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渔樵问对》,无法被赶超的奇文,为人们揭示整个世界的终极奥义

在过去几千年的岁月中,先辈创作了许多充满智慧哲思的作品,如老子三千言《道德经》,讲述了宇宙万物生死轮转的至理;孔子言行之作《论语》,万字左右而被后人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经典等等。

而这些无一不是短小精悍的妙笔天才之作,都是先贤知识与实践的结晶,所谓“妙言至径,大道至简”,让我们将视线望向北宋,在那个经济与文化高度繁荣的大宋朝,也产生了一篇能够让人们了解世界、认知大道的“妙言”,那就是邵雍的《渔樵问对》。

北宋五子,邵雍之才

向大家介绍这本书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在北宋文学史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儒”“道”大家。这位将名字镌刻在历史上的儒者,又有着怎样的风华岁月。

邵雍,字尧夫,谥康节,所以后人也叫他邵康节,出生在宋真宗时期,但却历经了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几个朝代,一共活了67岁逝世,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这位康节先生属实能称得上一位长寿老人。

年轻的时候,他十分刻苦认真,喜爱读书。用现代的话说,他就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为了锻炼自己,他甚至在冬天不点“暖气”,要知道,他常年生活在北方地区,可是他希望以此磨炼自己的意志与精神。

在看书的时候,还经常感慨说,古人以先贤为自己精神上的好朋友,不仅读他们读过的书,还游览他们经历过的地方,而我仅仅之看了他们的书,却还没有走过他们走过了的路。这位“小邵雍”不仅是个能够“读破万卷书”的智者,更是一位立志“走过万里路”的行者。

当他的年华不在,他的品德却感染了更多的人。年老时,他定居洛阳,他邻居好友的儿子一旦犯了错,他们就会说“你们做的这些过错,会被邵先生和司马先生听到哦”,邵先生就是邵雍,司马先生则是另一位名垂青史的文史家司马光。

是不是有一种小时候一犯错,长辈就会说“你们在贪玩,坏人就会把你们抓走了”的感觉,可这也不正是说明了邵雍的品德和影响力么?而《渔樵问对》正是高度体现邵雍品德与行为的一篇奇文

渔樵问对,渔者,道也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如同《理想国》一样的对话体文章,他通过对樵夫的问和渔者的答揭示出世间运行的道理规则。在这篇文章中,渔者就如同是道的化身,他的回答中处处充满着道家的思想,这是一位“出世”的渔者。

面对樵夫关于利害关系的疑问,他的回答中充满着事物运动变化对世界认知的观点,告诉樵夫,不能只看到事情静止不变的地方,更要看到事物变换运动的关系。

面对樵夫关于“知其然”和如何“知其所以然”的疑问时,他在回答了用柴生火将鱼煮熟后能吃之后的“知其然”,更告诉了他“利害见乎情,体用隐乎性”的“知其所以然”。

而当樵夫将“柴”和“鱼”两者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层次“火”和“水”时并且如何用到这样的感受学习到这类抽象知识时,渔者并没有敷衍地告诉他这样的知识与你有什么关系之类的充满轻视的话,而是清晰地向他解释了火与水的辩证关系和体用之道,以及了解这些知识需要从生活中学习感悟,用心体会。

也正是这样的细心,使得最开始语气有些轻蔑的樵夫谦虚的向他承认“不及子之门,则几至于殆矣”。在全篇的对话中,渔者一直保持着智慧、谦虚细心的态度,仿佛是“道”现实存在一般的智者,令人如沐春风。

渔樵问对,樵者,儒也

我们都知道,古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十分低下,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无法摆脱对柴木的需求,也就有了樵夫这类形象,他是人们所需要的。而什么是儒呢?儒者,人之需也。你将儒字拆开来看,一个单人旁加一个需要的需,这正是邵雍在这篇“妙言”中所表现的樵夫形象,他是一位入世的行者。

这位樵夫在这篇《鱼樵问对》中,不断的向渔者发问,就好像千百年前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场景,他是带着自己的疑问和对世界的关怀来问的。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出于他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更是带着一颗“儒心”替代那些渴望知识而无法得到知识的下层民众的发问。他继承的正是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仁心。

他问到“无心”如何了解万物?“物”又是什么?难道他真的不知道吗?他在他日常的行为举止中了解到万物,他可能没有读过万卷书,但是他踏遍青山,“行万里路”看到自然界中一切,就仿佛到在他眼前一样。他的问题是替世人来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也才有了诸多疑问。

也正是这颗“为生民立命”的仁心,使得渔者告知他去许多世间运转规律。渔者说,“天以用为本,以体为末;地以体为本,以用为末”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不断超越与承担的追求。

渔樵问对,千古奇文

渔樵问对,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对话,更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融合,表现的是古老的中国文明在过去如何认知世界、对这个世界如何运行的看法。

比如关于要用运动变化的眼光认知事物“体无定用,唯变是用”;主体如何认知客体“我物皆致,意由自明”等等。

他们在高谈阔论中,将善恶兴亡的道理阐明,在简单的对话里,将世间运行、王朝兴衰普遍的原则说明。这不仅仅需要深厚的学识积累,更是邵雍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深刻认识,反复“琢磨”,才有了如今这篇千古奇文。

结语

邵雍是北宋五子之一,与他并称的也都是令人敬仰的大儒,比如《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资治通鉴》的编者司马光。我们对古人也常常抱着一颗尊敬之心,这是我们在岁月中经过洗涤但依旧流传下来的品德与文明,但他却告诉我们更要尊重自己、爱自己,正如文中所言,“扶人也者,天地万物之秀气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