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澡雪精神,待君同行!

《文学的日常》是一档展现当代作家精神风貌的系列人文纪录片,通过作家与好友两天的行走与对话,体现作家对时代、对生活的认知与解读。

2020年,《文学的日常》第一季一经播出,即被网友誉为“宝藏纪录片”。自由洒脱的马原、幽默坦荡的马家辉、敏锐善感的麦家、胸怀天地的阿来,锋利深刻的小白,往来于城市,游荡于山水。

华灯夜色寻良伴,天涯海角觅知音。

今天,《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正式开播,刘亮程、于坚、李修文、双雪涛、李洱、陈彦,六位作家和他们的好友将与大家见面,精彩纷呈的故事即刻展开。

第二季的六位作家中,双雪涛的《聋哑时代》、于坚的《密西西比河某处》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李洱和陈彦更是“十月签约作家”,作为纪录片《文学的日常》合作伙伴,我们将与大家一起,共赴一场春日的文学之约。

“每一个写字的人,都有终老之地。每一颗思索的心,都有栖息之处。”中国先锋派作家马原在海峡卫视和优酷视频联合出品的人文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第一季中如是说。这两句话道出了不少献身文学、热爱文学的人的心声,亦恰合了《文学的日常》的基调:不追求对文学家、文学作品做高深的解读,而是打开文学家看待万事万物的窗口,让我们可以沿着他们的日常小径走向文学的天地,疗愈自我、安放灵魂。

时隔两年,纪录片导演王圣志团队(代表作《早餐中国》、《下饭菜》、《中国这么美》、《文学的日常》第一季)制作的《文学的日常》第二季,于4月21日起每周四在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和优酷视频联合献映。延续第一季基调和风格,《文学的日常》第二季依然从朋友的拜访切入,文学家敞开精神世界,两人一同在与文学家创作发生密切联系的地方游弋,在现实生活与文学作品之间来回穿梭,给予观众真实具象的文学思考与丰厚细腻的人生体悟。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澡雪精神,待君同行!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有六位文学家和他们的朋友现身:刘亮程&洪启、于坚&虎良灿、李修文&韩松落、双雪涛&史航、李洱&张清华、陈彦&陈小朵。他们畅游于更广阔的天地:到乌鲁木齐的牧场上放歌,于敦煌的漫天黄沙里弹吉它,去建水走一趟三百年历史的百拱桥;他们徜徉于鼎沸的烟火人间:钻胡同跟大爷们话当年,蹲路边与牧羊人闲话,入城中村和打工人扯家常……相较于第一季,第二季打开了层次更丰富的生活样貌,呈现了更广袤丰美的风土民情,直面现代生活的困境,重新发现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刘亮程&洪启

“陪伴我们的都是缓慢生长的万物”

新疆昌吉菜籽沟村,是近年来国内艺术家向往的“诗与远方”。这里有荒凉粗犷的雅丹地貌,有翠绿绵亘的草原,更有能将尘土间的劳作打理出一片田园诗意的人——

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著名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等,小说《虚土》《凿空》《捎话》。他主理、创办的木垒书院,已成为一面聚合艺术家的旗帜,燃起了乡村的新生。

刘亮程经营的生活太有滋味,让人念念不忘。老友洪启,词曲作家、诗人、歌手,被权威乐评人称为"民歌的理想主义者",又一次来到了木垒书院。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澡雪精神,待君同行!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嘹亮的歌声在新疆盘曲的公路上响起,打开了他们会面的密码,带你进入一个缓慢生长、万物有灵的天地。

于坚&虎良灿

“这不是一座桥,这是一个神灵”

“我们现在是站在一个神灵的身上,这不是一座桥,这是一个神灵。”

作为“第三代诗歌”代表性人物,于坚的一句话,让我们看向云南建水有着三百年历史的天缘桥时,呼吸都变轻了。诗人看世界,心思纤纤。

来拜访他的是虎良灿,昆明老虎文化顾问机构和老虎图书的创办者,曾是云南电视台《读书》主持人、制片人。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澡雪精神,待君同行!

老友相见,把臂同游于1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说到酣处,“白刃”相见——一句“你怕死吗”抛了出来。

李修文&韩松落

“为那些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建一座纪念碑”

李修文,20多岁时凭借《滴泪痣》《捆绑上天堂》等小说一炮而红,十多年后又以《山河袈裟》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后者被文艺评论界认为是“重新树立了自己的精神高度”。他是湖北最年轻的作协主席。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澡雪精神,待君同行!

这个道地的湖北人,却以西北为自己的“圣殿”。这次他和好友、作家韩松落,相约同游甘肃。在苍范的戈壁滩上,在沙鸣喁喁的夜里,他们抚过嘉峪关的城墙,赏了荒地上的杏花,尝了农家人的榆钱饭……粗砺又张扬着狂野生命力的西北,给了他们无穷无尽的话题,洗炼了他们的精神。

双雪涛&史航

“写作是我的幸运”

双雪涛是电影界新晋倍受追捧的当红作家,就在《刺杀小说家》《平原上的摩西》改编成电影获业内认可后,《我的朋友安德烈》改编同名电影亦在3月成功立项。

这位80后已有诸多荣誉加身:首位入围台北文学奖的大陆作家,首位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得主,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但他的生活调子如旧:按部就班写文,闲来踢球、到胡同里串门、打两局台球。对于市井民生,他有自己的观察和体悟,笔下书倾诉的往往是底层小人物的浪漫主义。

忘年交、编剧史航说对他不必“轻拿轻放”,“他创作世界里的一个基石叫平等”。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澡雪精神,待君同行!

李洱&张清华

“虚即应物”

李洱,老友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评价他:“张飞的脸,林黛玉的心。”

李洱被认为是中国先锋文学之后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年少时以《花腔》成名,十多年后以《应物兄》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现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部副主任的他,和张清华相约在了文学馆——李洱心灵中的故乡。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澡雪精神,待君同行!

在那里,他们徘徊于西式风格的建筑群中,漫步于中式风格的园林里,一步一景浸润在文学的意蕴里,谈“红楼”、聊杜甫、说起了鲁迅的“老虎尾巴”。

陈彦&陈小朵

“文学作品应为底层劳动者鼓与呼”

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女高音陈小朵千里来到西安,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彦带她逛的第一站不是什么高雅之地,而是西八里村,一个城中村。

陈彦身上的光环闪亮非常:三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作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五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身份够高、光环够闪,但他出入村民家中,如访左邻右舍。在他看来,这些底层劳动者有着精神的高光,是他创作的源泉。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澡雪精神,待君同行!

在画家马河声的家里,陈小朵因秦腔演员张蓓的一个唱段而流泪,而其他人亦被她的一段歌剧而颤栗……那一晚,他们展开了一场从“技”到“艺”的探讨。而陈小朵亦更明白陈彦的《主角》想要表达的主旨。

用文学照亮日常,以思想反刍生活,《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澡雪精神待君同行。

编辑:王昊

审核:胡晓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