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40《道德经》通解·章四十

40《道德经》通解·章四十

原文以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为主。红色字体为原本残缺、后人校补。这一章甲本全部残损,根据帛书《老子》乙本校正。

原文: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

注释: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上士,智力水平达到智慧等级的人;智者。堇(jǐn),一种草药,可治疗刀伤,能短时间内止住流血;故“堇”有“短时间内的”意思,是该字的基本义项。“堇”古通“勤”。此处的“堇”应该是本义。☆智者听人言道之后短时间内能践行道。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士,智力水平处于愚蠢等级的人;愚者。☆愚者听人言道之后将信将疑、狐疑不定。

下士闻道大笑之:下士,智力水平处于蒙昧等级的人;蒙昧者。☆蒙昧者听人言道之后会大声嘲笑。

是以建言有之曰:建,本义为树立;引申指设置、建立,倡导、提议、建筑等。☆因此有这样的说法。

明道如费:费,本义指“因物价高而多耗钱财”,散财,使用掉,耗损,消失。☆明摆着的道好像被用掉了一样。似有似无。

进道如退:进,进入。退,出来。☆进入了道好像又退出来一样。似有似无。

夷道如类:夷,本义是平、平定,夷为平地;第十四章有“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这里的“夷”是指抓不到的细微。类,本义是区分相似或相同事物的方法,分类;意指可以分辨出来。☆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好像又能分辨出来。似有似无。

上德如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就是得到所有。☆拥有了一切又好像空旷的山谷一样什么都没有。

大白如辱:☆特别洁白又好像污点。

广德如不足:☆获得了很多好像又不够。

建德如偷:建,建成、实现了,众人皆知的成果。偷,行动瞒着别人。☆众人皆知的获得好像是偷来的一样还想瞒着别人。欲盖弥彰。

质真如渝:渝,本义指水变污浊,引申指改变(多指情感或态度改变)。☆性质真切稳定好像又在改变。

大方无禺:禺,区域,角落。☆无限大的方形没有边角。

大器免成:免,去掉、不需要,不受影响、不能被涉及。☆无穷大的器物免于成型。

大音希声:☆无限大的声音是听不到的。

大象无形:☆无穷大的形状是看不见的。

道褒无名:褒,本义指(衣服)宽大;引申为广大、高大,又引申为赞美、夸奖。无,是精神。☆道赞美的是用“精神”命名的存在。

通解: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智者听人言道之后短时间内就能依道而行;愚者听人言道之后将信将疑、狐疑不定;蒙昧者听人言道之后会大声嘲笑,如果蒙昧者不嘲笑,那不足以是道。

★人的内因是有差异的,即人“得的一”是不同的;所以人对“道”的理解完全不同。得到“智慧基因”的人能很快理解道、践行道;得到“愚蠢基因”的人是持怀疑态度的;得到“蒙昧基因”的人肯定会嘲笑。

显而易见,上中下三种人的“得一”不同,决定他们的“德”即获得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道”不是简单的存在,需要人有足够的智力才能理解它。人能得到什么(即人的德)是由人的智力水平(精神力量)决定。

下面用八个“如”来描述“道”复杂的原因。

是以建言有之曰: 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

因此有这样的说法:明摆着的道好像被用掉了一样,进入了道好像又退出来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好像又能分辨,已经得到了所有又好像空旷的山谷一样什么都没有,看似特别洁白好像又有污点,广泛的获得好像又不足够,众人皆知的获得好像是偷来的一样,性质真切好像又在变化。

★这样的“道”显然很复杂,似有还无、让人捉摸不透。怎么样才能理解呢?需要有“无限”的概念;如果不能理解“无穷大”就无法理解道。

大方无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

无限大的方形没有边角,无穷大的器物免于成型,无限大的声音是听不见的,无穷大的形状是看不见的,道称赞的是用“精神”命名的存在。

★宇宙就是无穷的时空,宇宙万物都是“道”的产物,无处不在、无边无际。但不管“道”是多么的无限、无穷,精神总是弥漫在其中。精神就是电磁,不管是在真空中还是物体中,永远充满了电磁;这是现代科学发现的事实。只有能明白客观存在的精神就是电磁,就能明白道。人的思维活动本质是电磁活动;人的智力就是人的精神力量;精神是产生力的原因;因此,人能得到什么由人的智力决定。人能做什么样的工作是由人的智力决定的;且人的智力可以变化。

多数人以为这一章讲的是“道”,大错特错。人家说的是“德”,说的是人能得到什么取决于人的智力水平。

译文:

智者听人言道之后短时间内就能依道而行;愚者听人言道之后将信将疑、狐疑不定;蒙昧者听人言道之后会大声嘲笑,如果蒙昧者不嘲笑,那不足以是道。因此有这样的说法:明摆着的道好像被用掉了一样,进入了道好像又退出来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好像又能分辨,已经得到了所有又好像空旷的山谷一样什么都没有,看似特别洁白好像又有污点,广泛的获得好像又不足够,众人皆知的获得好像是偷来的一样,性质真切好像又在变化。无限大的方形没有边角,无穷大的器物免于成型,无限大的声音是听不见的,无穷大的形状是看不见的,道称赞的是用“精神”命名的存在。

主旨:

人的智力决定人能获得什么。悟道需要智慧。智者行道,愚者怀疑,蒙昧者嘲笑。

《道理与智慧》明确地告诉人们,智力是客观存在的精神力量;可惜人类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