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是远在他乡的王维,在重阳节写不尽的思念之情,使“茱萸”广为流传。

《西京杂记》中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孙思邈《千金方月令》也称:“重阳日,必以肴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在古代,茱萸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代表着思念,同时也具有药用和辟邪祈福之意,寄托了人们无限的美好祝愿。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王维诗中的“山茱萸”开花了

《神农本草经》有云:“……吴普曰,山茱萸,一名鬾实,一名鼠矢,一名鸡足,神农黄帝雷公扁鹊酸无毒,岐伯辛,一经酸,或生冤句琅邪,或东海承县……”

山茱萸的名字,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先开花后萌叶。花期3-4月,黄花满树,雍容华贵。果期9-10月,红果累累,艳丽悦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目前,山茱萸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而在园博馆的这两株山茱萸,原本是种植在“北海大佛殿”前,2013年园博馆开馆前才移植到塔影别苑,种植历史比较久,已经达到了乔木的规格。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抛开王维和重阳节,历史文学中借“茱萸”来抒发情感的非常多。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万物庆西成,茱萸独擅名。芳排红结小,香透夹衣轻。宿露沾犹重,朝阳照更明。长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

——唐·徐铉《茱萸诗》

金风十月,秋收完成,但在万物中,唯独茱萸“独擅其名”。它开出的花房整齐地排列在枝条上,结出的小果像红玛瑙一般晶莹剔透。茱萸果在秋夜沾满露水,早晨在朝阳的照耀下,璀璨明亮,尤为动人。茱萸颜色美,能药用,徐铉给予茱萸崇高的赞誉。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有茱萸之嘉木,植茅茨之前庭,历汉女而始育,关百载而长生。”

——西晋·孙楚《茱萸赋》

由此可见,茱萸在晋朝已经是人们种植的常见植物了。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应用于庭院绿化的“山茱萸”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园林树种,早在唐代就被应用于庭院绿化。

山茱萸具备春赏黄花,夏看碧叶,秋观红果,冬品白雪美景与红果黄花相映衬无限野趣的四大观赏价值。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唐·王维《辋川集·茱萸沜》

王维中年之后隐居于自己营建的园林辋川山谷之中,每每流连于山谷中的风景,并为之赋诗。《辋川集》收集了他与友人斐迪为辋川山谷中的景点所赋诗歌。此诗便是王维在茱萸沜所作。山茱萸的果实从翠绿转为鲜红,犹如花儿再次开放一样,艳丽无比。如果要是有客人想留宿在山谷中,那就将这茱萸放到酒杯之中,与他一同享用。描绘了用山茱萸招待来客的场景。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 立体画层雕 王维辋川别业 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古代园林厅

中国园林源远流长,而古代文人雅士,常远离尘俗,“归隐”于园林,寄情山水,不问世事。由此,园林与古代文人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与影响。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精彩回顾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山茱萸丨在春天欣赏金色的伞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另外,中国园林博物馆线上更多精彩展览与科普内容,邀请大家浏览体验!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社教 | 文学中的“茱萸”,可不全是为了思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