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愿“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世界自闭症日前夕,一起走近孤独症儿童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被叫作“星星的孩子”。他们似乎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人们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有数据显示,中国孤独症人士数量超过1000万人,其中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人。

如何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如何及时发现、治愈孩子的内心?

世界自闭症日前夕

记者就此采访了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童心理医生尹玲

他们像从其他星球来的客人

提起“自闭”“孤独”,人们似乎总是容易联想到“性格孤僻”“心理问题”,但从专业的角度说,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严重的发育障碍性障碍。罹患孤独症的儿童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社交交流障碍,以及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愿“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世界自闭症日前夕,一起走近孤独症儿童

新华社资料图。仅作配图

说起印象最深的例子,尹玲提到第一年工作时,在一次游戏治疗中,5岁多的小杰突然脱掉自己的鞋快速用力地打在她脸上,痛得她头昏脑涨、眼泪直流,而小杰却笑得非常开心。花了1分钟缓解后,尹玲继续为孩子治疗,但因困惑而有些分心。她思考:“孩子明明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平时也表现出很喜欢我,但为什么会打我?”

治疗结束后,尹玲和孩子妈妈交谈,试图寻找原因。孩子妈妈解释道:“证明小杰很喜欢你,他用这种方式表达喜欢。就如他喜欢他表哥,平常也会打他表哥。”

自那以后,尹玲更加重视

对孩子们外在不良情绪、行为背后的

感知觉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

以及感受、需求等的学习和了解

尽力向大人们翻译

希望大家用更适合的方式帮助他们

“孤独症的孩子,像从其他星球来的客人,不懂我们的语言,不懂我们的习惯,但又没办法让我们知道。”尹玲分享说,她的工作之一就是做孩子和普通人之间的翻译官。比如,有的孩子听到普通声音会捂耳朵、哭闹,若大人不理解,会告诉他不要怕,甚至暴力阻止。其实,这可能是孩子听觉过敏,听到这种声音就像我们听到切割金属的声音那样难受。这时,可考虑给孩子戴上降噪耳机。

如何及早发现孤独症?

那么,如何及早发现孤独症呢?从大方向来说,尹玲建议加强儿保、幼儿园等相关工作人员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知识的培训,并提供全市可以实现孤独症筛查工作的正规医院信息,协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早干预。

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的哪些异常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尹玲提醒,当发现孩子语言发育慢、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玩、不听指令、不看人、对他人的负面情绪没反应、不跟其他人互动或玩耍、喜欢的东西“冷门”或奇怪(如只喜欢汽车的某个轮子、反复搓塑料袋等)、只吃指定的某一种或两种食物、做事情固执,就需要前往正规医院筛查,看是否属于单纯的语言发育迟缓,或是孩子的某个年龄阶段的正常反应,还是孤独谱系问题,并进行相应的预防、干预。

“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孤独症治疗办法,为早期的康复训练!孩子只要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特征,就要尽早地进行相关干预。”尹玲说,当孩子诊断出孤独症后,很多家长心理压力大、容易焦虑,这些都是正常反应。不过,客观现实又要求他们快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积极地投入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只有家长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以下几点供参考:

一是给予自己不良情绪感受时间并接纳它们。

二是有意识的构建支持网络,寻求帮助。加强配偶的理解、合作、支持,必要时相互放假给予喘息机会;向信得过的朋友倾诉,寻求情感支持和安慰、短时间照顾孩子、孩子间一起玩耍时的包容理解等方面的帮助;通过论坛、书籍等方式了解其他家长早期的心路历程及应对方式,并通过正规医院、机构寻求线下的家长组织支持会,学习过来人的经验;向所属地的妇联、残联了解相关福利政策、补贴等政策咨询。

三是必要时寻求心理或药物治疗。

若通过上述处理,仍出现难以自我调整的睡眠、情绪问题,家长就需要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

愿“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世界自闭症日前夕,一起走近孤独症儿童

来源:江门日报

【来源:今日最新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