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父亲带11岁不愿读书的女儿烈日下挖藕,只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网上热点新闻:2022年4月24日咸宁的一位父亲带着不愿读书的11岁女儿在烈日下挖藕四小时,网上传播的视频显示,女儿大声哭喊:“我再也不敢了……”,父亲在一旁大声的回应女儿:“快点下水,你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把鞋子脱了下水,跟爷爷一起做事,去挖藕带,今天半夜二点钟跟爸爸一起到市场去卖虾子,等一下还要帮爸爸装笼子。”(下文简称“本案例”)

父亲期望女儿认真读书的心情与用意可以理解,这种教育方法的执行细节有待改善。父亲的出发点是带女儿体验劳作之苦,从而让女儿转变对学习的认知,端正学习态度,好好学习,未来别吃生活的苦。可是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能真正唤醒女儿的学习内驱力吗?

父亲带11岁不愿读书的女儿烈日下挖藕,只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热爱学习是一个行为表现,如何激发一个个体产生这种行为表现呢?心理学领域研究表明,人的行为要么受内驱力的推动,要么受外部刺激的拉动。其中,外部刺激包括环境、目标、奖罚等,内驱力即指内在动机。爱德华·L·德西与理查德·弗拉斯特合著的《内在动机》一书中表明,诸如奖赏、威胁、强加的目标、监督评估等外部刺激均让人感受到被控制,会消弱一个人的内在动机。相反,如果让人有自主的选择,则会增强人的内在动机。

本案例中的父亲,事实上是采用了威胁的方法,让女儿被迫选择继续上学,这种方法背后的实质是控制,让女儿听自己的话。短时间内起到一定激励作用,从长远来看,效果并不能持久。家长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即孩子拥有自我激励的能力)呢?

1、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让孩子体验到自主决定的结果。

比如:本案列中的父亲在收到女儿不想上学的信息时,首先平复自己的情绪,理性的思考如何帮助女儿启动学习动机,并与女儿充分沟通交流,让女儿有个自主选择与决定的过程,同时在实施过程中,继续让女儿自主选择是先观察体验?还是现在跟着爷爷下地?选择体验多长时间?……总之,让女儿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同时体验到自主选择与决定后的后果。

2、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让孩子体验到胜任力、幸福感与自我价值。

孩子的成就感并非源于学习成绩优异,而是在孩子的能力、兴趣所及之处,让孩子体验到胜任感。可以是一场亲子游戏,也可以是一次拼图,更可以是一次公益活动。比如:本案例中的父亲可以引导女儿帮爷爷搬运物品、传递工具等,可以带着女儿到市场协助收款等。

3、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并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体验到被需要、被接纳及融入感。

比如:本案例中的父亲可以引导女儿结交更多的朋友,或者引导女儿带同学来家里做客,带女儿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等。

4、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帮助孩子转化内在的无助感,预防形成习得性无助,培养孩子的积极乐观情绪。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研究表明:人的积极乐观情绪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人人都可以拥有开心快乐的人生。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运动、玩游戏、看电影、游文化胜地、阅读名人传记等。

父亲带11岁不愿读书的女儿烈日下挖藕,只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