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们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维权!

3

15

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作为消费者,我们日常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烦心事”,虚假宣传、电信诈骗等等......遇到这些,我们要用正当手段来维护我们的权益!

可谁又知道,作为孩子,他们可能也想要“维权”——向不负责任的“假冒伪劣”父母说“不”!

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身边的“假父母”们,为孩子们维护爱的权益!

01

别人家的孩子最好

一味打压孩子自尊心

你们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维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早不是新鲜的话题,但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屡见不鲜。

每个小孩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神一般存在的对手,他(她)聪明懂事,不爱玩只爱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她)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假父母”不注重言传身教,自己不读书不学习,却总是要求孩子读书,想让自己的孩子赶上“别人家的孩子”,多少有些白日做梦的意味。要知道,“别人家的孩子”身边常常站着一个或数个“别人家的家长”,他们陪伴孩子,一起伴着灯光读书写字。

教育孩子不能用激将法,而是应该正面引导。你要相信孩子,孩子才能获得安全感,才有信心把事情做好。家长需要用实际行动提升自己、终身学习,才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引路人。

02

我的梦想你去实现

不尊重孩子个性发展

你们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维权!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存在,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追求,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然而,“假父母”总爱对孩子提出条件,要求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那个人”,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他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家长应该明白孩子只是生命的延续,并不是父母未能实现梦想的寄托,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是独一无二的精彩过程。家长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却让孩子为自己的梦想负责,这其实是对自己人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海桑的诗《给我的孩子》或许能够启示“假父母”们正确地爱孩子——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电子产品替我陪伴

缺乏与孩子心的沟通

你们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维权!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5G时代的来临,随处可见拿着手机的大人和孩子。“假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间隙,也要刷刷抖音或者快手;更有甚者,为了让孩子安静,让自己清静,直接把手机、平板丢给孩子玩。

久而久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家人的相处和沟通都悄悄地被别的东西取代,很多人抱着手机乐呵呵,和家人沟通交流却冷冰冰,感觉手机才是“亲人”。

“假父母”把电子产品当保姆,把孩子托管,孩子只能和电子产品一起玩耍,于是孩子们把电子产品当最亲密的伙伴,沉溺于手机、ipad、电视等不可自拔,患上“电子产品孤独症”。

需要给“假父母”敲响警钟了!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与孩子制订合理规则、陪同孩子观看、引向现实生活、尽量弱化家里电子产品的存在感,这样才能陪伴孩子和谐成长。

04

交给老师管教就行

忽视家庭教育重要性

你们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维权!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里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有些家长认为,家庭只管孩子的生活,教育是学校的事,他们没有意识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只能教导课本知识,而生活习惯、做人道理等都需要家长来培养。

一个孩子的品行好坏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老师只是传授者,而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孩子只是老师千万个学生中的之一,教育孩子只是老师的工作,但身为父母,孩子却是你的唯一,也是你需要用一生去培养的对象。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意味着父母必须依法对子女进行家庭德育。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家庭德育提供了法律支持,促使父母更好地开展家庭德育。父母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教育责任,培养有道德、有理想的下一代。

05

听话的才是好孩子

把“听话”当作教育目标

你们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维权!

“假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只会发号施令,用命令的口气逼着孩子听话,而且每天都在重复唠叨同样的话。这样的“假家长”是在牺牲孩子的感受,来维持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人设:“看,我教育的孩子多听话,我多有面子!”

这种教育方式,表面看是让孩子听话,其实在扼杀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失去自己独立的思想,越来越懦弱、自卑。

用父母的权威强行培养成听话的孩子,那他势必会成长为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思想,甚至没有出息的人,这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败。听话教育,只会害了孩子!

强迫孩子听话,不如教会孩子表达。如果你蹲下来,用心聆听孩子的内心,让他感受到你的爱,教会他做事的规则,与他一起探讨正确的方法,并且以身作则,相信效果会好很多。

06

他还是个小孩子呢

方方面面替孩子安排

你们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维权!

年纪还小、不懂事成为了一部分“假父母”为孩子犯错找的借口。“他还是个小孩子呢!”这句话看起来充满了父母的爱,实际上成为了孩子成长路上的最大阻碍。

孩子成长的路途,就是不断学会为自己负责的过程。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不可避免地犯大大小小的错误,而真正的好父母是一步步引导孩子明白责任的重要性,而不是盲目地冲上去替他抗下责任,为他地错误找一个“年纪还小”的借口。

别让父母的包庇毁了孩子。要知道,“小孩子”只有通过为自己负责,才能长成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人。

07

他们都欺负我孩子

教育论感情不论道理

你们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维权!

爱不能代替规则,成为衡量对错的标准。

学校是每个孩子走进社会前必经的“缓冲地带”,在这里,孩子们不仅掌握知识技能,也逐渐学会如何与人协作,如何与人相处。当孩子走进学校,和他的老师同学在一起,他就需要接受集体的规则。

然而,当孩子们在学校“受了委屈”,有不少父母“怜子心切”,不分青红皂白就觉得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他们都欺负我孩子!”在抱怨中,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老师同学成了家长的假想敌。

家庭需要充满爱,但是家庭教育不能只讲感情,不讲道理。别让你的爱蒙蔽了孩子的眼睛。

08

拿第一是惟一光荣

教育重结果不重过程

你们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维权!

排名与成绩不是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而对于有些“假父母”来说,“第一名”却成为孩子惟一的“勋章”。

每一个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孩子都是最棒的。家长需要将目光放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上,而不应该只盯着最后的成绩榜。每个人的天赋不同,结果不同,但是每个孩子成长中付出的汗水都值得被欣赏。都是光荣的。

世界并非只有一条赛道,而且任何赛道都不是只有冠军值得鼓掌。哪怕平凡普通,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开出耀眼的花。父母千万别忽视它。

09

交给爷爷奶奶就行

祖辈照看的“留守儿童”

你们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维权!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不少父母忙于工作,让孩子长期与祖辈一起生活,这其中不仅有需要外出打工的父母,还有许多本身就在家乡工作的人。

但孩子的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的物质条件支持,情感的陪伴和关怀也是不可或缺的。爷爷奶奶和孩子的年龄差距太大,难以真正关怀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起到教导作用,而来自“隔辈”的宠爱,往往让孩子行为上无法无天,心理上乖戾孤僻。

多回家看看,祖辈的“爱”,不能取代父母的“教”,物质上的弥补,不能填补情感上的空位。

10

孩子未来与我无关

管生不管教父母“躺平”

你们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维权!

“孩子自己成长就行了,他以后怎么样家长也帮不上忙。”这成为了一部分“假父母”不负责任的托辞。这样不仅不利于家庭的建设,对孩子的影响更是巨大的。

生养与教育对于父母来说,是同样重要的责任。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引导。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老师。父母心理上的“冷漠管教”容易造成孩子价值观缺失的“六神无主”。

如果父母“躺平”,谁来教孩子走路?别让父母一时的懒惰,造成孩子成长的遗憾。

你们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维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2020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们国家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

新法倡导这9种教育方法

你们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维权!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未成年人参与相关家庭事务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上方式方法。

希望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目标,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别做“假父母”,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文:王一丹 秦小涵(实习)

部分参考自“首都教育”

图:网络资料

编辑:向颖 | 审核:刘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