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丨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与管理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丨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与管理

孤独症儿童情绪问题一直是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突如其来的发脾气、哭闹、摔东西、大喊大叫让家长很是头痛不已。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发脾气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开始对某些事物或事情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见解,有了一定的需求,并希望他人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但是,如果孤独症孩子高频次的发脾气,用发脾气去达到某种目的,用发脾气让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就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困扰。

在处理孩子情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闹情绪,针对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

一般的情绪问题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出现情绪问题,原因可以简单到中午没吃到可口的饭菜或者是找不到喜欢的玩具,可以影响到孩子情绪的细节有很多,即使是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也无法全部察觉。

家长在了解孩子易对某些东西情绪激动后,再遇到同样情况时,感受小朋友情绪的临界点,在孩子情绪爆发前,快速转移孩子注意力。同时还要引导孩子把这种情绪发泄掉,找到导致他出现情绪的原因,找到类似功能的行为,替代当前行为。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丨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与管理

逃避任务

孩子的很多哭闹都是源于逃避去做事情,比如逃避起床、上课、吃饭。家长为了让孩子迅速安静下来,也常常会屈服于这种哭闹,从而代替孩子做事情或者干脆放弃做某件事。这在当下的情境里或许可以止住孩子的哭闹,但无形中是在强化孩子用哭闹来要挟家长这一行为。

因此,家长需要去衡量,要求孩子做的事情是否正常,是否在孩子自我能力范围内,如果对孩子来说太难需要降低需要做的事情难度,同时注意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要求。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丨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与管理

需求得不到满足

孤独症儿童因言语表达能力有限且延迟满足能力较低,如家长不能及时领会孩子的意图,孩子则会通过哭闹来表达自身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教孩子正确地提要求方式,并满足孩子的这些需要。

但当孩子提出不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情绪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设置规则;巧用代币,及时鼓励;敢于忽视,在保证孩子不做出危险行为的前提下,冷静处理。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丨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与管理

寻求关注

孩子通过哭闹的行为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属于比较常见的情况,用哭、笑、各种调皮捣蛋的方式制造大动静来吸引别人的关注。很多家长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孩子出现错误时,会受到家长的严厉批评。但当小朋友做的很好,期望得到家长鼓励或肯定,有时却被忽略,因此孩子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获取关注。

这需要家长在需要处理事情前,可以给孩子也布置任务,让孩子有事可做,并在孩子安静时多给予关注和正面反馈,另一方面还要及时止住孩子不正确寻求关注的方法。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丨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与管理

对环境改变感到不安

孤独症孩子往往固执地坚持一些生活常规,当他所处的环境发生改变时,就会感到不安,因此我们要尽可能保持孩子熟悉的环境,不轻易改变孩子的生活物品摆放位置,不得不进行环境改变时,需要提前告知孩子,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未知原因的表达

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我们不一定能清晰了解孩子每一次情绪激动的原因,如果我们找不到孩子出现某个行为的原因,那么可以把它归类为自我刺激。孩子的一些大哭或大笑的行为,也可能是自我刺激的一种。

面对这样的情况时,首先要分辨孩子自我刺激出现的行为有没有影响到他的生活、这样的行为能不能被我们所控制。如果孩子的这些自我刺激,我们可以随时叫停,不会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这样的自我刺激并不是必须要改善。但是,如果不能随时被叫停,我们需要找到替代性的行为来满足孩子的需求。

图文来源:儿童康复科 王宵

图文编辑:企划外联办 赵婉姣

责任编辑:企划外联办 张佳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