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42岁的女医生牺牲在抗疫一线:两年出征5次,“超负荷防疫”不可取

这几天,山东疫情继续向好,青岛莱西、潍坊、日照相继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然而3月20日,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年仅42岁的白晓卉牺牲在抗疫一线。

白晓卉于3月20日6时45分,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临床专家初步诊断,系心源性猝死。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的两年多里,白晓卉担任山东医学检验队队长,曾先后驰援过北京、新疆、河南、山东等地。一次又一次,集结、出发,执行任务、返回……谁都没想到,这一回,她倒在正在支援的威海。

3月20日下午,济南还透着初春的寒意。白晓卉生前的好友、同事、学生,以及众多济南市民,纷纷自发前来悼念。她的灵前摆满白色、黄色菊花。

她的一位好友在朋友圈说:多么希望这只是一个平常的周末,我们下午依然可以相约相聚,这只是个不真实的梦……「我自私地希望你不是那个英雄,只做叔叔的女儿、孩子们的妈妈、我们的老大。」

42岁的女医生牺牲在抗疫一线:两年出征5次,“超负荷防疫”不可取

一名普通的医务人员,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就此画上句号。

但是,待解的问题是:疫情形势依然复杂,抗疫仍然如火如荼。关爱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如何不只是一句口号?

生前连续工作11天,7天夜班

她,实在是太累了。3月8日,接到山东省卫健委支援命令,白晓卉作为领队,与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威海疫情处置检测队。

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白晓卉随即展开工作。核酸检测队每天四个班次,不分昼夜不间断地工作,提高标本检测速度。

9日至12日,白晓卉连续四个夜班高强度工作。截至3月19日,她共连续工作11天,其中7天为夜班。

为了减少穿脱全程防护服次数,避免浪费时间,白晓卉通常连续工作6小时,全程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一个班次结束后,回到房间的她常常已经精疲力尽,一觉醒来,又再次投入到下个班次的「战疫」中。

3月19日凌晨3时,白晓卉结束夜班后,返回酒店休息。16时48分,她与同事微信联系后即再无回复。

23时,同事发现她一直无回复,随即前往其入住的房间查看。敲门无人应答,手机在屋内无人接听。同事便请酒店工作人员打开房门,发现白晓卉在卫生间内俯卧位摔倒在地,无脉搏心跳。

在场人员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送往威海市立三院急诊科后,白晓卉经抢救无效牺牲。

42岁的女医生牺牲在抗疫一线:两年出征5次,“超负荷防疫”不可取

两年多来,曾五次出征,带队支援新疆、河南、北京

累,是她的常态。翻看疫情两年多以来,她的抗疫日程,不由得让人心疼。

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组派「山东医学检验队」支援北京。白晓卉担任检验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对口支援提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

抵达北京后,白晓卉等人立即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中,在48小时内紧急改造完成。最终,山东医学检验队完成任务,累计完成核酸检测数万份。

结束在北京20多天的「战斗」后,白晓卉刚出隔离期,疫情又在新疆出现。她再次作为队长,带领山东第二批援疆医学检验队41名检验人员从济南出发,奔波近万里,驰援新疆。

队员们在喀什与当地医院通力合作,累计完成了20多万人份的检测工作。此外,还对当地检验科工作人员开展9天培训,为当地培养了60多名业务骨干。

2022年1月5日,白晓卉接到省卫健委支援河南的命令,又一次踏上征途,作为领队,她带领医院6名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河南疫情处置检测队。

当日抵达郑州,白晓卉和队友们就立即投入到实验室筹备工作中,直到7日凌晨2点,完成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试剂装配调试工作。

1月14日,在完成了8天的核酸检测工作后,接到紧急通知部署,全体队员于凌晨完成了所有援助设备的拆机装箱,于15日赴河南安阳市滑县支援核酸检测工作。

这一次,她倒在正在支援的威海,无法执行下一场任务。

42岁的女医生牺牲在抗疫一线:两年出征5次,“超负荷防疫”不可取

白晓卉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定格在3月19日凌晨。

如何防止下一名医务人员倒在一线?

作为一名有多年经验的检验从业者,某医疗队队长、三甲医院检验科主任陈明,曾和白晓卉在安阳滑县的方舱实验室并肩战斗过。他非常能理解白晓卉11天上7个夜班意味着什么。

「作为队长,如果不亲临现场,如何知道哪个仓需要补充试剂?哪个仓需要添加耗材?哪个异常样本需要复核?如何协调突发情况?」陈明表示,方舱内的工作复杂而艰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承受巨大的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

陈明建议,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他们在打冲锋的时候,需要安排好他们的衣食住行等后勤保障,要关注在高压和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

「如果在抗疫期间,当地卫健部门安排两名医务人员,定期给一线抗疫人员量血压、做心电图,关注他们的睡眠、饮食、身体健康状况,也许能够尽早发现异样,或许悲剧也能避免。」陈明说。

全国的疫情还没有结束,抗疫工作还没有结束。接下来,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仍然会源源不断地开往疫情重灾区。

陈明说,委派的医疗队出发之前,要调查他们的健康状况,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是否适合一线高强度工作,这些医务人员的医疗保障必须提上日程。此外,也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给予其充足的福利待遇,而不能让抗疫勇士「流汗再流泪」。

「白老师的离开,是我们检验界的一大损失,令人悲痛万分,但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关爱活着的人。」陈明说,还有很多像白晓卉一样的人,她们继续在抗疫一线默默地奋战,她们都是平凡岗位上的无名英雄。

42岁的女医生牺牲在抗疫一线:两年出征5次,“超负荷防疫”不可取

「超负荷防疫」不可取

很多人认为,咽拭子采集就是核酸检测。之后将核酸检测样本放在仪器上,很快就能出结果了。但很少有人了解,前线核酸采集人员工作结束后,将标本送到核酸检测实验室,更多的工作有待检验科人员完成。

在实验室里,检验人需要在三级防护装备下,在负压环境里,手工完成各项精细操作。任何一个步骤的微小失误,均会导致实验失败,影响结果报告时间。身心压力可想而知。

「白医生的事件,折射出检验人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已经不堪重负、身心俱疲、心力憔悴。」陈众说。

为了疫情防控而辛苦、疲累的,不止检验人。

跟踪了两年多的疫情,浙江省流调专家队副组长、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李欢龙感慨:国外无论疫情多么严重,双休日的新增数都会明显下降,原因是工作人员要休息,这自然会体现在报告数的减少上,业内戏称「周末效应」。

但国内不存在类似情况。李欢龙说,他在杭州市富阳区指挥部工作了8个月,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双休日,上至区委书记、区长,下至每一位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要忙到第二天凌晨才能回家休息,这已是常态。

「由此,想到无数政府官员、医务人员放弃休息一直在抗疫一线奋战的动人画面。这明显也是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吧!」他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明确反对「超负荷防疫」,「拼的是人们不睡觉,连续超负荷工作,我不赞成这样」。

曾光还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有一个干部问责制,比如工作做得一样好的人,但是他这里出现疫情了,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可能这部分人压力非常大,甚至可能被免职了。那其它地方的人,为了努力工作,加班加点,或者给部下施加压力。」

「应该是讲究科学防疫,另外对发生疫情,应该客观冷静对待,关键是早下手。」曾光说。

资料来源:

1.齐鲁晚报:痛别白晓卉!无数次支援抗疫,没想到威海是她的最后一次

2.潇湘晨报:「洒泪送别」白晓卉遗体运回济南生前所带学生哭别恩师

3.「疾控先生」微信公众号:吉林下降,其他省份连创新高!河北、上海飙升!周末效应?

4.山东省立医院官方订阅号:沉痛悼念我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白晓卉同志

5.山东省立医院官方订阅号:【白衣风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主任技师白晓卉被评为2021年「齐鲁最美职工」

6.「森田的世界」微信公众号:《大白,你好》

7. 青记微信公号:白晓卉的专业和拼劲更让人动容

来源|健康界

撰文|刘文阳

监制|郑宇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