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点丨李潘:何不任性地读读书呢

观点丨李潘:何不任性地读读书呢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特聘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制片人、主持人,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成员李潘老师做了“何不任性读读书”的阅读推广报告会。她结合自己的主持、采访、阅读经历,以“读书有养眼、养智、养性、养颜等几大功用”为引子,旁征博引,趣味横生,引起了现场众多观众的思考与共鸣。

世俗羁绊下更需要任性读书

为什么读书要任性呢?

李潘解释说,通常大家觉得你现在更应该做的事情,是去社会上谋求功名利禄。你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也正经历上有老下有小的事实,其所带来的生活压力不可忽视,所以这才算是正事,读书似乎是个无用的事。而且,不是这个年龄里应该做的事。

但我觉得,读书真的可以给你带来太多的快乐,我自己就有偷着乐的感觉。我觉得我是任性的,我用不着为了通常世俗所认为你应该做的那些事,去改变自己的喜好。你喜欢读书,你就可以任性一点,当然现实前提是,你自己的生活基础要打好。

国家在提倡全民阅读之后,全国掀起了读书热潮。当然,也有很多学者指出,读书不能赶时髦。好像在说“盲目跟风”不可取。这件事我能理解,现在大家都在促进阅读,所以种种相关活动,都在同一时间出现,反而成为一时的热点,难免就有赶时髦的感觉。但我觉得这是必要的,阅读对我们如此之重要,阅读率却很堪忧。去年阅读率跟今年相比,其实没什么太大变化,中国人每年也就读四本,跟周边国家,跟发达国家比,差距太遥远了,现状让人失望且焦虑。

所以,读书氛围就应该热闹一点,让大家意识到这个东西的重要性,让更多人去亲近书本,去养成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没什么不好。有胜于无嘛。大家更多地去亲近书本,才能有书香散发,才能让生活更充满情调,更丰富多彩。

虽然现在大众阅读量越来越大,但纸质媒体的销量大不如前。以往去书店,人蛮多;现在去书店,寥寥无几,书店近乎变成了城市摆设,大家更愿意去阅读电子刊物。那么,电子阅读和纸质图书要怎么找到平衡发展的点呢?的确,你接触更多电子书,纸质书就会读的少,似乎是有些直接冲突。但无论是利用什么载体、介质,只要你是在一直读书,那就是最大的好事。

现在我们很多人尤其年轻人都是“拇指一族”,80后、90后、00后,天天手机刷屏,乐此不疲。所以,要他们完全改变从小养成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似乎是很困难。所以,我说,传统阅读OK,电子阅读也OK,只要在手机、电脑、书本上,能够获得相对完整的阅读体验就好,但要避免被电子书上的零碎、不完整、不准确的信息,把自己有效的时间耗掉。

观点丨李潘:何不任性地读读书呢

“破碎化”阅读“百害而无一利”

现在是个快节奏的社会,因此有人提出:可以进行一些破碎的、浅显的阅读。

对此,李潘认为,破碎阅读,是有百害无一利的。因为,破碎阅读有个特点,信息点是否准确,你未知。就像演讲中我提到的,大量微信公众号推送来的消息,这些知识点,你能保证它们是准确的吗?哪个机构、专家,能保证他传递的知识是准确的,如果不能得到保证,你岂不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考证,你每天都在读什么东西?

而且这些破碎的信息,构不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人很容易被手机控制,当被控制后,你就没时间去读相对完整的文章或者一本书,你就没有机会去建构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你需要正确的判断力,当他们无法给你提供足够准确的信息时,你就该警惕。

我读书的风格是:想读什么读什么,杂读书,乱读书,这就是我的特点。我觉得读书千万不要有个强制规范。读书嘛,就是一种兴趣,比如我这段时间想去旅行了,我就搜旅行的书;我想去瑞士,我就搜集关于瑞士的书;我再找一两本关于欧洲历史的书,看一下瑞士在整个欧洲历史上的地位等。而我想炒股票了,我就去买关于炒股经验的书,关于国家宏观经济的书也去找点看。看一些“一带一路”的书,了解一些概念股啊之类的。

所以,读书时,你用不着一定要看高大上的东西,一定要是哲学历史法律之类。而是顺其自然,你对哪个知识点感兴趣,你就读哪一类书。读书无框框,我是这么认为的。南怀瑾说过:读书读到最后就是融会贯通,这是很高的境界,我还远远没达到。

观点丨李潘:何不任性地读读书呢

“读书推广”更需借助新媒体

在采访的最后,李潘说,我所在的媒体是电视媒体,就目前的形势,以及我的经验而言,如果想在媒体开设个读书栏目,首先要有非常坚强的内心,要忍受不高的收视率和阅读率。如果有创收压力的话,最好就不要搞了,得不偿失。因为读书本身是个很私密很个人化的行为,而媒体又是大众的、浮躁的、喧闹的,这完全是两个性质相悖的存在,要糅到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甚至是不可为而为之的事,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举个例子,我在法国采访时,法国电视台有一档老牌读书节目,有着几十年历史。我到过录制现场。当时,观众全部穿着晚礼服,像去听音乐会。当时主持人贝尔纳·皮沃聊的是埃及的话题,请来了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导演,一个了解埃及历史的专家,他们聊天,聊了两个小时,什么镜头转换都没有,就坐那干聊,话题也都是各种跟埃及相关的枯燥话题。我想,如果在中国电视上播出,应该没有收视率,挺一个月就得关门。

但这个节目却放在法国电视二台每个礼拜黄金时段,足见其受欢迎程度。为什么这个节目这么火?皮沃跟我说:可能我们法国人喜欢看聊天吧。其实我个人得出的结论是:法国整个民族的文化教养极高,大学毕业率90%以上。此外,他们国民收入普遍很高,过了急吼吼拼命挣钱养家的阶段。中国有句话:衣食足而知礼仪。所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安定平稳后,全民素质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思考终极问题,才会关心那种不是吃喝玩乐、肉体、物质层面的东西,而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客观地讲,连云港并不是一二线城市,缺乏有足够人文修养、足够读书热情的收视人群,所以阅读率是个问题,相对来说主持一档读书类栏目就会很艰难。但从侧面来说,连云港关心读书的人还是蛮多的,从这次报告会现场的活跃度就可以看出一些。

所以,媒体要想尽一些读书推广义务,我想最好利用更多元化一些的新媒体手段。目前,融媒体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我估计在连云港这边也做了探索和尝试。跟新媒体结合起来,将带有非常强烈地方色彩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人文资源等,包装做成很精致的节目,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APP等全媒体方式、直播活动等,往外传送,这样最好不过啦。

来源:阅读三十人论坛

记者:张晨晨 李慧 王婧

审校:潘启雯

编辑:刘 深 徐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