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們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維權!

3

15

今天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作為消費者,我們日常總會遇見各種各樣的“煩心事”,虛假宣傳、電信詐騙等等......遇到這些,我們要用正當手段來維護我們的權益!

可誰又知道,作為孩子,他們可能也想要“維權”——向不負責任的“假冒僞劣”父母說“不”!

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身邊的“假父母”們,為孩子們維護愛的權益!

01

别人家的孩子最好

一味打壓孩子自尊心

你們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維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早不是新鮮的話題,但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屢見不鮮。

每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神一般存在的對手,他(她)聰明懂事,不愛玩隻愛學習,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她)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假父母”不注重言傳身教,自己不讀書不學習,卻總是要求孩子讀書,想讓自己的孩子趕上“别人家的孩子”,多少有些白日做夢的意味。要知道,“别人家的孩子”身邊常常站着一個或數個“别人家的家長”,他們陪伴孩子,一起伴着燈光讀書寫字。

教育孩子不能用激将法,而是應該正面引導。你要相信孩子,孩子才能獲得安全感,才有信心把事情做好。家長需要用實際行動提升自己、終身學習,才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引路人。

02

我的夢想你去實作

不尊重孩子個性發展

你們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維權!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存在,有着獨立的人格和追求,而不是家長的附屬品。然而,“假父母”總愛對孩子提出條件,要求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那個人”,而不是把孩子“培養成他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家長應該明白孩子隻是生命的延續,并不是父母未能實作夢想的寄托,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是獨一無二的精彩過程。家長沒有能力實作自己的夢想,卻讓孩子為自己的夢想負責,這其實是對自己人生不負責任的表現。

海桑的詩《給我的孩子》或許能夠啟示“假父母”們正确地愛孩子——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沒能實作的夢想還是我的

與你無關,就讓它們與你無關吧

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

那夢裡,不必有我”

電子産品替我陪伴

缺乏與孩子心的溝通

你們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維權!

随着電子産品的普及,5G時代的來臨,随處可見拿着手機的大人和孩子。“假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間隙,也要刷刷抖音或者快手;更有甚者,為了讓孩子安靜,讓自己清靜,直接把手機、平闆丢給孩子玩。

久而久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家人的相處和溝通都悄悄地被别的東西取代,很多人抱着手機樂呵呵,和家人溝通交流卻冷冰冰,感覺手機才是“親人”。

“假父母”把電子産品當保姆,把孩子托管,孩子隻能和電子産品一起玩耍,于是孩子們把電子産品當最親密的夥伴,沉溺于手機、ipad、電視等不可自拔,患上“電子産品孤獨症”。

需要給“假父母”敲響警鐘了!一定要正确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産品,與孩子制訂合理規則、陪同孩子觀看、引向現實生活、盡量弱化家裡電子産品的存在感,這樣才能陪伴孩子和諧成長。

04

交給老師管教就行

忽視家庭教育重要性

你們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維權!

蔡元培在《中國人的修養》裡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有些家長認為,家庭隻管孩子的生活,教育是學校的事,他們沒有意識到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老師隻能教導課本知識,而生活習慣、做人道理等都需要家長來培養。

一個孩子的品行好壞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老師隻是傳授者,而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孩子隻是老師千萬個學生中的之一,教育孩子隻是老師的工作,但身為父母,孩子卻是你的唯一,也是你需要用一生去培養的對象。

《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确了家庭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意味着父母必須依法對子女進行家庭德育。家庭教育促進法為家庭德育提供了法律支援,促使父母更好地開展家庭德育。父母應當積極主動地承擔教育責任,培養有道德、有理想的下一代。

05

聽話的才是好孩子

把“聽話”當作教育目标

你們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維權!

“假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隻會發号施令,用指令的口氣逼着孩子聽話,而且每天都在重複唠叨同樣的話。這樣的“假家長”是在犧牲孩子的感受,來維持自己作為一個成年人的人設:“看,我教育的孩子多聽話,我多有面子!”

這種教育方式,表面看是讓孩子聽話,其實在扼殺孩子的個性,讓孩子失去自己獨立的思想,越來越懦弱、自卑。

用父母的權威強行培養成聽話的孩子,那他勢必會成長為一個沒有個性、沒有思想,甚至沒有出息的人,這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失敗。聽話教育,隻會害了孩子!

強迫孩子聽話,不如教會孩子表達。如果你蹲下來,用心聆聽孩子的内心,讓他感受到你的愛,教會他做事的規則,與他一起探讨正确的方法,并且以身作則,相信效果會好很多。

06

他還是個小孩子呢

方方面面替孩子安排

你們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維權!

年紀還小、不懂事成為了一部分“假父母”為孩子犯錯找的借口。“他還是個小孩子呢!”這句話看起來充滿了父母的愛,實際上成為了孩子成長路上的最大阻礙。

孩子成長的路途,就是不斷學會為自己負責的過程。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不可避免地犯大大小小的錯誤,而真正的好父母是一步步引導孩子明白責任的重要性,而不是盲目地沖上去替他抗下責任,為他地錯誤找一個“年紀還小”的借口。

别讓父母的包庇毀了孩子。要知道,“小孩子”隻有通過為自己負責,才能長成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大人。

07

他們都欺負我孩子

教育論感情不論道理

你們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維權!

愛不能代替規則,成為衡量對錯的标準。

學校是每個孩子走進社會前必經的“緩沖地帶”,在這裡,孩子們不僅掌握知識技能,也逐漸學會如何與人協作,如何與人相處。當孩子走進學校,和他的老師同學在一起,他就需要接受集體的規則。

然而,當孩子們在學校“受了委屈”,有不少父母“憐子心切”,不分青紅皂白就覺得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他們都欺負我孩子!”在抱怨中,對孩子成長非常重要的老師同學成了家長的假想敵。

家庭需要充滿愛,但是家庭教育不能隻講感情,不講道理。别讓你的愛蒙蔽了孩子的眼睛。

08

拿第一是惟一光榮

教育重結果不重過程

你們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維權!

排名與成績不是評判孩子的唯一标準,而對于有些“假父母”來說,“第一名”卻成為孩子惟一的“勳章”。

每一個不斷努力,不斷進步的孩子都是最棒的。家長需要将目光放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上,而不應該隻盯着最後的成績榜。每個人的天賦不同,結果不同,但是每個孩子成長中付出的汗水都值得被欣賞。都是光榮的。

世界并非隻有一條賽道,而且任何賽道都不是隻有冠軍值得鼓掌。哪怕平凡普通,每個孩子都能在自己的生命中開出耀眼的花。父母千萬别忽視它。

09

交給爺爺奶奶就行

祖輩照看的“留守兒童”

你們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維權!

随着社會節奏加快,不少父母忙于工作,讓孩子長期與祖輩一起生活,這其中不僅有需要外出打工的父母,還有許多本身就在家鄉工作的人。

但孩子的教育需要的不僅僅是父母的物質條件支援,情感的陪伴和關懷也是不可或缺的。爺爺奶奶和孩子的年齡差距太大,難以真正關懷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孩子起到教導作用,而來自“隔輩”的寵愛,往往讓孩子行為上無法無天,心理上乖戾孤僻。

多回家看看,祖輩的“愛”,不能取代父母的“教”,物質上的彌補,不能填補情感上的空位。

10

孩子未來與我無關

管生不管教父母“躺平”

你們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維權!

“孩子自己成長就行了,他以後怎麼樣家長也幫不上忙。”這成為了一部分“假父母”不負責任的托辭。這樣不僅不利于家庭的建設,對孩子的影響更是巨大的。

生養與教育對于父母來說,是同樣重要的責任。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引導。父母是孩子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老師。父母心理上的“冷漠管教”容易造成孩子價值觀缺失的“六神無主”。

如果父母“躺平”,誰來教孩子走路?别讓父母一時的懶惰,造成孩子成長的遺憾。

你們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維權!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2020年10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于2022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們國家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

新法倡導這9種教育方法

你們這些“假父母”,小心孩子找你維權!

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實施家庭教育,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發展狀況,尊重未成年人參與相關家庭事務的權利,合理運用以上方式方法。

希望家長樹立科學教育觀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長目标,切實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别做“假父母”,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文:王一丹 秦小涵(實習)

部分參考自“首都教育”

圖:網絡資料

編輯:向穎 | 稽核:劉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