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想一走了之回家种地,苏东坡《如梦令·有寄》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苏东坡是个洒脱的人,为人豪迈,人们称呼他“苏大胡子”也不生气。这样一个人,竟然被“乌台诗案”击倒,让他身心俱伤。哪怕他到了黄州,有美景,有美食,还有朋友来访,也不能疗愈他的创伤。他在黄州的时候,寄调《如梦令》,填词一首表达想要一走了之,回家种地。

他想一走了之回家种地,苏东坡《如梦令·有寄》

归耕,说明他想辞官回乡的迫切心思。可见,他内心有多么痛苦。他用对话体方便人们理解他的感慨,表面他已经酝酿很久了,并非一时牢骚。

他想一走了之回家种地,苏东坡《如梦令·有寄》

帮助“我”向苏东坡的老邻居传个话,就说苏东坡在玉堂深处。玉堂有好几个意思,可以是宫殿、可以代指翰林院,可以指神仙的居所。有人将其解释成翰林院,在逻辑上有些不通顺。既然都要种地,为何要说人在翰林院。故此,最好解释为神仙居所,表达苏东坡辞官的决心。

也许有人会问,苏东坡走了,谁还会来?这句话值得仔细体会,读书人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想要兼济天下的不止苏东坡一人,官场上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无所谓,哪怕这个人是苏东坡。

他想一走了之回家种地,苏东坡《如梦令·有寄》

苏东坡继续解释,他想回家不是因为有压力,不是因为雪压小桥无路可走。他要归去,是因为马上春耕了,他要趁着春雨赶紧干活。这就是苏东坡,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哪怕有满腹牢骚也不怕人们非议他。他就要表达自己,他就要说出内心的不满。

也有人说,苏东坡定居黄州的时候,玉堂、小桥、东坡,都是他院落周边的景致,不能过分解读他的心思。事实上了解苏东坡经历的人都知道,他在官场上很不如意,王安石和他政见不同,司马光与他屡有争论。他无法保持客观中立的身份,只能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有限,到了极限的时候,当然会发出呐喊,“归去,归去”!

他想一走了之回家种地,苏东坡《如梦令·有寄》

敢于剖析自己的人,才是勇士。哪怕苏东坡想要回家种地,他依然是个勇士。他是逃避吗?他是怯懦吗?当然不是,他只是遵守内心的感触,顺从心意从容而为。

这首词既不豪放,也不悲切,只是陈述他的真实感受。这样的作品读起来,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于是有评论家说,别人都说苏东坡粗豪,谁又知道他遭受多少坎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