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近日,疫情呈现多点爆发,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自此,如何应对控制公共疫情成为眼下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纵观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同样面临着疫情的威胁。在医疗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呢?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2022年春新冠疫情后的合肥街道 来源:安徽网

01

古代发生疫情的几率高吗?

那是相当之高。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疾疫发生在周代。鲁庄公二十年夏,“齐大灾”。按照《公羊传》的解释,此大灾即大疫。此后,关于疾疫的记载不断增多。

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的不完全统计,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从死亡人数看,程度最严重的一次是金朝开兴元年(1232年),汴京大疫,50日间,“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其数”。可见,疾疫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力的确非同一般。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公羊传》书影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中国救荒史》 邓拓著

02

古代哪些地方容易出现疫情?

大家应该已经猜到答案了——江南。因其温暖湿润的气候,细菌和病毒极易繁殖,再加上自古富庶,人口密集,是病毒传播的温床。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南方湿热的天气和旺盛的水系会产生“瘴气”危害人的健康。所以很多被发配到南方远地的人都觉得自己是去慢性自杀,有去无回,苏轼赴海南时称此行为“九死一生”,也是来自于这种思想。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宋 李公麟《扶杖醉坐图》(苏轼画像)

03

古代的疫情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吕氏春秋 季春纪》记载:

“孟春行秋令,则其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仲夏行秋令,民殃于疫;孟秋行夏令,民多疟疾。”

除了季节原因,正如俗语所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战乱、饥荒、旱灾、洪灾、地震等灾祸都是疫情的温床。百姓食不果腹,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力明显下降,很容易感染疾病。再加上人们流离失所,流民数量增多,大规模的迁移流动,也为瘟疫的传播流行提供了更为有利的途径;瘟疫发生后,由于古人绝大部分都是土葬,穷人甚至直接裹着席子埋到乱葬岗里,环境卫生也遭到了极大地破坏,因此这些自然腐烂的尸体就再次成为瘟疫的源头。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吕氏春秋》书影

04

疫情的起因,古人如何认知?

最初,古人对疫情产生的原因没有科学的认知,多将其归结为“鬼神”作祟。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楚辞》

比如《楚辞》中说:“伯强,大厉疫鬼也,所至伤人。”他们认为伯强就是一种鬼,专门制造疫情。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刺法论》篇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说明当时的人们认为瘟疫流行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只要“正气存内”,就能“避其毒气”。

明末医学家吴又可著有大陆第一本瘟疫病专著《温疫论》,他在其中提出:

“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邪从口鼻而入”、

“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

“或遇饥饱劳碌,忧思气怒,正气被伤,邪气始得张溢”。

这种“气”无色无味,肉眼不可见,从口鼻传染,还与人自身抵抗力相关——可以说已经对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病毒特性描绘出了十之八九。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明 吴又可《瘟疫论》书影(共2张)

05

古人为了应对疫情直接用魔法防御吗?

确实有魔法防御。在古代,由于人们缺乏科学的认知,往往把疫情的发生归结于鬼怪在服徭役,服役内容就是取人性命。

东汉《释名》解释:“疫,役也,言有鬼行役也。”这里的“疫”通“役”。仿佛鬼神也要“996”,摆脱不了“打工人”的命运。

先秦时期,就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zhuān xū)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其中一个居江水是为瘟鬼。《周礼·夏官》中所提到的方相氏四狂夫,就是专门的驱疫鬼者。此四人身披熊皮,头戴面具,执戈扬盾,帅百隶逐室殴疫,此即后世傩(nuó)戏的由来。

山东嘉祥武氏祠汉代壁画《乡傩图》

根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东汉的大傩礼较为隆重,具有皇家礼仪的性质。民间也有傩仪,虽然没有宫廷仪式庄重和气派,但其戴假面、跳祭舞、驱鬼的形式和宫廷仪式大体一致。民间还流行的设醮、纸船送瘟神等驱疫鬼民俗,比如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其实也与驱疫鬼有关。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宋 佚名《大傩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宋 佚名《大傩图》 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清 莲溪款钟馗图 安徽博物院藏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清 五毒符 安徽博物院藏

06

古人如何防疫抗疫?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抗“疫”的记载。在数千年的抗疫史中,古人也探索出了许多科学的抗疫措施,这些措施在今天看来也不落后。

“方舱医院”

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专门隔离传染病人的“疠所”。中国史书中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医学隔离的最早记载是《汉书·平帝纪》——“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舍空邸第”就是空出房子,将患者集中安置,既可以保证患者不会成为二次传染源,也便于集中治疗。自此之后,“舍空邸第”就成为古代历朝政府控制传染病的手段。汉代中国就有“病迁坊”设施,用来隔离麻风病人。

到了南北朝时期已发展成为一种制度,萧齐时,太子懋等人曾设立专门的隔离机构——六疾馆。

唐朝时,还有佛教会设立的“病人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相当现代的慈善机构。武则天时期,改称为“悲田养病坊”,由政府出面管理。这可算是历史上最早的“方舱医院”了。

宋代文豪苏轼也曾在杭州亲自营建“安乐坊”以专门隔离病患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北宋末年开始,普遍设立漏泽园制度,用来处理无以安葬的尸体,避免疫病的再度传播。

古代“黑科技”

除了隔离之外,古人也没有放弃对已经患病之人的救治,名医华佗就曾经摸索出了用青蒿治愈由疟疾引起的流行性“黄疸病“的良方,后世医学家屠呦呦还从青蒿中分离出了“青蒿素”,打造出了制造疟疾的强力药物,再次验证了古代名医治疗瘟疫的科学思路。

而在影视剧里最有普及性的古代传染病就是天花了。它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虽然时至今日天花病毒早已经灭绝接近半个世纪,而这背后,却涉及到了中国古人的一项医疗创举——人痘术。人痘术指的就是取天花患者痘痂制浆接种于健康儿童,使之产生免疫力,以预防天花的方法。

而后来在不断实践的过程当中,古人发现用接种多次的痘痂进行接种,安全性会更高。清代的《种痘心法》就记载道:“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这背后的原理和今天的定向减毒选育疫苗是一样的。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清 朱亦梁《种痘心法种痘指掌》

“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

在实行医学隔离的同时,提供免费医疗、医药服务,则是政府控制公共疫情的直接手段。这种手段,也是封建朝廷树立“仁政”形象的需要,故称之为“赐药”。而且,在“赐药”的同时,还有“颁方”,这是中国古人控制和预防公共疫情的最实在、可靠的救治手段之一。

在中国古代,自南北朝时代开始,朝廷便有给民间免费提供医书、药方的做法。做得最好的朝代是宋代。著名的中医典籍《圣惠方》《庆历善救方》《简要济众方》《集验方》《四时摄生论》等所载的方子,都是北宋官府推荐的,其中有不少方子现代中医仍在使用。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都城临安(今杭州)发生瘟疫,皇帝赵构(宋高宗)便推出了“柴胡制药”,这是一种类似现代中成药“柴胡饮冲剂”的成药,相当有疗效,“活者甚众”。

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五月,京城暴发“疾疠”,皇帝朱厚熜(明世宗)亲自检验、创制“济疫小饮子”方,散发给居民。在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收录不少防治疫病的药方。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呼吸道感染及大叶性肺炎;“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治乙型脑炎和流脑;“葛根黄芩黄连汤”治急性肠炎及细菌性痢疾;“菌陈蒿汤”治黄疸及传染性肝炎;“白头翁汤”治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等。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南宋 李唐 《炙艾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医圣张仲景像》蒋兆和绘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伤寒杂病论》 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藏

07

古人预防疫情发生有没有妙招?

当然有,有些是经过实践总结的经验,有些就算是“无心插柳”。早在秦汉时,就有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官员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从个人卫生角度来防范细菌病毒的繁殖。

医圣张仲景在其所著《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一章中所记,不少都是饮食禁忌:“肉中有如朱点者,不可食之”、“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

晋人葛洪《肘后备急方·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五》称,“一家合药,则一里无病”;并认为,“凡所以得霍乱者,多起饮食”。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中所谓“幂(盖)防耗损,亦防不洁”,说的是对饮用水源的保护。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煎滚,停一时,候碱澄乃用之。”这种煮沸、澄清之后再饮用水的做法,是处理饮用水以保证健康的措施,极大降低了传染病发生的概率。

清朝贾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诸方》指出了用熏蒸的办法消毒:“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熊立品在《治疫全书》中提出瘟疫流行时节的“四不要”原则:“瘟疫盛行,递相传染之际……毋近病人床榻,染其秽污;毋凭死者尸棺,触其臭恶;毋食病家时菜;毋拾死人衣物。”

陈耕道在《疫痧草》中提到:“凡入疫家视病,宜饱不宜饥,宜暂不宜久,宜日午不宜早晚,宜远坐不宜近对。即诊脉看喉,亦不宜与病者正对,宜存气少言,夜勿宿病家。”特别强调在疫情传播阶段,就是医生也要避免近距离接触。

余伯陶在《鼠疫抉微·避疫说》中提出:“当无事时,庭堂房屋,洒扫光明。厨房沟渠,整理洁净。房间窗户,通风透气。”

王士雄的《霍乱论》告诫人们:“平时即宜留意,或疏浚河道,毋须积污,或广凿井泉,毋须饮浊。卜居最宜审慎,住房不论大小,必要开爽通气,扫除洁净。”通过对环境卫生的改善,以驱除疫病流传的可能。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李时珍画像 蒋兆和绘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本草纲目》书影

08

古人有没有科学控制疫情的例子?

还确实有一次非常科学的控制疫情的情况。1910年11月9日,哈尔滨地区突发鼠疫,灾祸首发于傅家甸(今道外区)。大鼠疫出现后,清政府下令各处严防。

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开始了大规模的鼠疫防疫工作,在伍连德等专家的建议下,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以及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从而防止了疫情的进一步恶化和扩散,并最终成功地平息了疫情。这也是腐朽未落的清王朝为民所做的唯一一件有益于民的事。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晚清 滨江第一疑似病院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晚清 傅家甸第一区防疫执行处员役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晚清 傅家甸防疫首设之消毒所

古代防疫还有“黑科技”?

晚清 哈尔滨防疫局

尽管古代医学技术不如今天发达,面对疫情的防控有诸多不够完备之处,虽有依赖“魔法”的部分,但我们也要看到古人的抗疫还是颇具文明性。

疫情防护流程图 来源:央视新闻

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

让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不再被口罩隔开

在此

向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人们

致敬!!!

主要参考资料

李海《试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瘟疫流行》

吴鹏《唐朝是如何依法治疫的》

汪圣铎,胡玉《宋代应对瘟疫的措施》

陈旭《明代医生群体在瘟疫之际的社会救助活动》

《明代瘟疫与时代社会》

曾勋《古代政府如何应对突发的瘟疫》

石琛《清朝前期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瘟疫的应对措施》

王玉德《试论中国古代的疫情与对策》

董维、宏伟《中国古代社会防疫措施探析》

孟庆云《瘟疫与中华民俗文化》

王文远《古代中国防疫思想与方法及其现代应用研究》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