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接纳孩子的感受,真的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

接纳孩子的感受,真的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

一、她手握戒尺站在儿子身后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台湾一个家长感到很困扰,原因是她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认真写作业。

她的情况是这样的,每当当孩子写作业时,这位妈妈就拿着一根戒尺守在孩子身边。

当发现孩子的作业中有错题,就用戒尺打他的手心,或者其他地方。

这位妈妈觉得,即使用了这么严厉的教育手段,孩子的错题依然非常多,母子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疏远和紧张。

为了解决这个烦恼,她去参加了一个社区家长课堂。

这个课堂上的老师说,我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她们二人来到旁边的教室独处。老师给了她一篇稿子,说,请你抄写这篇文字。

在她坐着抄写的同时,那位老师手握一根教鞭,就站在她身后。

这位老师只是做了那个妈妈每天都会对儿子做的事,充满压迫感地拿着一根教鞭站在她身后,让她感受每天孩子都会经历的一种感受。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位妈妈换位思考:

如果我是他,我的感受是怎样的。

在那一瞬间,她泪如雨下,忽然明白了年纪小小的儿子,每天遭受到的是来自自己的什么样的压力和恐惧。

她自责地抱住女教师,哭了很久,终于明白了孩子的感受。

接纳孩子的感受,真的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

二、跟孩子共情,接受他的感受

“共情”不是一种天生就会的能力。

我们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过被否定的经历。

为了让孩子在尽量少地感受到来自父母至亲的否定,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训练自己的共情能力,从容地接受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

接纳孩子的感受,真的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

三、共情的4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听

当孩子和我们讲话时,如果我们心不在焉,会让他感到非常气馁,觉得,哎,跟他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孩子放学了,父亲正在看电视。

孩子:今天奇奇把我的嘴撞破了。

父亲:哦,然后呢?

孩子:我使劲打了他的脸。爸爸你在听我说吗?

父亲:听着呢,听得很清楚。

孩子:算了,我没有电视重要。

在对话中,父亲的眼睛没有离开过电视,更没有和他的儿子有一秒钟对视。

这会让孩子感到失望。

还是同一件事,换一种方式是这样的:

孩子放学了,一位父亲正在看电视。

父亲关掉电视,双眼看着儿子,认真地听他说。

孩子:我使劲打了他的脸,奇奇太讨厌了!

父亲:(看着儿子,没有说话,全神贯注在听。)

孩子:不过没事,明天我还跟他玩儿。

孩子都是敏感的,我们是否用心,他都能感受得到。

如果我们认真听孩子说话,他就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了,他的负能量就释放了。即使我们没有说话,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共情。

接纳孩子的感受,真的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

2.不对孩子提问或者建议,而是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放学后。

孩子:洋洋把我的水彩笔偷走了。

妈妈:是吗?真不是你自己弄丢的?

孩子:下课之前它还在我的桌子上。

妈妈:肯定是你用完以后没收拾好。

孩子:(无语)······

妈妈:跟你说了多少回了,用完的东西要马上放回原处!

孩子:我不跟你说了!(转头跑了)

妈妈:这孩子,太没礼貌了!

面对家长的压力,孩子很可能会慌张。如果家长一味追问、责提建议,会打断孩子的思路。孩子的精力从回忆丢东西的过程转移到应对你的情绪上。这样事情就不好解决了。

孩子和妈妈说话,妈妈看着孩子的双眼。

妈妈:哦?

妈妈:嗯。

孩子:彩笔丢了我就不能画黄牛了。

妈妈:哦。

孩子:以后我用完彩笔应该及时收拾好。

妈妈:这样啊。(抱了抱孩子作为对这个解决办法的肯定)

看着孩子,能让他感到自己是被关心的,是重要的,我们不去打断孩子的思路,他就能整理自己的感受,还能找到解决问题有效的方法。

3.说出他们的感受

孩子:我亲手做的不倒翁碎了。

父亲:别难过了。

孩子:(开始小声哭)

父亲:别哭了,不就是个小手工吗?

孩子:(哭声越来越大)

父亲:没事,我再给你买一个,比你自己做的更好!

孩子:(趴着地上大哭)我就想要我做的那个不倒翁!

父亲:你没规矩了,无理取闹!

孩子心里觉得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越是否定,他反而越难过。

这是因为家长没有接受“孩子喜爱这个物品”的内心感受。

同一件事情,我们换一种方式是这样的:

父亲:哦,那肯定是个意外。

孩子:我本来想送给老师的。

父亲:你真的很满意这个自己做的不倒翁。

孩子:我都给它取了名字了。

父亲:你都打算跟不倒翁做朋友了。

孩子:还涂了颜色。

父亲:真是花了你不少心思。

孩子:没关系,下回我再做一个更好的。

我们担心的是,如果说出孩子不好的感受,孩子会更难过。但其实相反,孩子听到你说出他的想法,会感到安慰。因为你理解了他。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孩子:我想要一个新望远镜。

父亲:你的那个不就是新买的吗?

孩子:不行,我不喜欢了!

父亲:这个才新买了半个月,你也太喜新厌旧了!

孩子:不好就是不好,我就想要一个新的!

父亲:不买就是不买!

孩子:(开始哭)

孩子会把家长的解释当成一种对他的无情拒绝。我们越解释,他越不愿意听。

父亲:我真希望你现在手中已经拿着一个新的了。

孩子:我想要一个10倍的,家里那个倍数太低了。

父亲:你很喜欢天文,真希望我能给你买一个100倍的望远镜。

孩子:嗯,200倍的!

父亲:500倍的!

孩子:1000倍的,哈哈哈!还是不用了,家里那个挺好的。

当我们理解了孩子想要一样物品的感受,理解他的渴望,他会觉得被接受,而得到安慰。

家长能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感受,真的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