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鲁奖”作家鲁敏:作品站在中国小说艺术前沿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评:“鲁敏站在中国小说艺术的前沿。她将确切的戏剧性形式赋予涣散的、难以言喻的经验,探测和呈现精神生活的结构、深度和边界。”

“鲁奖”作家鲁敏:作品站在中国小说艺术前沿

2022年开年重磅!北京一未文化影视全版权签约合作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获奖作者鲁敏都市女性话题之作《奔月》,作者作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擅长书写人性之善,对温暖诚挚的生活作出富于想象力的表达。有评论称,她在《奔月》中重新塑造了女性自我身份的破茧与困境,在相对“底层生活”的知识和价值框架下提供了另外一种我们不曾经历的民间生活。

鲁迅文学奖授奖辞称:“鲁敏关切复杂的都市生活,独辟蹊径,敏锐地探索人的精神疑难。鲁敏不避尘埃,与她的人物一起经受困惑与考验,体认善好的生活价值,在有限的尺度内开拓出丰厚深长的心灵空间。”

“鲁奖”作家鲁敏:作品站在中国小说艺术前沿

作家鲁敏

这部符合现实主义的作品从一辆开往梵乐山的旅游大巴意外坠崖的故事展开。女主人公小六在这场事故中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只留下散落满地的物品。丈夫贺西南不愿相信她已死,开始寻找她的下落,却渐渐揭开了小六隐藏在温顺外表下乖张不羁的多重面目。原来这个现代都市精英、已婚女性厌倦了日复一日的生活,借由这场大巴事故,从原有的生活里彻底消失,来到了陌生小城乌鹊隐居,开始“自我放逐”。

因小六的失踪,她身边的人开始重新认识小六:丈夫贺西南在小六情人的出现及闺蜜绿茵的描述中,渐渐认识了一个对自己而言完全陌生的妻子,也慢慢发现了原本看似平静幸福的生活背后令人惊慌的隔阂;原本只是身体关系的张灯,借着攻入小六的电脑、QQ 等社交平台,越来越感觉到彼此精神相通;小六母亲的反应也像团散了的线头,不断拉扯,迁出小六童年的成长地图。新我与旧我在异时空交替登台,荒诞中显露出人性的诡谲云图。

《奔月》从女性视角出发,在逃离旧环境、奔向乌托邦的一次自我命运的探索,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比较深刻地分析社会现象,冷静求实的表现了女性的反叛与意识觉醒,显示出人性的多面性,以及寻求自由所付出的代价。最后在迷茫中寻找的自由又陷入下一个同样的循环时,为整个现实主义的故事披上了荒诞的色彩。

2018年中旬北京一未文化全版权签约著名作家梁晓声《人世间》,并在2018年年底正式与腾讯影业影视共同合作后,最终成为了央视2022年开年大剧电视剧《人世间》火爆全网,可以看出现实主义题材的文学内容又重新被洗牌回归到了市场,此次一未文化与鲁敏《奔月》的签约依旧是站在“让主流回归主流”的立场出发。这部作品的讲述“直面现实”,正面探讨了关于寻找、逃离、失去、自由、身份困惑、打破与建立的现代性命题,满足了读者对于“反应社会现实”的需求,对于市场缺乏对女性群体的关照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者鲁敏表示这次突破性的尝试是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写作探索。

“鲁奖”作家鲁敏:作品站在中国小说艺术前沿

从小说名称《奔月》本身就能洞悉整篇故事的情感方向,就是人们虽然不能摆脱自身的重力,但仍向往月球,消失、隐匿、“奔月”然后抵达自我。作者用抽象的两个字隐喻了人们在人性中、心理上、欲望上被种种羁绊缠绕,但是仍然拼命向上,想要摆脱社会世俗追求自我。或许在忙碌的水泥森里奔走的你、我、他,都曾有过想要“消失”的想法,想要放下一切去完完全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像故事的主人公小六一样来一场“华丽”的重新开始,在一场随心之旅后,我们可以在各自固有生活里,获得更多的耐心和坚强。

事实是,逃离并没有带来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强烈的现实主义打破了空中楼阁,回归了生活本来的样貌。在现实生活中或许能见到和故事中相似的投射,例如,小六母亲对失踪家族遗传症的坚持、籍工的选择性的遗忘症、聚香与彩票男的奇怪婚姻、贺西南对“贤妻与正确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此次,北京一未文化与著名作家鲁敏《奔月》的影视全版权签约,是继签约著名作家石一枫的《漂洋过海来看你》后,主流现实主义作品的再次出发,或将把故事对这些人物精神世界深层次的观照,以丰富而有层次的景深展现在大银幕上,让更多产生共鸣的人们以新的方式“奔月”抵达自我。

来源:光明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