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居》:“假结婚”遇上初恋女友,彻底地撕开了施源的“隐痛”

顾清俞想在买一套房子,但是她的名下已经有一套房,当时上海的房已经推出了限购政策,所以顾清俞听了置业顾问的建议:找一个单身无房,上海户口的男人假结婚。

房产中介也一直在做这样的交易,顾清俞带着毫不在乎的心态接受他们的安排,然而让她万万想不到的是,她的假结婚对象居然是自己心心念念寻找了二十年的初恋情人施源。

出现在顾清俞面前的施源,好像还是当初那个施源,干净脸庞,白衬衫,但好像又不是当初那个施源,因为他的眼里再也没有了星星。

施源已经做过好几次假结婚的交易了,但这些年他从来都没想过结婚,他幻想过无数种与顾清俞重逢的场景,但怎么也想不到会以“假结婚”的形势相遇。

见到顾清俞那一刻,施源就像脸上爬满了虱子一样,无比的羞愧,却又无法躲藏,他恨不得找个地洞把自己连同自己的丑陋都藏起来。

当年那个缠着他让他教她弹钢琴,作业不会总是拿来问他,闲来没事总是喜欢跟在他后面的小姑娘,如今已经变成了精致干练的职场精英了,她那么优秀,那么自信,但也完全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而当初那个优秀的自己,却活得不像个人样,为了钱来做这种把自尊放在脚底下踩的交易,而最要命的是,这场交易是和自己思念了二十年,期待着以一种最完美的方式重逢的顾清俞进行的,顾清俞的出现,彻底撕开了施源的隐痛。

《心居》:“假结婚”遇上初恋女友,彻底地撕开了施源的“隐痛”

青梅竹马,无数少女的暗恋对象

顾清俞三十六岁了还没有结婚,名牌大学毕业,跨国公司高管,要貌有貌,要才有才,天生的老天爷赏饭吃,一切都很完美,唯独婚姻是残缺的。

家里人的催婚就像三国时期打仗下战书一样,一个未走,一个又来,但顾清俞始终不为所动,这些年,她一直在等一个人,却迟迟没有等到。

顾清俞身边不乏优秀的追求者,每个人都甘愿成为顾清俞的守护使者,护她一世周全,比如暴发户邻居展翔。

但不管别人对她有多好,顾清俞都没有办法爱上他们,对于那些对她好的人顾清俞只有感激和感动,但没有感情,二十年来,她心里一直装着的只有施源。

两个人是初中同学,施源比顾清俞大半岁,但比顾清俞发育得早,高出她一个头,喜欢穿一件白衬衫,领口那粒扣子也总是系着,身姿挺拔,一点都不做作。

施源成绩好,性格好,是班里的班长兼英语课代表,施源声音不大,却口齿清晰,听他带领全班同学朗诵英语课文,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施源有担当成绩好又长相好,班里很多女孩子都喜欢他,但大多是暗恋,也有一些勇敢的写情书表白,施源说话很有分寸,总是能委婉地拒绝了别人,也从不让别人难堪。

《心居》:“假结婚”遇上初恋女友,彻底地撕开了施源的“隐痛”

唯独对顾清俞不一样,施源总是热情而亲昵,顾清俞是学习委员,与施源工作上交流多,又住得近,施源对顾清俞,总是细致而周到。

他叫她全名,“顾清俞,等我一下。”“顾清俞,油墩子吃吗?”“顾清俞,一起出黑板报吧。”“顾清俞,恭喜你拿了第一名”……他喜欢喊她,她也喜欢听他的声音。唯独对着她,他才那样讲话。

两个人的关系,也在这频繁的接触中渐渐变质,学习,梦想、友情,还有些许朦朦胧胧的男女之情,掺杂在一起,但终究没有完全戳破那层朦胧的砂纸。

两人都是极聪明的,即便在那样老派的年月里,依然保持着某种默契,既不耽误学业,也不让彼此反感,落落大方又心知肚明。

这层关系里,男孩子的态度往往更加关键,女孩子又怎么好意思占据主动呢?施源总是小心翼翼、不动声色地,呵护着顾清俞,还有两人之间的珍贵情谊。

施源家的条件没有那么好,住在浦东区,房间不过三十多平米,隔成两段,空间虽小,但物品都摆放得很整齐,有一个大书架,有一架古董钢琴,充满书香和艺术气息。

两个人都还很小,感情被两人小心翼翼地珍藏着,顾清俞没有想过那么早去施源家,但施源想把一切都摊开,对顾清俞毫不隐瞒,不管好坏,都由她自己定夺,那时候,施源就想过要和顾清俞一辈子。

《心居》:“假结婚”遇上初恋女友,彻底地撕开了施源的“隐痛”

人生许多问题都是虚虚实实的。爱情是虚的,婚姻是实的。虽说眼下谈婚姻还为时过早,但作为男人,这层意思是少不了的。不该让女方被动。愈是处境落于下风,愈是要早说。知情权是基础。他家每月赚多少,住在哪里,父母如何。这些是硬指标。脾气性格那些,倒是后面的事了。

施源对顾清俞,是完完全全的负责,没有半丝隐瞒,更不愿意在婚前伤害顾清俞一分一毫,总是那么小心翼翼,总是那么珍视。

施源的爸妈很喜欢顾清俞,两人都生得高高瘦瘦的,五官清癯,笑容礼貌而亲切,称呼顾清俞“顾小姐”,而不是“小顾”。

一进门就问顾清俞“喝什么茶”,从床底下翻出整套茶具,洗净,开水烫了。茶是好茶,紫砂壶里夹一小撮出来,再盖紧,放回原处,平常不常喝,专为待贵客的。

临走时,施源爸爸妈妈都很客气地出门相送,还坚持让她带了一瓶自制的杨梅酒回去,说是对胃很好,是家里自己制作的,那是顾清俞第一次去施源家。

此后,施源总会把顾清俞带着回家,顾清俞成绩没有施源好,施源总是一副故作正经的小大人模样给顾清俞讲题,教顾清俞弹钢琴,那段日子,是两个人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施源家最幸福的时光。

《心居》:“假结婚”遇上初恋女友,彻底地撕开了施源的“隐痛”

假结婚,彻底撕开施源的隐痛

但是这份美好终究没有持续下去,施源和顾清俞也没有走到一起上高中,一起考大学,然后一起回来结婚的那一步,他们最终还是分开了,一别,就是二十多年。

顾清俞是地地道道的上海本土人,她爸爸是中学教师,母亲死得早,他们家也住在地段比较好的城区,顾清俞从小到大,虽然没有母亲陪伴,但也是不缺吃不缺穿的。

而施源家条件并不好,施源快要上高中时,父母要下乡当知青,施源也只能随着父母到了乡下,那时候通信不发达,也没有一个地址,施源与顾清俞约定着,不管将来如何,都要找到对方。

两人再见,已是二十多年后,顾清俞三十六岁未婚单身,施源也是三十六岁未婚单身,似乎没什么不同,但似乎一切都不一样了。

36岁女人的陈年美梦,青春最后那绺尾巴,兀自随风摇曳,三分希冀,三分不甘。顾清俞剩下那几分羞答答 已经被催婚摆上台面,剥皮拆骨,她不甘心将就,但一直无法再遇两元,顾清俞到底也是有些认命的,有种打算一个人孤独终老的固执。

而36岁的施源,被生活的一地鸡毛压得喘不过气,同样是白衬衫,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早已死在蹉跎的岁月里,活下来的,只有一具为了责任,放下尊严,苟且求生的行尸走肉。

《心居》:“假结婚”遇上初恋女友,彻底地撕开了施源的“隐痛”

顾清俞也从没想过,知青子女与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有什么区别。一样读书,一样在弄堂口“造房子”,一样吃赤豆刨冰、奶油杏肉,连上海话也是一样的口音,但终究还是不一样,不一样的出生,真的会有不一样的命运。

施源穿着一件烫得很平整的白衬衫,出现在售楼中心,把那份写着“无房单身,上海户口”的资料交给置业顾问,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对于这样的交易,他早就习惯了,甚至比这更低贱的,只要能赚钱,他都愿意去做。

但当施源抬头看见顾清俞那一瞬间,他感到羞愧了,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勇气去找顾清俞,一直幻想着以一种完美的,两个人都会满意的方式出现在顾清俞面前,但造化弄人,他是她的假结婚对象。

施源的尊严被残酷的现实打破,碎了一地,他刻意地回避着顾清俞,他也把这单“生意”推辞了,顾清俞的出现,彻底撕开了施源的隐痛。

当年施源随着父母下乡,乡下条件也不好,但施源很刻苦,高考之前父母打算让他回来了,之情子女十六岁可以回沪,但是施源奶奶去世了,没人接收他,只能留在乡下。施源想考复旦,差了几分。

《心居》:“假结婚”遇上初恋女友,彻底地撕开了施源的“隐痛”

看着父母因为没有工作被迫下乡,吃尽了苦头,施源最后没有选择读大学,去了一个包分配工作的旅游中专,毕业了可以留在上海,这是施源最好的选择了。

可是命运对施源总是过于苛刻,施源毕业后当了导游存下了一百多万钱,打算重新在上海买一套房,但这边还没赶上房价的涨幅,那边母亲却患了癌症。

施源为母亲治病花了很多钱,一次次化疗,一次次复发,最后只能换肾,但换肾即便能够找到肾源,前期的治疗费至少都要三十万,后面康复治疗也要花不少钱。

施源为了母亲,同时打了好几份工,导游是主业,兼职有苦力活,帮别人代购内衣,假结婚也是施源的兼职之一,除了前者,后者都是需要放下尊严的。

在别人面前没有尊严没关系,施源唯一的光就是顾清俞,可是当他遇到那束光时,眼睛被刺得生疼,整个人都被那束光灼伤了。

《心居》:“假结婚”遇上初恋女友,彻底地撕开了施源的“隐痛”

再遇时,顾清俞已经是公司的高层,光鲜亮丽,美丽自信,顾清俞生活在人间仙境,而他却在泥潭中苦苦挣扎,这一点施源早就料想到了,但没想到等真正的见到这种差距时,内心是多么的痛苦。

顾清俞会因为施源身边的女人吃醋,会责怪施源为什么回来了都不去找她,更是可以主动地去施源家原来还可以,现在却疲惫不堪的街道找他,

但施源不行,他没有资格,只能害怕地躲开,只能在麻将桌上无端地发脾气,甚至连留住顾清俞微信的勇气都没有,他成了一个胆小鬼。

顾清俞想:说到底,终究还是施源爽了约。便是当年没人接收,后面总归回来了吧。只差了两三年工夫,为何不去寻她?连声道歉也没有。

顾清俞又找到了这一回合的关键词:讨个说法。他问她“为什么不结婚”,该是无意的,却触了她的痛处,由他嘴里说出来,完全像是讽刺了。

《心居》:“假结婚”遇上初恋女友,彻底地撕开了施源的“隐痛”

这一切,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太爱,却又爱不起,面对顾清俞再次找来,施源变得那么的陌生冷漠,不管顾清俞说什么,施源都是故作镇静,轻描淡写的,而施源越是轻描淡写,顾清俞越是难受。

难受,像胃疼时灌下整整两杯清咖,五脏六腑一点点扯动,刀尖上厮磨似的。难受得无以复加。为他,也为自己。

她丝毫未怀疑过他的约定。猜他自己亦是如此。人生常有意外,有些是噱头,锦上添花的;有些却是要命,输了便再难翻盘。比如,没人接收。又比如,高考差了几分。

他们之间,终究还是有了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这道鸿沟,叫做阶层,曾经上海本地人和知青子女的阶层,后来职场精英和底层小市民的阶层。

即便施源和顾清俞最终放不下心中的执念重新选择在一起,最终也只会因为这种阶层的差距而走向悲剧,人的一生,爱情,有时候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心居》:“假结婚”遇上初恋女友,彻底地撕开了施源的“隐痛”

结语

施源和顾清俞原本是两个同样优秀的孩子,更有甚者施源比顾清俞还要优秀一些,相比顾清俞,施源脾气好,待人更加和气,不光是班里的同学喜欢他,连顾清俞的父亲都对这个男孩子充满欣赏。

当年顾清俞带着施源到自己家时,父亲看施源特别顺眼,当时觉得整个弄堂里,唯独这施源,是个出众的孩子,家世好,读书也好,附近有女儿的父母,心里都巴不得让这孩子当女婿,顾清俞的父亲也有这样的想法。

可是很多时候,人生确实是不公平的,有人出生就在金字塔,靠着塔尖的风顺势就能成为优秀的人,有人出生却是在泥潭,即便再优秀,最终也只会被地下的杂草不断地往下拽。

顾清俞和施源就是如此,同样聪明的两个人,最终却因为出生的不同,命运的不同成为两个阶层的人,顾清俞的成功顺理成章,让人不得不相信,世界上真的有幸运儿,从命运到运气,都比别人要好得多。

《心居》:“假结婚”遇上初恋女友,彻底地撕开了施源的“隐痛”

施源的“失败”却让人意难平,却也是现实中大多数人的写照,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很聪明,未来也是一片光明,但生活的磨难总会把他变得面目全非,就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拼命努力换不来应有的回报,最终被逼成为一个万人唾弃的小人。

而施源和顾清俞的爱情,在两个人成长的差距中已经被撕裂,唯一牵连得只剩那点回忆,抛开最初美好的回忆和两个人多年放不下的执念,他们早已经不是同一个频道上的人了。

顾清俞已经是社会的精英级别,眼界见识,格局思维都高施源几个层次,而施源这么多年都在泥潭里打滚,早已对生活失望,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即便强行结合在一起,顾清俞的优秀也只能让施源越来越自卑。

施源更适合那个让他买内衣的莉莉,只有同频共振的两个人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而优秀的顾清俞,也应该和更好的人在一起。

《心居》:“假结婚”遇上初恋女友,彻底地撕开了施源的“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