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3日,云南昆明的一所医院内,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盯着墙上的时针一动不动。
当时间指向下午三点半,妇女面前的孩子终于有了困意,开始闭眼安静睡觉。

妇女把孩子放在板凳上,随后兴奋地跑入了医生办公室。
妇女激动尖叫:“医生,从两点到三点半!我儿子今天清醒了一个半小时!”
办公室里还有别的病人家属,医生皱眉道:“能理解你的激动,但在医院还是要安静一些。”
妇女捂嘴,她的眼泪不受控流下来:“我就是太激动了,这四年里每天他只清醒不到一个小时。现在我的孩子好像终于有救了!”
这个妇女是谁?孩子究竟患了什么病会一整天昏迷不醒?如今,女人和孩子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高龄生子,孩子背负全家的期待”
杨学兰,1978年10月出生于云南省楚雄市牟定县下的一个贫苦山村。
她的家庭贫困,一家人的生活处于勉强维持温饱的程度。
杨学兰上完初中家里就供不起她读书了,她还没有成年就已经随着同乡外出打工。
因为没有文化,杨学兰只能打一些零工,每个月的工资不到三千元。
到了三十岁,杨学兰身上的存款加起来还没有五万元。
父母早在二十出头就开始催着杨学兰结婚。
但由于家里条件实在不好,杨学兰谈过的几段恋爱都以失败告终。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学兰想要找到合适的对象结婚更加困难了。
2010年,31岁的杨学兰经过同乡的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大一岁的董培金。
董培金也是云南楚雄人。
董培金之前有过一段婚姻,他和前妻在2008年离婚了,两人没有孩子。
虽然董培金离过婚,但杨学兰并不嫌弃。
两人见面后,发现自己和对方十分谈得来,在约会几次后,二人确定了情侣关系。
2011年春节开工后,杨学兰和董培金领了证。
虽然父母建议杨学兰和董培金的婚礼一切从简,但杨学兰还是在老家举办了酒席。
两人结婚后,杨学兰跟着董培金来到了他的老家生活,他老家也是在山村里。
杨学兰和董培金结婚后,两人把老家的房子翻修了一下,并修了间新房。
二人在老家住了半年,之后两人又一起来到了四川打工。
在结婚后,夫妻两一直期望能够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可随着杨学兰的年龄越来越大,她的肚子里始终没有反应。
为了能够怀孕,杨学兰和董培金还去医院做过检查。
2015年年底那段时间,杨学兰总感觉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干活的时候总是很疲惫。
最开始杨学兰并没有上心,她只是觉得自己最近没睡好。
但12月18日这天夜里,董培金抱着杨学兰入睡。
董培金说:“最近冬天吃多了吗?怎么感觉你肚子长胖了一些?”
冬天都穿得厚,董培金平时没有察觉到杨学兰的体型变化。
杨学兰解释自己最近没什么胃口,什么东西都没怎么吃。
话说到一半,杨学兰突然愣住了,她告诉董培金:“我这不会是怀上了吧?”
两人第二天请假来到家附近的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夫妻俩,杨学兰已经有了两个月身孕。
这时候的杨学兰已经37岁,属于高龄孕妇,医生叮嘱夫妻俩一定要小心。
董培金对于孩子的到来十分欣喜,他不许杨学兰再操劳。
董培金之后一个人在工地上班,每天他还要在家为杨学兰准备三餐。
2016年春节,这时候的杨学兰已经平安度过了最危险的头三个月。
两人从四川回到云南楚雄老家过春节。
家里人对杨学兰怀孕的消息都感到十分惊喜。
春节期间连年夜饭家里人都不许杨学兰帮忙,生怕她会累着,伤害到肚子里的孩子。
春节过后,杨学兰就留在了老家,丈夫董培金一个人回外地打工。
2016年7月21日这天,杨学兰在楚雄现代妇产医院生下了一个7斤2两的小男孩。
夫妻俩为孩子取名为董继杨,小名叫杨杨。
董继扬长相乖巧,生下来后,杨学兰的亲属们都在夸杨杨是个有福气的男孩。
杨学兰对儿子也特别骄傲,她幻想着自己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虽然家里只是普通的农村家庭,要将孩子养大对于杨学兰一家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杨学兰夫妻充满了干劲,全家都对未来抱着无限的期待。
“一岁孩子口吐白沫”
为了照顾杨杨,杨学兰放弃了外出打工,她一直在家务农。
2017年9月13日中午,杨学兰像往常一样在厨房里烧火做饭。
杨杨一个人呆在堂屋的婴儿板凳上,杨学兰做饭时刚好能透过门看见杨杨。
杨学兰刚把午饭给盛到碗里,她突然用余光瞥见杨杨有些不对劲!
杨学兰慌张把碗放在了桌子上,然后立马跑到杨杨面前。
杨杨这时候全身上下止不住抽搐,杨学兰怎么控制也没办法让杨杨停下来。
过了约半分钟,杨杨竟然开始口吐白沫!
杨学兰吓坏了,她抱着杨杨冲出了家门。
刚好这时邻居骑着三轮车路过,好心的邻居带着杨学兰到了镇上的诊所。
诊所勉强让杨杨停止抽搐和口吐白沫。
诊所上的医生建议杨学兰去大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
随后杨学兰带着儿子杨杨来到了昆明儿童医院。
看着乖巧的儿子安静坐在病床上,医生拿着各种仪器给孩子做检查。
杨学兰的心里就像是同时打着无数面鼓,忐忑得七上八下。
等医生将确诊证明递到杨学兰手中时,白底黑字的病症刺痛了杨学兰的心。
“大脑发育不全、运动神经发育迟缓、患有癫痫...”
杨学兰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她的眼里全是泪珠。
杨学兰拉住了医生的手臂,不断哀求:“医生,你告诉我这上面都是骗我的...对不对?”
医生虽然于心不忍,但他还是告诉杨学兰:“确诊证明不会有误。”
杨学兰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她的手顺着医生的袖口滑落。
之后杨学兰整个人无力地跌坐在了地上,一时间,医院走廊上充满了杨学兰的哭声。
哪怕再绝望,杨学兰也不能让孩子知道。
哭泣后,杨学兰赶紧擦干眼泪,给孩子办理了住院手续。
然而住院半个月后,医生告诉杨学兰,杨杨的病情只能回家通过吃药控制。
杨学兰只得将孩子从家里带回家。
在杨学兰怀里的杨杨睡得很安静,一路上杨学兰控制不住流眼泪。
眼泪滴落在杨杨的脸颊上,杨杨没有醒,他又砸吧砸吧嘴重新入睡。
杨学兰看着昏睡的杨杨,她不愿意就这样放弃自己的儿子!
“儿子嗜睡,一天清醒一小时”
回家后,杨杨一直学不会说话。
而且杨杨的癫痫症状越来越严重,常常蹬直了双腿,头往后仰,眼睛死死盯着天。
每次看见杨杨发病时的样子,杨学兰都感觉心如刀绞。
她发誓,这辈子哪怕拼了自己这条老命,她也要把孩子给治好。
在小山村里,家里有一点小事,过不了多久就能传遍整个村子。
自从知道杨杨身边后,有不少人都上门来给杨学兰支招。
2018年8月,有人告诉杨学兰,听说按摩有利于癫痫患者的康复。
杨学兰便去村里的医生那里学了按摩的手法,一天三次,一次要按一个小时左右。
为了能够让杨杨开口,杨学兰在网上买了很多小孩用的学习卡片。
杨学兰一遍遍对着卡片教导孩子发音,直到自己口干舌燥。
然而奇迹并没有发生,杨杨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
因为医院开的药物有嗜睡的副作用,自从吃了药后,杨杨每天醒得时间越来越少。
他甚至出现了昏迷不醒的状况,无论白天黑夜,杨杨始终闭着眼睛。
杨学兰试图叫醒杨杨,但杨杨顶多睁眼看一下,之后又昏睡了过去。
杨杨每天最多清醒约一个小时,连日常的吃饭、大小便都只能在昏睡中由杨学兰帮忙解决。
昏睡并不能让杨杨就不犯病。
杨学兰发现,即使是在睡眠状态下,杨杨还会是随时癫痫发作。
如果杨学兰不在杨杨身边,杨杨癫痫发作甚至能够摔下床。
之后杨学兰不敢再离开孩子半步,哪怕晚上睡觉,都要用一根绳子将自己和儿子捆绑起来。
“四处求医,从不放弃”
在杨杨患病后,杨学兰始终没有放弃过医好杨杨的梦想。
她加了很多癫痫儿童的家长群,在其中,杨学兰知道了很多治疗癫痫的医院。
从昆明到上海、广州、北京多地,杨学兰背着杨杨辗转在各个城市的医院里。
只要听说有病友在哪个医院康复,杨学兰都会抱着一丝希望带着杨杨朝那里赶。
每一次,杨学兰都会认为自己终于抓到了救命稻草,
但由于杨杨病情实在是太严重,每一次全都失望而归。
在全国各地救助的过程里,杨学兰一家的积蓄早就被花光。
这些年家里一直靠丈夫董培金打工挣钱,丈夫的工资不高,每月除开吃住基本上省不了什么。
连杨杨每月的癫痫治疗药物钱都很难凑够。
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都卖了,连老家的房子如今都只剩下两间土坯房。
最开始,家里的亲戚因为怜悯,还愿意借钱给杨学兰一家。
但到后来,家里的亲戚像是躲瘟神一样躲着杨学兰一家。
每次杨学兰借钱的话还没有说出口,亲戚已经先开始哭穷。
杨学兰知道自家已经负债累累,她只能将心里的憋屈往肚子里咽。
2021年9月下旬,杨学兰听人说昆明有一家医院对于癫痫儿童有很好的治疗手段。
杨学兰四处借款,攒够一笔钱带着孩子从老家赶到了昆明。
她在医院旁租了一个只有几平米的小单间,孤注一掷想要治疗好自己的孩子。
昆明医院的医生给杨杨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
通过针灸、引导治疗,杨杨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
至此,从2017年至今已“昏睡”了四年的男童的手和脚都可以动了,每天的清醒时间也渐渐由一个小时增加到三个小时。
“未来再难也要坚定走下去”
2021年12月初,医生告诉杨学兰,杨杨的治疗很有成效。
只要顺着治疗坚持下去,杨杨的清醒时间会越来越长,直到治愈。
杨学兰听到这个消息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孩子得病四年后总算有了一个好消息。
然而现实却摆在眼前,杨杨在昆明医院的治疗费每月近万元。
而杨杨一直在吃的癫痫药每月也高达1000块。
医生还建议杨学兰,杨杨每隔两个月最好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医院通过体检能够及时了解治疗情况,更改治疗方向。
杨学兰不可能放弃这个体检,但每次体检的费用也要七千元。
杨学兰的家庭已经无法再承担起这笔高昂的治疗费,她们一家快要被逼上了绝路。
在被医生告知杨杨的病情起效后,面对高昂的费用,杨学兰不是没有想过放弃。
医院附近开着一家幼儿园,杨学兰每天背着杨杨去医院时都能路过这所幼儿园。
上下学幼儿园门口都有很多正常的小孩在一路上嬉戏打闹。
杨学兰总是投去羡慕的眼神,她憧憬自己有一天也能在幼儿园门口接送杨杨。
她渴望有一天,杨杨能够喊着妈妈,奔跑到她的怀中。
放弃的念头没有出现多久,杨学兰就把它抛之脑后。
如今杨杨的治疗刚有成效,杨学兰又怎么愿意放弃杨杨!
哪怕家里再也拿不出后续的费用,但杨学兰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杨杨的主治医生在了解到杨学兰一家的难处后,向杨学兰提了一个建议。
当今社会好心人还是很多的,杨学兰可以试着联系社会上的慈善机构。
在医生的帮助下,没什么文化的杨学兰写了一封家庭情况说明书。
杨学兰把自己家庭的窘迫情况和对儿子割舍不了的爱都写在了纸上。
2022年元旦,有了解情况后的公益组织志愿者来到了杨学兰和儿子在昆明的出租屋里。
杨学兰面对帮忙的志愿者,将自己家的情况一一说明。
志愿者承诺,很快便会把对杨杨的捐款帮助提上日程。
2022年1月30日,春节前夕,杨学兰在杨杨清醒时拿着杨杨最喜欢的奥特曼玩具和杨杨一起玩打怪兽的游戏。
杨学兰拿着手里的怪兽,她告诉杨杨:“病魔就像是怪兽,儿子你也能像奥特曼一样战胜怪兽。”
杨杨对于杨学兰的话没有反应,他看着杨学兰手里的玩具咯咯的笑。
杨学兰抱着孩子:“杨杨你是最棒了,我们一起加油好不好。”
不管前方的道路是否明朗,但杨学兰作为一个母亲,始终会拉着杨杨的手,一直坚定走下去。
对于杨杨来说,有这么一个始终不肯放弃自己的母亲是幸运的。
希望命运能够眷顾他们一家,让杨学兰守得云开见月明。
相信总有一天,杨学兰能够听到杨杨开口叫她一声“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