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求求了,让中国足球躺平一会吧|点点专栏

求求了,让中国足球躺平一会吧|点点专栏

文艺界、商界和体育界关于中国足球的「跨界」争吵,又又又来了。开始莫名其妙,发展鸡同鸭讲,结果自然是上了几个微博热搜后,又被其它热搜话题替代,遗忘。但对于被讨论的主体——中国足球而言,依然要在孤独而愤懑的情绪下寻找黑暗中的光亮。

说实话,当下关于中国足球的讨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文 / 陈点点

编辑 / 薛尹博、宋鑫宇

这篇文章,应该是我过往的系列专栏里,逻辑最为凌乱的一篇。

而这也或许能折射出,足球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混沌、复杂,甚至还有些荒诞的生存环境。

其实作为行业的从业者,我内心首先认定两件事情:

1. 中国足球自身的发展水平很低、发展方向存在问题;

2. 中国足球要走出困境,需要的是全社会各方各面的帮助,大到国家政策,小到个人献计献策。

说到底,足球行业需要帮助,但需要的是基于对行业尊重、理解、思考后的真知灼见,而不是方便网络上段子手们断章取义的挖苦和嘲讽。

耐心看完这篇文章,希望诸位也能对中国足球的现状,有更为客观和冷静的理解。

01

误解与不解

这些年在工作、生活中,听到来自社会各方各面关于足球的误解很多。起初我也情绪激昂地与对方解释、理论甚至争辩,但我逐渐意识到这并不是个例,而是大环境对于足球的一种非理性的刻板印象。简单总结后,大致有以下这四种。

· 常见误解一 ·

踢足球的凭什么挣这么多

巩汉林老师之前在两会期间关于足球球员拿高薪不进球的讨论,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社会对于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质疑,总结起来就八个字:

「水平不高,挣得不少。」

求求了,让中国足球躺平一会吧|点点专栏

但这个问题,其实存在几个方面的理解误区。

首先,中国顶级的足球运动员挣多少钱,跟他代表国家队出战的表现、结果,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球员绝大部分的收入来自其效力的俱乐部,只有小部分源于征调入国家队后的补贴和奖金。顶级职业球员能挣多少钱,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市场供需关系以及稀缺性。

先不论球员自身是否配得上动辄千万年薪的收入,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的确是有中超俱乐部愿意,甚至是争着为球员开出如此优渥的待遇。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会因为自己「德不配位」,而拒绝高薪或主动提出降薪吗?

当然,基于竞技水平、观赏性和商业价值,中国的顶级球员是否匹配千万级别的年薪,这样的薪资结构是否有利于职业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在过去的6-8年中的确出现了诸多乱象,也最终引发了眼下职业足球生态的部分崩塌。但这是另一个维度的问题。

关注足球行业的人都知道,近3年足协的限薪令一年比一年严格,中超本土球员顶薪已经被控制在了300万/年的范围。对比近邻J联赛大约240万、K联赛大约120万的平均年薪,都处于一个水平线上。

因此,我们整个社会需要知晓的是中国的职业足球运动员薪资体系,已经发生了变化。超高薪、人人千万富翁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相反,在房地产+足球生态崩塌的大背景下,很多中超球员成了苦苦讨薪的「负翁」。

中国足球的这一面,又有多少人关心呢?

求求了,让中国足球躺平一会吧|点点专栏

此外,我个人认为,在一个国家健全的职业足球环境中,顶级的球员就应该是这个社会中最高收入群体中的一员。

一方面,运动员是足球领域里生产力的最根本源泉,他们有着提升生产力,改变和决定生产关系的终极能力,理应获得丰厚的回报;另一方面,当整个社会看到了这样的劳动所得,也能够一定程度上鼓励和催生新的生产力,也就是参与足球运动的青少年基数。

横向看看足球产业最为发达的英格兰和英超联赛,2020年英格兰年人均收入中位数是31487英镑,而英超中下游球队南安普顿2019/20赛季的球员平均工资大约是220万英镑,这中间是70倍的差额。

那么,如果大家用2021年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3504元来做参考,目前中国顶级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薪资100-300万的范围,是相对合理的。

求求了,让中国足球躺平一会吧|点点专栏

数据来源:statista

很多情况下,多和少,值不值,都是一种基于个人的主观认知和判断。但对于行业的发展而言,需要考虑的是客观条件和发展需要。基于后者我们再来讨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薪资标准,恐怕才有意义。

· 常见误解二 ·

市场无用论

军体制、集训制才是解困之道

第二个问题,也是社会对足球运动存在的普遍误区。

不久前,全国政协委员、河北远洋运输的董事长高彦明先生,对足球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关于扩大足球人口基数、各地兴建球场的提议,我个人非常赞同。但关于省级和国家队实行部队制训练的观点,实在难以苟同。

而让人苦恼的是,舆论中具备类似想法的人,确实不在少数。比如:

「挑选一批身体素质好的青少年,从小就军事化管理,天天练足球,这难道进不去世界杯?」这是我切切实实在饭局上听到过的观点。

只能说,持有这样观点的人群,还不甚了解足球这项运动,或是说现代足球的发达程度。

求求了,让中国足球躺平一会吧|点点专栏

诚然,我们的体育事业曾经在军体制、在「三从一大」的发展模式下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对于足球这项运动而言,并不适用。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现代足球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足球运动本身,而是结合了文化、教育、科技、传媒、资本等等多个维度的社会产物。

当别国的足球,都在以社会为单位协同发展时,我们如果还是单一以竞技成绩来孤立发展这项运动,那么结局就会像三体中末日之战里星舰列队遇上水滴一样,死得壮烈、输得彻底。

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首先是一个具有完全人格的社会个体。

再参考一个采用类似方式,来保障足球竞技水平的亚洲邻国的成绩,也许在某一届天时地利人和的世界杯预选赛上,其能够创造奇迹杀入世界杯,但这也就是其极限。也许这一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竞技成绩的底线,但也封死了发展的上限,并有可能在后续引发一系列治理上的问题。

· 常见误解三 ·

中超金元盛世不再

足球一文不值

很多人在讨论中国足球时,并没有认清本质的问题。过去两年,苏宁、恒大、华夏幸福等一大批曾光鲜亮丽的中超豪门最终狼狈收场,引发了一系列的足球「无用论」和足球「无价值论」。

的确,非理性的投入和短期功利的诉求,滋生了中国职业足球过去8年的乱象。这一段历程在未来需要很多人进行反思、承担责任和修正方向。

但我们需要认识到,所谓的金元足球时代中,足球本身只是被视为一个工具。对于操盘的人而言,足球能够讲更大的资本故事、能够维护地方关系、能够撬动更丰富的资源。而现在具备这个功能的工具不再是足球,而是演变成了新能源造车、元宇宙概念等等。

那么究其原因,作为工具的足球并没有错,而是使用工具的「人」出了问题。

求求了,让中国足球躺平一会吧|点点专栏

对于足球本身而言,其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在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依旧存在,只是我们需要寻找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办法来激活和释放。足球产业、足球事业在中国的发展也远远不局限在中超联赛和十六家俱乐部。

除此之外,即便我们的职业联赛在近几年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也要客观理性地明白这也是发展所必经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样动荡的一个周期里,让一些俱乐部找到了逐渐找到了更适合的生存之道。例如俱乐部股权改革、重视青训梯队建设,都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 常见误解四 ·

女足踢得比男足好

挣得也应该比男足多

春节假期,大年初一男足世预赛惨败越南,大年初六女足亚洲杯夺冠,这一来一回,让舆论将女足捧上神坛,同时恨不得将男足踩下地狱。

的确,竞技体育是残酷的,成王败寇看的是结果和成绩。中国女足时隔十六年重回亚洲之巅,无论是最终的结果还是一路夺冠披荆斩棘的过程,多少褒义和赞美之词都不未过。

但实事求是地说,女足所获得的成绩,并无法代表中国足球整体的职业发展水平。

换句话说,用女足的阶段性成功,来忽略或掩饰男足发展的问题,那绝对是一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心态。

求求了,让中国足球躺平一会吧|点点专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