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惨!有车企近三个月股价跌去一半多,没上市的新势力头都愁大了|明镜pro

惨!有车企近三个月股价跌去一半多,没上市的新势力头都愁大了|明镜pro

(蔚来3月在香港二次上市)

“看着最近车企的股价,公司内部也非常担忧。”一位新造车企业内部人士在3月14日对明镜pro吐槽道。“按照现在这个市场,发行价恐怕要比去年的打折一半。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太大的打击了。”该人士称。按照此前的表示,在2022年,有多家车企都计划在香港上市,其中包括威马、零跑、哪吒汽车、高合汽车等四家。

不过,从2022年至今车企在美股、港股和A股的表现来看,高估值的阶段似乎已经过去。明镜pro统计了近期包括蔚来、小鹏、理想等新造车企业,以及长城、长安、吉利、上汽、广汽等实力派车企,还有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新能源热门企业。这些企业从年初到3月14日的股价表现来看,全部出现大幅度下滑之中,其中跌幅最大的企业甚至出现了腰斩迹象。由此,不少企业的市值也距离顶点滑落太多。

(主要车企近三个月股价变化图 制图:明镜pro)

从2020年开始,汽车企业整体股价起飞。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造车企业更是一飞冲天,在2021年1月其股价一度达到了70美元/股,市值直接突破了1000亿美元。这个市值超过宝马通用等老牌车企,同时也稳居国内第一。与此同时,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的市值也同步飞跃。不过,从目前来看,这几家的市值都大幅度回落了。其中蔚来汽车的市值,以3月14日的数据来袭算,仅为最高点时候的22.8%,而从年初算起来也减少了52%。

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小鹏港股,其目前的股价是73.65港元,相对于1月初的197港元,跌去了62.6%。另外,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在港股的股价跌幅也都超过了50%,其中长城从今年1月到3月15日跌去了58%,而吉利跌去了51%。同时,小鹏在美股的股价也跌去了56.6%。整体来看,前期因为新能源概念大幅上涨的企业都出现了大幅度回调,股价呈现出直线下滑。

惨!有车企近三个月股价跌去一半多,没上市的新势力头都愁大了|明镜pro

即便是宁德时代也是如此。2021年12月3日,宁德时代盘中创下上市以来最高价692.00元,目前其市值还在1.08万亿,但是相对于高点已经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中蒸发了33%,市值约减少了5000亿元。股价的下滑,与目前整体市场的下跌有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下滑的趋势从去年就已经开始。显然,资本市场对此前过高的市值已经开始有所担忧。

不过,在这一年快速的增长中不少企业都趁着机会完成了资金的储备。从蔚小理来看,他们在目前都完成了二次上市的动作,其中小鹏和理想都在香港实现了融资,且还是在股价处于高位的时候。目前,蔚来汽车持有的现金约为600亿元,而小鹏汽车约为450亿元,理想汽车为501.6亿元。这几家车企去年的高市值一度成为新势力们最大的鼓舞力量,在高市值的带动下,不少新造车企业都获得了大额的融资。并且,投资机构也呈现出抢夺新势力的情况。

惨!有车企近三个月股价跌去一半多,没上市的新势力头都愁大了|明镜pro

就目前来看,未上市的几家车企中,威马、零跑、哪吒是最热门的三家车企,这三家企业的累计融资都超过了百亿元。特别是威马,其背后的资本力量达到了非常的夸张的“豪门”级别,包括澳门赌王和香港李嘉诚家族,都有资金进入。在对这些企业的估值上,由于新造车势力去年的市值普遍偏高,因而也带来了估值的水涨船高。但是,从小鹏、理想、蔚来的回归港股,最终均破发来看,港股对新势力的认可度没有美股那般高。

“目前去美股上市难度太大,而且政策风险太大了,只能选择科创板或者香港,但科创板难度太大,此前吉利和威马都没有成功。”一位分析人士指出。而据一位车企内部人士透露,其公司对上市充满了悲观预测,认为即便在2022年最终实现上市,可能发行价会距离预期有太远的距离。

“并不排除会推迟上市,但是这需要投资方的支持。”该人士指出。不过,对于威马这样的企业,再度推迟上市可能使得企业的发展节奏完全被打乱,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此前由于一直在尝试登陆科创板,威马一度将重心转移到资本市场,这导致其在市场进展不大,从前三的销量滑落到了前6。

而对于诸如零跑、哪吒、高合来说,这种压力也是可以预见的。零跑和哪吒汽车都是以小型车为销售主力,但从今年原材料的上涨来看,小型车的压力十分巨大。根据长城欧拉总经理董玉东的表示,A00级车单车亏损已经超过7000元,到2023年预计亏损会超过1万元。越卖越亏,这将是这两家企业面临的问题,只有尽量解决上市问题,将重心重上市变成市场,进而开拓更有溢价的产品,才是生存之道。

而另一家车企高合,尽管才累计卖出5000辆汽车,但这家企业背后的资本主要来自盐城市政府等。以高合所处的市场来看,其要打融资战来实现对第一梯队的超越实在太难。而产品越往上,需要的投入就越大。在这个区间,基本没有能持续玩下去的企业。高合也面临着进入更主流的市场的潜在需求,但这即意味着告别“玩具”的品牌定位,这对这家企业来说,无疑是脱下“皇帝的新衣”。

“万万没有想到今年行情这么惨。”另一位汽车行业人士也感叹道。而对新造车企业而言,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赶上了就很可能顺利起飞,而错过就可能意味着困境。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