的平庸”为题,那我们就看看这首诗吧。这首诗里,“我”是渺小的,像忙碌的蚂蚁。“我”是失败的,有“一粒粒失败的苦药”。因为接受了平庸,“我”不再焦虑,也不再寻觅。

《草堂》头条诗人卢卫平,真的觉得自己“平庸”吗?

图片来源于中国诗歌网

卢卫平的这首诗,跟4月其他头条诗人的诗,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表达着“佛系”,或者是“躺平”的愿望。我写文章说过,觉得这样的潮流并不太妥,但为何各大刊物4月头条诗人的诗都有这样调调呢?

在卢卫平的这首诗里,“平庸的平是平和的平平安的平/平凡的平卢卫平的平/ 平庸的庸是庸常的庸中庸的庸/庸众的庸毋庸置疑的庸”,这读起来有点像绕口令。很有点《诗刊》发表的“著名诗人”邰筐“洒水车洒水时叫洒水车/洒水车不洒水时还叫洒水车”的味道。

《草堂》头条诗人卢卫平,真的觉得自己“平庸”吗?

卢卫平(图片来源于网络)

卢卫平这首诗表明,他好像接受了自己的平庸了。但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却透露了他的骄傲,“正像我早已接受了比我更平庸的人”。这句话表明,作者其实并不平庸,也没有真正接受自己的平庸。和那些“比我更平庸的人”相比,作者其实是很“不平庸”的。

在这组诗的后面,有卢卫平的文章《骑马找马》,表达了他写诗的观点。“写诗,就是骑马找马,就是骑着一匹马去找另一匹马。”卢卫平写诗追求的目标,是“要让被传统的意义遮蔽的事物回到事物本身,要让被遗忘的无意义的事物,因为我的诗,有了存在的理由和权利。”

《草堂》头条诗人卢卫平,真的觉得自己“平庸”吗?

卢卫平(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就是说,卢卫平的目标是“反传统”,要给“无意义的事物”以存在的理由和权利。“我骑马找马,我找到的马,就是我正骑着的马,我也是我骑着的马要找的骑手。”找来找去,最后发现,已经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草堂》很贴心,在这组诗的后面,还有一篇文章,是“著名诗评家”张厚刚写的《面向存在展开的“平庸诗学”——评卢卫平组诗《我渐渐接受了我的平庸》》。张厚刚给卢卫平的诗取了一个名字,叫“平庸诗学”。张厚刚认为,平庸是一种权力,是一种生活主张,也是一种生活状态。

《草堂》头条诗人卢卫平,真的觉得自己“平庸”吗?

张厚刚(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厚刚认为,卢卫平在诗中写“平凡的平卢卫平的平”,是一种自我解放的自信姿态。而对于接受自己的平庸,张厚刚是大加赞赏的。“对于个体生命来讲,接受平庸需要力量,是精神强大的明证,也是一个新生,生出一个全新的、内己的自我。”在诗人和诗评家眼里,平庸竟然变得如此高大上了?

确实,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很平庸,是属于比卢卫平更平庸的人。卢卫平好歹成了“著名诗人”,我们呢?啥也不是。表面上看,卢卫平好像接受自己的平庸了,但实际上是在炫耀自己的“不平庸”。他这不是平庸,他这是在享受“功成名就”,在享受“阳光照进书房的喜悦”,就差一杯咖啡了。

《草堂》头条诗人卢卫平,真的觉得自己“平庸”吗?

卢卫平(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的“著名诗人”们,总喜欢写着一套做着一套。诗里写的是一回事,自己的生活是另外一回事。这种“分裂”,说穿了就是“无病呻吟”,“为赋新诗强说愁”。他们在诗里表现出一种与现实完全不同的样子,这难道就是诗人生存的手段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