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首暮春之词,品味秦观心中的迷惘与失落

北宋绍圣元年,也就是公元1094年,“新党”章惇上台掌权,大肆打击元祐党人,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等人纷纷被贬。

贬谪期间,秦观先任杭州通判,途中接旨贬为处州酒税一职。绍圣三年,秦观贬谪到郴州,之后又徙雷州。可以说,秦观的后半生,不是在贬谪,就是在贬谪的途中。

一首暮春之词,品味秦观心中的迷惘与失落

面对贬谪的人生,他们呈现出不同的态度,苏轼苦中作乐,一笑了之,而秦观面对一系列的打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伤感之余,写下了许多悲凉却也绝美的词作,这首《点绛唇·醉漾轻舟》便是他贬谪到郴州时途中所作,其词曰: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这首词的开篇,便将读者带入到一个优美的境界,宛如桃源仙境。此时词人微醉,乘着一叶扁舟,在湖中荡漾着,任溪流将小舟推向溪水的尽头、花草的深处。

一首暮春之词,品味秦观心中的迷惘与失落

对秦观而言,或许只有行到水穷处才是他人生的归宿,才是他心中的桃花源,这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钩心斗角,而是一个充满了和平与幸福的世外桃源。

秦观在现实世界中,遭受了太多的是是非非与名利的牵绊,在一连串的打击之后,他是多么渴望摆脱红尘的烦扰,但却苦于无法抽身,或许,只有置身在如花的仙境下住下去,内心才能获得片刻的宁静。

词的下阕,一连四句描写暮春时节的景致。此时夕阳西下,烟水茫茫,水天相连,万物笼罩在一片余晖中。“千里”、“茫茫”二词,朦胧飘渺,给人一种漂泊无依之感。这里溪水淙淙,山峦无数,与“烟水茫茫”相呼应,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玄妙境界。

晚风吹来,落花如雨,才记起,此时已是暮春时节了,不由得更添惆怅。“乱红如雨”一句写得极妙,引用李贺《将进酒》中的一句诗:“桃花乱落如红雨”。

一首暮春之词,品味秦观心中的迷惘与失落

词人尽情享受在山水之中,竟然不记得来时的路。词至此处,戛然而止,令人回味。

这首词极力刻画了暮春时节的优美景色,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山重水复、风起花落、日暮途远的意境,可谓浑然天成,但是字里行间包含了词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对词人而言,景色越美,内心越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