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脚踏进大自然,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

有朋友问我“儿童科普绘本枯涩难懂,你们是怎么让孩子喜欢的”?我的回答是:或许“科学”很难懂,但是“科普”不就是要把高深的、难懂的知识普及给“外行”吗?

而儿童科普就是要普及给理解能力、生活认识很有限的孩子,如果一套儿童科普晦涩难懂,那一定不是优秀的儿童科普书。

因为儿童绘本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建立对科学的好感度。

所以一套优秀的科普绘本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选材内容贴近孩子真实生活的;它的语言不是晦涩的,而是有趣和易懂的。UU最近看的这套《一脚踏进大自然》特别适合2-6岁的孩子。

一脚踏进大自然,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

1

科普绘本一定要【出身名门】

市面上的科普书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是童书的重灾区。不好的科普书,还体现在漏洞百出、错误频频的内容,可以说就是误人子弟!

所以挑科普书一定要擦亮眼睛,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两看”方法,一看出版社,二看作者资历,这样选出的科普绘本最起码能达到“正确”、“科学”的最低要求。国际科普绘本出版社,我首推Usborne出版社、DK出版社、BBC出品。

一脚踏进大自然,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

《一脚踏进大自然》精选了Usborne经久不衰的科普绘本。Usborne 出版的童书囊括从婴儿书到青少年读物的所有年龄段的所有类别图书,其中以科普书、玩具书和益智游戏类图书见长。权威出版社+擅长的类目,让这套低幼科普绘本底气十足!

这套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翻译、儿童图书编辑安娜·米尔伯瑞和世界著名插图画家,曾多次获得国际大奖迈克·戈登 著绘。

全套共15本,每一本书都有可爱的名字,朗朗上口,亲子阅读时大家一定要为这些象声词配上对应的音效和肢体动作哦。我给UU读了两遍她就记住了所有的名字。

(插入图书封面)

2

六大主题,让科普触手可及

这套书15本,可以划分为6大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紧密围绕着孩子的真实生活,所介绍的事物都是孩子举手投足间的寻常事物,在熟悉的事物中更容易找到亲切感和自信。

天气和季节:《暖暖,大晴天》、《呼呼,刮风天》、《淅沥,下雨天》、《簌簌,下雪天》这4册以天气为明线,以四季为暗线,介绍孩子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日常。

早上太阳高高升起,下午时越来越低,但是我们的【影子]会变得越来越长。孩子们追着影子玩的时候有留意过这个神奇的现象吗?

一脚踏进大自然,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

阳光明媚的春天,带上《暖暖,大晴天》和孩子一起在户外搞科研吧!

树上的叶子摇摇晃晃,我们的头发乱糟糟,哎呀,糟糕,小朋友的帽子被吹走了,这些都是谁干的呢?原来是看不见闻不到抓不住的【风】干的!

一脚踏进大自然,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

如果读《呼呼,刮风天》的时候,一定要带孩子体验一下冬日里的寒风凛凛,春日里的和煦温暖,夏日里的阵阵清凉和秋日里的丝丝凉爽。结合孩子亲身感官体验去阅读,会更有共鸣。

没有一个孩子能拒绝穿着雨衣踩水坑吧,带上这份兴奋打开《淅沥,下雨天》,云是怎么形成的?雨是哪里来的?终于为孩子揭秘啦!

一脚踏进大自然,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

还有谁和小朋友一样喜欢下雨天呢?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雨后蜗牛、蚯蚓、青蛙都出来啦?原来他们也喜欢雨天啊。

一脚踏进大自然,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

厚厚的雪地里,小脚丫踩上去会有嘎吱嘎吱地声音,小动物还会在雪地里作画呢。

一脚踏进大自然,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

如果你们不知道在冬天怎么玩?那就在《簌簌,下雪天》

一年四季,春夏秋天,在这几本书里不仅能实现玩中学,还能发现生活的乐趣,培养阳光积极的心态。

这些象声词配上对应的音效和肢体动作哦。我给UU读了两遍她就记住了所有的名字。

动物:《叽叽,小鸟出生了》、《噗噗,毛毛虫变身了》、《呱呱,小蝌蚪变青蛙》、《看呀,海底世界》、《嗷呜,恐龙来了》,这5册的主角从常见的小鸟、青蛙、毛毛虫到不常见的海底动物以及从没见过的恐龙,都是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

没看《叽叽,小鸟出生了》时,我们出门只留心漂亮的小鸟,看完这本书我们关注的重点就移到鸟窝上。

一脚踏进大自然,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

可惜每次找到的鸟窝太高,我们并不能看到鸟窝里有什么。好在这本书弥补了缺憾,给孩子留足了想象的空间。

毛毛虫变蝴蝶其实我们在《好饿的毛毛虫》里了解过,但是这本《噗噗,毛毛虫变身了》除了毛毛虫生命周期介绍,还带来了新的知识点。

当毛毛虫卵破卵而出,经过几次蜕皮成茧,再从蚕蛹中蜕变成蝶之后,故事并没有结束。原来冬天过后,雌蝴蝶还会回到最初从卵里孵出来时生活的那些草丛或者树枝上。

一脚踏进大自然,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

从这里开始产卵,开启新的生命!不得不说,自然界好神奇!

说起蜕变,当然还有蝌蚪变青蛙。为什么每颗青蛙卵外面都有一层果冻似的凝胶?

一脚踏进大自然,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

为什么小蝌蚪时不时就浮出水面来呢?青蛙长到多大就停止生长了?

一脚踏进大自然,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

快带孩子在这本《呱呱,小蝌蚪变青蛙》来听这个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生命故事吧。

这本《看呀,海底世界》把海底搬到了咱们家里,能让孩子有机会看到海底那些我们不太常见的动植物和景色。

一脚踏进大自然,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

像长着“翅膀”一样的鳐鱼、长着鱼尾牛面的海牛、还有那个看起来比轮船大无数倍的蓝鲸、闪着光亮的水母……能让孩子对着未曾涉足世界无比向往。

神秘、雄伟、强壮、力量成为它们的代名词,虽然未曾见过正在的恐龙,但我们家不识字的娃,已经是一个对恐龙如数家珍的铁粉。

那如果恐龙还活着,在现在的生活里它又会是怎样的角色呢?恐龙粉一定要读这本《嗷呜,恐龙来了》。

5本动物主题绘本,能让孩子对动物心存善念,爱护动物。读完孩子会发现世界不止一面,还是有着广阔的领域等着我们探索。

场景类《哗啦,来海边》、《走吧,去池塘》

作为一个北方的娃,海边和池塘是我们生活中比较欠缺的场景,所以对这两本书有着天然的好奇。

《哗啦,来海边》说海边有好多大海留下来的宝贝,还有小水塘,一张张动人明艳的画面,陪读的大人都挪不开眼睛了。比如寄居蟹如何死里逃生、如何乔迁新家让我们非常涨知识。

春江水暖鸭先知,《走吧,去池塘》开篇是暖意浓浓的春日,天鹅、鸭子、小蝌蚪生机盎然。

夏天的池塘荷花盛开,蜻蜓点水,毛茸茸的小鸭子跟着妈妈戏水。不断长大的小青蛙和小鸭子见证着池塘小天地里每一日的变化。

一花一世界,哪怕是小小池塘,也有完整的生态。保护环境,从小在娃娃心里种下青山绿水的美好宏图。

生物启蒙《沙沙,种子发芽啦》

春天处处都是免费的自然观察课,哪怕在自家阳台上用一个花盆也能让孩子全程360观察到植物生长特征。

《沙沙,种子发芽啦》就是一本种菜种花指南,种子不要埋地太深,要合适的水、温度和阳光。然后就能看到小苗一天天长高长大,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或者结出丰硕的果实。

除了自然观察,孩子在这本书里还能体会到付出和收获的正向关系。

宇宙天文启蒙《嗖嗖,出发去月球》

既然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每一套儿童科普里不可或缺的一个主题就是天文和宇宙。

比如夜晚孩子抬头看到月圆月缺,或闪烁的星星。月光下和太阳下的影子,也能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除了给孩子讲诗意的嫦娥奔月,《嗖嗖,出发去月球》更具理性的思考和观察。

生态循环《滴答,雨点落下来啦》、《哐当,去地底下》

水滴的旅程,下雨——小水洼——沟渠和小溪——湖泊——海洋;蒸发,为什么湿衣服会变干?凝结,为什么冬天我们呼吸时会有白气冒出来?

和娃读完《滴答,雨点落下来啦》,从此看水不是水,看雨不是雨,而是在思考他们属于水循环的哪一环节?而且也教会孩子珍惜水资源,爱护地球。

沙子、土以及地底下的世界,总能让孩子着迷。《哐当,去地底下》告诉我们:地底下不仅仅有蚂蚁的迷你王国、视力很差的鼹鼠、身手敏捷的兔子。

还有交错的生活管道、地铁轨道;再深一些还能找到各种化石、溶洞和矿石。

更深的地方就是红色的岩浆。

主题不仅丰富,还有层次。

按照主题整理完毕,我们会发现这是一套以孩子为中心,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观察的绘本,和那种居高临下的俯视孩子的视角完全不同。

它尊重孩子的认识水平和发育规律,既能让孩子睁开眼睛发现生活的美,还能激发孩子潜能。

近处:下雨、晴天、种瓜点豆、小鸟、青蛙都是孩子生活的周边,以这些贴近孩子生活的内容为主,在生活的课堂里学习。

远处:宇宙天文启蒙、大自然的奇妙现象能够引起孩子对未知事物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成长过程中对这个世界充满激情,永远积极向上,永远热情洋溢。

3

扩大认知边界,让孩子在绘本中看到

生活的多面性。

接近生活,了解生活,才能热爱生活。

从孩子熟悉的场景切入,比如下雨。熟悉的雨滴、雨伞、雨衣和水坑,孩子翻开书的那一瞬间,是充满自信的。

“妈妈,这是下雨,我也有雨伞,我和她的雨衣一样漂亮啊。哈哈我也喜欢踩水坑啊”

“妈妈,我们也洗衣服晾衣服。妈妈我也每天这样洗澡啊”

对,好的科普绘本一定不是高高在上和冰冷的,而是来源和归处都在孩子的生活中,在熟悉的场景中,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然而《滴答,雨点落下来啦》并不是完完全全把生活“拷贝”进书里,它在孩子的原有认识水平中,加入了踮起脚尖可以理解的水滴聚集、温度升高时的水蒸发。

我们把孩子现在的理解水平用i表示,这本书里是按照i+1的难度提供给孩子新的内容,也就是在孩子原有的水平上略微提升,以此来平衡内容的趣味性和可理解度。让孩子在已有生活认知基础上扩大认知边界,对生活中的细节更感兴趣。

在《噗噗,毛毛虫变身了》中学到的内容运用到了菜市场。我们去买青菜,看到一些菜叶子有洞,小娃立刻就联想到这本书里毛毛虫填饱肚皮的样子。

告诉店家这颗菜不用扔,小洞洞只是被毛毛虫咬过了,说明没有喷农药,洗洗可以吃。

从绘本上的画面,到鲜活的、立体的生活片段,孩子不断思考其关联性,不断发现读书的在生活中“用处”。

4

画风简介简洁幽默

语言细腻,互动性很强

科普科普,就是把有认知难度的事情,转化成接受对象能理解的表达方式。我非常非常喜欢这套书里语言和画面。

书中的很多语言和画面,对低幼孩子真的非常友好:

比如在《呱呱,小蝌蚪变青蛙》中说:

“最初,小蝌蚪像鱼儿一样,用鳃在水里呼吸。两三个星期后,它们的鳃消失后,小蝌蚪要浮出水面呼吸空气”。

画面左边是浮上水面呼吸的小蝌蚪,右边是泳池里带着游泳圈和呼吸管的小朋友。

原本难理解的生物内容,因为类比到孩子身上,一下子变得简单易懂。对那些有游泳体验的孩子来说更有亲身体会来佐证绘本内容。

《沙沙,种子发芽》中爷爷说种子生长需要三个条件:水、温度和阳光。爷爷一边浇花,小朋友站在爷爷旁边,咕嘟咕嘟地喝水,好像在说

“原来种子和我一样需要喝水哦。”

《噗噗,毛毛虫变身了》中毛毛虫“反反复复蜕皮好几次”,对于“蜕皮”低幼宝宝可能不那么容易理解,把“蜕皮” 这一过程和小朋友脱裤子做比喻,就好解释多了。

除了简单细腻的插画场景,《一脚踏进大自然》这套书众的语言表达也特别吸引我。

比如在《呼呼,刮风天》中关于风的描写

“风,我们看不见,也抓不住它。

不过,在刮风的日子去外面走一走,我们就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周围的空气在不断地流动。

风吹乱了我们的头发……

像恶作剧一般,扯掉我们的帽子。

像恶作剧一般,扯掉我们的帽子”。

简单的几句话,就让孩子了解到了风的特点,同时“扯掉”帽子 这个拟人化的语言让孩子的理解更为精准,同时也让孩子更早地学会流畅、准确、清晰地表达。

2—6岁的小朋友,正处于语言敏感期,选这套书做科普启蒙,绝对不会失望的,光是文字就能引起孩子极大的注意。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用成人的思维和知识凌驾孩子之上的做法,整体都比较温馨 。

每册的书名,都有根据不同主题对应的象声词,和小朋友一起阅读的时候配上对应的音效和肢体动作不仅能增加亲自互动,也更能精准的表达。

比如沙沙作响的树叶、哗啦哗啦的海浪声、吧嗒吧嗒的下雨声……

都能帮助小朋友更好认识世界。

同时,这套书的字体编排也很用心:

比如:《噗噗,毛毛虫变身了》中“脱皮”——“茧”——“蛹”——“腿和翅膀”——“蜕变”——“产卵”是整本书中的变大的字眼。

这几个字正是毛毛虫变蝴蝶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如果我们要做阅读思维导图,那么正是这几个字组成“生命周期”。这也正是整本书的发展逻辑。

除了科普启蒙,这套书还可以满足5-6岁,甚至再大一点孩子识字需求,不仅仅可以作为科普绘本来读,还可以作为中文识字绘本来读,每本绘本首先认识重点内容的汉字。

比如《暖暖,大晴天》中“当云彩散去,就是大晴天啦!”;

《嗖嗖,出发去月球》中“从月球上,还可以看到我们的家——地球。”;

《沙沙,种子发芽》中“这就是人们说的授粉。”

提到大自然,你会想到什么?是晴天、雨天、风雪天?还是空中起舞的蝴蝶、池塘蹦跳的青蛙、海中歌唱的鲸鱼?

当你和孩子一起观察世界的时候,就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开始,更是快乐亲子生活的开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