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村民挖到一盘子,刻着外国人的头像,却是魏晋时期的文物

靖远县,地处黄土高原西北边缘,位居甘肃省中部,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通道,素有“陇上名邑”“黄河明珠”之美誉,是古丝绸之路北线重镇之一,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前沿阵地。

1988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山村村民许立会挖地基时,突然听到“噗”的一声,定眼一看,原来是一个破旧的木盒子。

木盒子破破烂烂,看起来年代颇为久远,许立会暗自欣喜,心道不会挖到宝物吧?

他连忙将擦干净盒子上的泥巴,接着小心翼翼打开了盒子,才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破盘子”。

盘子入手沉重,起码有五六斤,许立会越发激动,吹了吹盘子,认真观察起来。

盘子内壁有很多浮雕花纹,非常精美,看起来很上档次。可定眼一看,许立会差点骂出声来。

村民挖到一盘子,刻着外国人的头像,却是魏晋时期的文物

原来,盘子中间环列着十二个外国人的头像!

本以为是东周西周的,结果是上周的!许立会满心失望,将盘子扔到一边,继续干活。

此后几天,许立会拿着盘子询问村里年轻人,上面的外国人是哪个明星,可年轻人没一个认识,倒是有老人提醒,这东西指不定是文物,要好好保存。

难不成是外国的文物?许立会不以为然,但多少还是听了进去,将其保存在柜子里。

又过了几天,一位自称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找到了许立会,说想看看那个盘子。

许立会一听,暗道好险,幸好没扔了。

他连忙将盘子拿出来,交给了专家,岂料专家看过银盘之后,竟然激动地告诉许立会:“同志,这是一个银盘,应该产自欧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物!”

随即,专家建议许立捐赠银盘,以便对它展开研究以及更好地保存。

许立会是一位淳朴的农民,得知银盘的价值后,虽然有点不舍,但在专家的极力劝说下,最终同意无偿捐献给当地的博物馆。

村民挖到一盘子,刻着外国人的头像,却是魏晋时期的文物

工作人员大喜过望,为了表彰许立会无偿捐赠文物的精神,当场写下一封表扬信,交给了许立会。

后经鉴定,这个盘子是东罗马时期的文物,约相当于大陆魏晋南北朝时期,工作人员根据其造型,将其命名为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

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口径31厘米,底径10.9厘米,高4.6厘米,重3.190千克。原本是银质鎏金,由于剥落严重,整体呈铅灰色,所以许立会也看不出其材质。

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制作工艺复杂,以铸造、捶揲、模压、鎏金诸工艺结合制成。内壁满饰浮雕花纹,分内、外、中心三圈列置。外圈饰有相互勾连的葡萄卷草纹藤蔓,中间藏匿三十余只禽鸟类小动物。

内圈外缘饰细小联珠纹,内周环列十二个头像,头像中以动物相间,专家推测,这十二个头像或许是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的十二神。

村民挖到一盘子,刻着外国人的头像,却是魏晋时期的文物

盘子中心是一个高浮雕裸体男性,身披长巾,手持图尔索斯杖,倚狮而坐,与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相吻合。

问题来了,虽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古代交通不便,咱们怎么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和罗马有了交集呢?其实,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政治上颇为混乱,但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讲,可谓盛况空前。早在1973年,河北赞皇一座墓葬就出土了一枚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时期铸造的金币,还出土了两枚查士丁一世和查士丁尼一世甥舅共治的公元527年所铸的金币。神奇的是,就是这个墓葬的主人落葬的时间和金币印制的时间相差居然还不到50年。换言之,这枚金币在东罗马那边铸造了还不到50年的时间,就传到了河北,还成为了随葬品。

由此可见,一千多年前的中国,与东罗马之间的交流,已然非常迅捷和密切!

基于此,也不难推测,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是东罗马人带过来的。《魏书》也有记载,东罗马帝国曾三次派使团访问过北魏,也许就是这段时间,东罗马人将这只银盘带了过来,途径靖远这座古丝绸之路北线重镇时,遗留于此。

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的发现,是研究中西交流的重要实物标本,也是非常罕见的丝绸之路遗珍,目前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成为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