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讨厌你,坏妈妈!” 这一代的娃说话真狠

虽然我们都知道童言无忌,孩子说的话不能当真,但是当我们被孩子冷漠无情的语言中伤,尤其是孩子表达讨厌我们时,当爸妈的还是会有说不出的难过。

▽类似下面这样的留言平时并不少

“我讨厌你,坏妈妈!” 这一代的娃说话真狠

OK也这样“伤害”过我。

有一回带OK去玩具反斗城给他的同学挑生日礼物,OK挑中了一个乐高小火车,选好了我就拉着他往收银台去结账,走出了几步OK突然停住了,说自己也要一个。"

家里差不多的也有,我们今天是来买生日礼物的。"我没多想,就这样回答他。"

可是我也想要小火车,,,这不公平。"OK继续嚷嚷。

多买一个玩具是没啥问题,但我不想OK养成“要啥就得有”的脑回路。我还是拒绝了。

没想到OK突然就来了一句:“我讨厌你,坏妈妈!”

一字一句,清清楚楚。

“我讨厌你,坏妈妈!” 这一代的娃说话真狠

这一代的娃说话可真狠啊!

我还算是知道孩子这么“恶言相向”也属于正常范畴,但依然会在听到的那一刻心里不好受,也会不自信地再次审视我和他的关系—— 我是做错了什么破坏了我们的关系吗?

一定不要这样回答

一般这样的当下,我们会特别在意自己的感受,也容易想多,会觉得特“委屈”,自己这么辛辛苦苦养他,他居然这么“没良心”。当我们被这样的情绪控制时,随即会进行反击,如此矛盾会继续升级。

大家一起来看看,应急之下,我们是不是很容易做出下面的“应激”反应?

第1种-"你说的话让我很伤心"

这通常是比较温和的妈妈做出的反馈,回应看似是“示弱”。这搁在平时沟通中是没有问题的,但在起冲突的当下,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孩子正处在自己的情绪里,我们表达伤心、愤怒,任何情绪,他们都无暇顾及和体会!

第2种-"你竟然对我说那样的话,你不知道我平时带你有多辛苦么?"

这是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有没有?说这话,内心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妈妈那么爱你,可是你说的话却让妈妈很伤心"。

但在孩子听来却是:我为了你付出那么多,所以你要给我好的回应。

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还没法理解成人世界的牺牲和付出,即使理解,他们感到了内疚,但内疚不是来源于他说了伤人的话,而是会让他们觉得,是他们的出现让我们辛苦,这不仅伤害到孩子的安全感,也会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

第3种-"你不能说这样的话!"

"你不能"其实等于白说。而且有研究指出,这样的字眼只会加重娃的逆反情绪,他们可能会想,哦,是么?那继续挑战试试,看看我们的底线在哪里。

第4种-"我也恨你"/“我也讨厌你"。

这样怼回去看着是有点幼稚,但在那种场景下,当你的脸刷地一下变红时,肾上腺素一飙升,"以暴制暴"也挺常见。

但这样的回应其实是在告诉娃,妈妈跟你一样情绪不受控制,并且是在向他们表明,处理语言攻击的方式就是发动新一轮的语言攻击。

所以,遇到类似的情况,到底要怎么回应呢?

“很抱歉你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我爱你”

在这里,一定要跟大家说一个前提,知道这,心里会“舒坦很多”!

那就是,这样的情况几乎在每个孩子身上都会发生,尤其是3到4岁这个阶段,这个时候的娃处理情感的速度比语言快,他们说的"恨"、“讨厌"并不是我们成人理解的那种“强烈的不喜欢“,只是因为他们在当下需要一些很有力是的语言,但他们又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语句,于是他们才故意说这些伤人的话。

之前妈妈们在群里也聊过这个问题,

“我讨厌你,坏妈妈!” 这一代的娃说话真狠

我在朋友圈分享过群里妈妈堪称“教科书式”的回复方式,也谈过我自己是怎么应对的,“你讨厌我,但我还是很爱很爱你,怎么办?”OK一下子就笑了,气就没了~

“我讨厌你,坏妈妈!” 这一代的娃说话真狠

youtube上有一个点击超一亿的视频也给出了很好的示范。

视频中一个3岁孩子因为妈妈不给他吃饼干跟妈妈拌嘴,他跟妈妈说:妈妈,我不喜欢你。

“我讨厌你,坏妈妈!” 这一代的娃说话真狠

妈妈听完后,复述了一遍他说的话(这其实就是在承认娃的感受),然后笑着告诉他,“好吧,但我爱你”。

“我讨厌你,坏妈妈!” 这一代的娃说话真狠

结果,娃很认真的回应了妈妈,我也爱你,虽然我并不总是喜欢你。

“我讨厌你,坏妈妈!” 这一代的娃说话真狠

妈妈的一句话,就让娃马上平复了情绪,又变回了暖心的小可爱。

戳心窝的"我恨你",其实是"我需要你"

大多数情况下,娃说"妈妈我恨你","妈妈我讨厌你",背后的意思都是"我需要你对我好一点",“请你换一种方式对我”。

潜台词可以能是:

“妈妈,我需要你满足我的要求。”

或者是“我很生气,我需要你来帮我说出感受。”

又或者是“我不知道怎么办,我需要你来告诉我怎么做…”

所以,只是缓解尴尬的氛围,安抚娃的情绪并没有完,咱们的目的还是要帮他们解决问题。

所以那天看到OK情绪缓下来后,我继续跟他梳理这件事情:

"妈妈刚刚说的话让你很生气,你是不是觉得妈妈没有站在你的角度考虑?"承认他的感受,并提出一个问题,可以帮助他说出自己的真正意图。

"你为什么只给汤圆(他的同学)买,却不给我买。”OK委屈巴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原来在他看来,妈妈愿意给别人买玩具,却没有给他买,比起“想要玩具”本身,更多的是嫉妒心在作祟。

"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那你数一数,除了这次,妈妈还给汤圆买过几次?然后再想想妈妈给你买过几个?哇,完全不能比是不是?你也知道今天是汤圆的生日,咱们之前说好是一起给他买的哟。"娃平静下来,是可以跟我们好好沟通的。

当然,我们还是要坚持之前的做法。这也是想告诉他,说伤人的话并不能解决他的实际诉求。保持一致而不摇摆,这是永远的道理!(回顾之前的文章《我们的“摇摆不定”是娃发脾气的“催化剂”!》)

最后要给大家宽宽心,当孩子慢慢长大,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明白"恨""讨厌"这些爱憎分别的狠词之后,他们也不会轻易说出口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