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月新能源销量,补贴退坡、原材料涨价,都有哪些影响?

竞争之势,愈演愈烈。

3月上旬,倏忽将过,对2月销量作一番回顾,或许可以看得更清楚。

2022年,不简单,因为它刚好是一个临界期。

四部委明确表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在2022年12月31日终止,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享受补贴。

而且,2022年的新能源补贴,本身也在退坡,相比于2021年减少了30%。

这意味着什么?消失的补贴,要么由汽车品牌自己消化,要么转化成上涨的价格,由消费者承担。

理论上,汽车品牌就算“砸锅卖铁”,也更倾向于自己消化。毕竟,真涨价了,销量可能就撑不住了。

但是,2022年,情况有些特殊。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边新能源补贴退坡,那边原材料价格猛涨(锂、钴等“造电池”的关键金属),纵使壮如骆驼的汽车品牌,在高成本、低利润的挤压下,也只是一匹瘦马。

于是,补贴消失,再叠加原材料涨价,共同导致了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

那么,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走势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仍然从销量讲起。

★ 哪吒冲进前三,埃安冲击破万

2月,新势力排名坐次再次发生变化。

理想汽车仅凭一款车,拔得头筹,单月销量为8414辆,同比增长265.8%。

颇令人感到意外的,常年盘踞“第二梯队”的哪吒汽车,2月销量为7117辆,同比增长255%,跻身新势力榜单第2。

随后,小鹏汽车单月销量为6225辆,同比增长180%,排名第3。

蔚来汽车滑落第4,单月销量为6131辆,同比增长9.9%。

再之后,是零跑汽车,具体销量为3435辆,排名第5。

当然,新势力感受到的“竞争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小圈子内部。脱胎于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们,同样虎视眈眈。

广汽埃安,2月销量达到了8526辆,已经超过了上述新势力榜单的任何车企。

极氪,2月销量为2916辆,仍处于缓慢爬升期。

比亚迪,2月新能源销量为8.83万辆,同比增长超752%。跨过2021年,其增长势头仍非常可观。

2月新能源销量,补贴退坡、原材料涨价,都有哪些影响?

除了开篇提到的“新能源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上涨”,2月本来就是一个特殊的月份。适逢春节,该释放的销量已经在1月释放完毕,整个2月都是一个“休整月”。

所以,整体新能源销量,2月环比1月,必然是下滑的,但同比去年2月,又是“齐刷刷”增长的。

预测2022年,新能源的消费需求,仍然会继续高涨。特别是,在“最后一年享受补贴”、“最后一年插混免费上牌(上海地区)”等刺激下,摇摆用户也会在临界期完成转化。

但同样的,供应链、生产线“稳定与否”的问题,还将长期存在。这两年“缺芯”,后两年“缺电池”,也会成为一种常态。而波及到消费端的情况是,“涨不涨价,能不能提到车,新车型可否如约上市”。

2月新能源销量,补贴退坡、原材料涨价,都有哪些影响?

★ 各有难言事,自扫门前雪

各家车企遇到的困难是相似的,各自的应对措施又是不同的。

“补贴退坡、原材料涨价”,影响最严重的一个案例是“欧拉”。自2月15日起,欧拉黑猫、白猫不再接受新订单,这两款车已经事实上停产了。

我们梳理黑猫、白猫停产的原因,主要因为价格低,“卖一台、亏一台”,主动停产,完成止损。

6万-8万元的电动小车,在2021年销量非常好。诸如,哪吒为何可以跻身新势力前三,也主要靠旗下的电动小车。

2月新能源销量,补贴退坡、原材料涨价,都有哪些影响?

从目前来看,电动小车不缺市场,比拼的反而是成本控制能力。

成本控制,就有很多讲究了。电池是主要成本,如何稳定电池价格?芯片的成本也在上涨,又如何避免“缺芯”?

甚至,一些电动小车之所以上市销售,是因为考虑到“双积分”需求。说白了,通过大排量燃油车的利润,来补贴电动小车的亏损,但电动小车的存在,又可以补齐燃油车所需的“双积分”。

不过,从行业中得到的消息,由于电动车增长超预期,积分交易通货膨胀,没有那么值钱了。要销售大排量燃油车,哪怕直接购买“双积分”,也比自己生产电动小车成本低,所以,电动小车的存在更显尴尬。

2月新能源销量,补贴退坡、原材料涨价,都有哪些影响?

不只欧拉,其他依赖于电动小车的品牌,都可能遇到类似的问题。“成本压不住,价格不敢涨,停产反而是最优选”。

纵观整个行业,更多品牌还是尝试着加入“涨价潮”。自今年1月1日起,特斯拉、小鹏、极氪、比亚迪、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车企,陆续发布涨价公告,新车涨幅在千元至万元不等。

诸多行业机构预测,2022年,大陆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0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20%。

只是,车企盈利持久发展,与用户消费产品成本之间,如何维持一个合理的平衡,涨价或许只是一个“下下策”。

梳理供应链,寻找更多的赢利点,也需要紧迫地思考起来了。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曹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