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听育儿:老师收集学生烦恼:家长请停止成为孩子烦恼的制造者┃简单点

作者┃简单点 朗读┃方芳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前两天看到一条微博热搜:95后老师每周用纸盒收集学生烦恼。

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把内心的所思所想,通过纸条的方式告诉老师。班主任桑老师会想尽办法,排解每个小朋友的烦恼。

听育儿:老师收集学生烦恼:家长请停止成为孩子烦恼的制造者┃简单点

真的被感动到了。

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不忘关注孩子们的内心烦恼,遇到这样的老师是孩子们的福气。

有意思的是,不少网友评论说,看到这则新闻,才知道小小的人儿居然有这么多烦恼,而且不少还是直接来自他们的父母。

是啊,都说孩子是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的烦恼往往容易被大人忽视,家长总觉得有吃、有喝,有好的学习环境就够了。

但孩子们在他们那个年龄段所不能解决和跨越的难题,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帮助。

否则孩子长期压抑,无法排解,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家长总以为孩子无烦恼,这是教育路上最大的误区。

孩子的感受,不该被忽视

前几天,带孩子去游乐园玩。

一对父子让我印象深刻,孩子在搭乐高积木,爸爸在旁边看手机。

小男孩说:“爸爸,你陪我一起玩吧”,可爸爸正在打游戏,似乎没听到小男孩的请求。

小男孩有些失望地低下头,继续摆弄手中的积木。

听育儿:老师收集学生烦恼:家长请停止成为孩子烦恼的制造者┃简单点

不一会,他搭好了一辆小汽车,又兴致勃勃地拿给爸爸看,“爸爸,我搭的小汽车酷吗?”

爸爸随口就说“不错不错”。

压根没看一眼,小男孩的笑容逐渐消失,眉头都皱到了一起。

可爸爸完全没感觉到。

随后小男孩又搭了一架小飞机,再次凑到爸爸面前。

这次小男孩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见爸爸不耐烦地说“你玩你的,没看到我在忙吗?”

小男孩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坐在那没动。

爸爸瞬间生气了:“咋滴,让你在家,你要出来玩,带你出来,你又不高兴,不想玩回家。”

说完起身就走。

听育儿:老师收集学生烦恼:家长请停止成为孩子烦恼的制造者┃简单点

小男孩边哭边追着爸爸去了,看着他们的背影,我忍不住心疼起小男孩。

他爸爸始终没明白,小男孩为什么要哭,也始终没看到,孩子的失落与委屈。

我们总会在无意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没有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回应,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情感忽视”。

长期被情感忽视的孩子,会压抑他们的真实感受,觉得自己是不被接纳的,自己的情绪是不被允许的,他们总是不断质疑自己,长此以往,便会产生持久而消极的影响。

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无理取闹”背后的真正原因。

武志红说: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不要觉得孩子的烦恼不值一提,于是便视而不见,事实上,孩子的情感丰富又敏感。

试着去体谅他们的失望、无助和绝望,做好与孩子间的情感连接。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才会有足够的力量。

家长的忽视,终将击垮孩子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妈妈的悔过书》。

这本书的作者被称为“一级教师”、“传奇校长”,可讽刺的是:出名的教育专家,却面临一双儿女都休学在家的困境。

眼着两个孩子日渐颓废,行为疯狂,甚至自残。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听育儿:老师收集学生烦恼:家长请停止成为孩子烦恼的制造者┃简单点

孩子考试表现不好,她不是鼓励,而是责骂;孩子考第一名,她不是赞美,而是继续挑毛病;

孩子生病难受,她不是安慰,而是责怪孩子别为不想读书找借口;

孩子不想当班干部,她不是尊重,而是逼迫他们背诵竞选文章……

而孩子们也在长期粗暴的打压下,无心读书,只想报复,他们觉得既然妈妈看重学习,那最好的报复方式就是休学。

休学后的孩子们拒绝和父母交流。

女儿剃光了头,把衣服撕碎,反锁房门,奔溃大哭。

儿子社交恐惧症越来越严重,他控诉妈妈的行为,甚至差点跟妈妈动手。

妈妈被气到住院,他们都不愿意去看望。

后来,妈妈意识到,一直以来采取的打压式教育,深深地伤害了孩子们。她尝试做出改变,她耐心地跟孩子沟通,真心地称赞孩子,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

孩子们也在妈妈的帮助下,驱散了内心的阴影,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着。

美国作家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说:真正爱孩子的人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做决定的权利。

孩子虽小,可依然需要父母的尊重、倾听与接纳,而父母往往忽略孩子的需求与感受。

用权威控制孩子,总觉得我所做的都是为孩子好,试图通过指责、贬低与不认可的方式促进孩子成长,可这样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听育儿:老师收集学生烦恼:家长请停止成为孩子烦恼的制造者┃简单点

家长长期忽视,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这一事实的话,孩子源于内心的不满,无处安放的愤怒和埋怨,会不断削减他们的能量,最终被负能量击垮。

爱孩子,却只懂专制,只会害了孩子。

孩子的烦恼,需家长的疏导

别低估孩子的小烦恼,他们还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无法凭自己的能力判断对错。

情绪的长期积压会让他们承受太多的无助、无奈与煎熬,需要家长的疏导。

01

耐心倾听

闺蜜告诉我,她买了两份酒酿圆子,一份多糖,一份少糖。

刚到家,孩子就迫不及待打开盒子,每份尝了一口。

闺蜜生气地责备孩子吃独食。

孩子解释道:妈妈,我没有……

话没说完,就被闺蜜粗暴地打断了:还说没有,你能吃完吗?

孩子委屈地边哭边说:妈妈,你前两天说嘴巴苦,我想把甜的那份给你吃。

闺蜜后悔极了,孩子心疼妈妈,而她却连好好听孩子说话都没做到。

听育儿:老师收集学生烦恼:家长请停止成为孩子烦恼的制造者┃简单点

法国教育学家帕梅拉.德鲁克曼说;

即使孩子有不对的地方,父母也有责任倾听并且领会他们的动机。孩子有不同寻常反应时,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应该认真倾听孩子,并向他们解释这个世界。

我们总会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孩子对错,不等孩子把话说完就不耐烦地打断,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又阻断了孩子表达的欲望。

给孩子一点时间,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更好的呵护他们。

02

接纳并引导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情景:

孩子说他不想读书了,不喜欢哪位老师,或者说他跟朋友闹矛盾了。

家长听到这些话,总会下意识的想跟孩子讲道理:

“读书都是为你好;不喜欢老师会影响到你学习的;朋友间闹矛盾很正常。”

可是单纯地讲道理,就会忽略孩子当下的感受,评价和判断的口吻只会让孩子关上心门。

听育儿:老师收集学生烦恼:家长请停止成为孩子烦恼的制造者┃简单点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我们只有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感受,他的情绪才会得到释放并流动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

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再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是遇到了困难,还是受到了委屈。

和孩子一起针对问题找方法,改变现状,攻破难题,孩子才能感受到力量与支持。

善待孩子

奥里森.马登说:

只有欢乐、无忧的环境才能催发能量、智慧与无限可能性;而枯燥、冷漠与压抑的气氛,只能让孩子的心灵能量寂然,从此窝在某个角落一声不响。

作为家长,不该忽略孩子的感受,无视孩子的烦恼。

一意孤行用想当然的方式对待孩子,这样只会把他逼向绝境。

父母都能像桑老师那样,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尊重,多一些理解,用心滋养孩子的内心世界。

当孩子从父母身上感受到接纳、肯定与安全感,孩子的生命会更尽情地成长与绽放。

作者:简单点,生活简单,热爱文字的90后宝妈。

赞赏归作者所有

朗读者┃方芳

方芳,安徽安庆人士,热爱唱歌,朗诵;喜好烹饪各种美食;曾参加县举办的第二届唱歌大赛,荣获最佳人气奖;曾在《雷池诗社》公众号发表多篇美文朗诵,深受广大听众一致好评。

用心感悟生活,用意演绎文字,用声滋润心田;热爱生活,工作细致认真,积极主动;为人处世温和谦逊。

山伯教育指导┃郭新爱

郭新爱,深圳市某小学校长,一级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宝安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曾担任德育处主任,从事教育34年,热爱书法和文学创作,作品屡获各级各类书法文学比赛大奖,关注青少年成长、心理教育和亲子养育综合素质教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