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吃饭的心情比吃什么更重要!

我一直为自己的海拔太低而懊恼,所以,刚怀孕就想着要给孩子最均衡的营养,期待他在身高上能够超越我和先生。于是,我毅然去考了营养师证,力求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精益求精。

吃饭的心情比吃什么更重要!

从儿子吃辅食起,我每天都用心地写食谱,一周的食谱从来不重样。看到儿子开心地享用着我为他打造的营养三餐,我脑海里只有一个画面:母慈子乐,其乐融融。然而,好景不常。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一切都变了。

吃饭的心情比吃什么更重要!

本来儿子自理能力挺强,最近开始把饭洒得到处都是了。一向注重餐桌礼仪的先生开始各种数落:“怎么吃的,看看你面前,一桌子都是饭。”“地上也是饭,你就不会好好吃吗?”很多次,孩子直接把碗往桌上一摔,干脆不吃了。

吃饭的心情比吃什么更重要!

以前儿子吃嘛嘛香,现在竟然开始挑食了。我当然不愿错失这么好的教育机会。先从认知上突破:“只有营养均衡才能长高长壮。”再从情感上感化:“妈妈希望你有个棒棒的身体,也希望你能快快长大,可以保护妈妈。”最后威胁与命令并驾齐驱:“每餐必须每样都吃一点,不然你就别想出去玩了。”结果,道理上没能讲通,情感上也没能让儿子动容,威胁更是引起了更多的反抗和抵触。他吃得越来越少,洒的饭粒也越来越多,似乎一下子退回到了小宝宝的状态。

一家子进入到了紧急状态,开始各施其招。于是乎,先生的铁腕强权与我的花式说教,再辅以爷爷奶奶的冷嘲热讽在餐桌上轮番上阵。然而,这么一通操作之后,问题更严重了,逐渐演变成:到了饭点,几个大人的愤怒一触即发,而儿子却各种磨蹭,磨到无法再磨时,才慢悠悠地坐在餐桌前,而且坐没坐相。好不容易开始吃饭了,又吃没吃相,还没两岁时吃得好。于是,奶奶的嘲讽、先生的威胁、我的恨铁不成钢、儿子满脸的不耐烦……餐桌前,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不开心。儿子没吃几口就不吃了,奶奶怕他饿着,又开始劝饭。先生觉得不能太宠着,就让他饿着。每顿饭都跟鸡飞狗跳似的,饭没吃几口,倒是给气饱了。

吃饭的心情比吃什么更重要!

看着越来越瘦的儿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而对于以吃为乐的我而言,天天在压抑的气氛下吃饭,无疑也是一种折磨。作为一个好学的妈妈,我又开始在学习的路上奔走了。在看了一堆书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再好的营养搭配,如果没能心情愉悦地吃进肚子里,那跟吃毒药没多大区别。于是,我跟先生商量,尽量避免在吃饭时教育孩子,“这样的气氛让我心里很难受,每顿饭都吃不好,都快磨出胃病来了。”出于对我的关爱,先生答应试试看。

吃饭的心情比吃什么更重要!

知易行难。第一次,我们都完美破功了。饭没吃到一半,先生的强权威胁和我的苦口婆心都走马上阵了。幸好,我们没有轻易放弃。第二天,我们好几次都快忍不住发作,好在及时相互提醒,硬生生忍住了。一顿饭下来,没有被教育,儿子在餐桌上坐的时间长了一些,饭也多吃了一点,还主动夹了口青菜吃。我赶紧抓住机会鼓励:“皮皮,我注意到你今晚主动夹了一口青菜吃。”先生也很配合地说:“我也注意到你今天饭吃多了些。”儿子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尝到了一点甜头,我们更坚定了在餐桌上营造轻松愉快气氛的决心,并抓住一切儿子做得好的地方给予鼓励。当然,偶尔还是会忍不住吐槽两句,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很克制的,心情也都是愉快的。渐渐地,到了饭点,儿子不再拖拉了,饭量增加了,也会主动吃青菜了。更神奇的是,我们一直揪着不放的餐桌礼仪也好了不少,桌面上很少掉饭粒了,儿子也慢慢长了点肉。

吃饭的心情比吃什么更重要!

都说父母的眼光看向哪儿,孩子就在哪儿生长,这话不假。就像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说过那样:感觉好的时候,孩子更愿意做得更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