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微博 | @视觉志

作者 | 霹雳蓝

仿佛就前不久的事儿,

实际上已经过去两年了。

两年前(2020年)的1月,

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暴力伤医事件」。

受害医生是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

伤他的正是他拼尽全力挽救了双眼的患者。

被砍近1年半后,

他在一次演讲中笑着公开自己「领证了」:

“是那个地铁可以坐黄座,

去公园不用门票的那个证。”

他领的是残疾人证。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1

“理想主义是无可救药的”

2022年1月,

陶勇医生作为嘉宾观察员的职场类真人秀

《令人心动的offer》·(医学生篇)收官,

此时距离他被砍,过去了整2年。

他似乎已经忘掉了伤痛。

节目中他风趣幽默,

接梗造梗不输明星观察员,

贡献了不少笑点,

正经点评环节又金句频出,

充满了大爱和仁心。

只是偶尔在医学生们讲述自己,

第一次上手术台,

第一次做手术的兴奋时,

特写镜头捕捉到他正轻轻地摩挲自己的伤手……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节目中,

他曾评价一位医学生:

“理想主义是无可救药的。”

弹幕里有人说,这句他也许是说给自己的。

因为在遭受重创出院,接受的第一个采访里,

他曾说:“我可能真的有点单纯理想主义。”

也许是因为这些年被现实「击中」过太多次,

内心也经历了无数次百转千回,

这位理想主义者,

才有感而发说出了那样一句评价。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2

没有勇气翻开的一页

2007年,

他在出门诊的时候,

遇到了一个非常罕见的病例——无虹膜症。

这是一种先天性的基因缺陷,

没有虹膜,眼睛没法聚光,

陶勇敏锐地察觉到这极有可能是家族遗传,

一问果然,

患者家里一个堂弟也是同样的病。

2007年的陶勇,27岁,刚刚博士毕业,

年轻、有冲劲、理想主义者,

他做了一个“冲动”的决定——

跟着病人去他的老家河北邯郸,

先坐火车,然后又再转三蹦子,

颠簸了1个半小时才到。

堂弟的情况比先前那个病人还复杂,

不仅眼睛有问题,智力水平也偏低,

吃饭还需要人喂,

堂弟的母亲给他喂饭时,

陶勇就在旁边,

就在这时,

那位母亲问了陶勇一个问题:

“以后我走了,

我这孩子连孤儿院都不要,

你能帮我照顾他吗?”

……

年轻的陶勇不知道怎么回答。

后来,

他再也没有勇气去联系这一家人。

“我无法翻开那一页,

一想起这件事,

我就想起他妈妈问的那句话。”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正如陈晓楠所说,

每一个眼睛的疾病后面是一个人生,

是一些特殊的人生和命运。

这种无力感,

不是一个「有着理想主义的医生」能承担的了的。

这也许就是,

行医生涯给理想主义者陶勇上的第一堂课。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3

那些「陶勇式金句」

除了因自己亲身经历有感而发的那句:

“理想主义是无可救药的”。

节目中陶勇的绝大多数发言,

都是精准、温暖,甚至充满哲理的,

连一向犀利的易立竞都多次被“击中”,

听完忍不住感叹“天呐”。

面对大家都曾经历过的职场竞争和自卑受挫心理,

他温柔开腔:

“人和人就是特点不同,

在比较中失去的,

要在存在中找回来。”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而当其他嘉宾一致对,

「给病人画漫画」的那位医学生,

给出了更高的评价时,

陶勇从患者角度坚定自己的立场:

“没有关怀的医学是冰冷的,

可是翻过来,

没有技术的关怀是滥情。”

接着又细心解释:

“我觉得患者他需要关怀需要温暖,

可是他来医院的第一不是享受服务,

第一还是享受治疗的,

这是他的第一需求。”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谈论“特殊病人”的就医羞耻感,

在陶勇脸上看不到任何偏见,

他反而去宽慰病人:

“我常常跟他们说,

你们是病人,不是罪人,

真正可怕的不是HIV,

而是无知和偏见。”

在医学生们经历了第一个手忙脚乱的夜班后,

陶勇回忆自己踏入漫漫求医路之初到现在,

那已经刻在心里的责任感:

“医生on call,一生都在on call。”

而关于医生、患者和病痛之间的关系,

他的答案充满了哲思:

“小医生看的是病,大医生看的是人。

小医生治的是人的病,大医生治的是病的人。”

陶勇无疑是一位「大医」。

但同时他非常清醒:

“医学它是个很特殊的学科,

在这个过程中跟人打交道,

有对生死的看法,有善恶的看法,

还有人性的方方面面,

以及社会的各个平衡。”

细细品味,

这寥寥数字几乎概括了他四十几载的前半生。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图源网络

4

关于「网传1」

从有限的节目时长中这些有限的金句中,

我们足以窥见身心遭受重创两年后,

重回公众视野的陶勇医生更加温暖、睿智,

依然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热爱。

但是,

就像他自己多次强调的那样,

不希望被「神」化。

他和大家一样是肉身凡胎,

面对选择面对考验面对人性的纠葛,

也会进退两难,

也许在媒体渲染和「被神化」的背后,

下面这些关于陶勇医生的「几件小事」,

同样值得了解。

看过陶勇医生的专访或者演讲,

很难不对他产生「温文尔雅」的第一印象。

也因此,“温柔”几乎成了他的标签。

但在某次采访中,记者问他:

“你(对病人)发过脾气吗?”

他没有犹豫连说了两个“经常”。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在大众心里医生应该始终保持亲和耐心,

但,事实上非常难。

出门诊的陶勇经常面对的,

是像菜市场一样无序吵闹的状况,

在给病人看眼病,

这个需要高度集中精神的过程中,

他还要时不时出来维持秩序,

“如果你脾气特别好,镇不住那个场子。”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5

关于「网传2」

而在另外一个「网传」中,

他又要求把「经常」这两个词去掉。

有人问他,

听说你之前经常给患者垫付医药费,

陶勇的声音立刻提高了一度:

“经常俩字去掉,没有经常,

经常是不可能的,

我不是富二代没有那么多钱。”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图源网络 陶勇和小患者

虽然“否认”自己经常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但是,有些时候他“实在忍不住”。

有一次一个病人三十来岁,河北人,

双眼视力都很差,

一个眼睛零点零几,

一个连几根手指都看不清,

他的妻子在宾馆给人洗床单,

结果又不小心手伸到洗衣机里搅到了,

没办法,

他只能自己从河北“摸了一路”来北京看病。

陶勇实在于心不忍就把病人的挂号费退了,

还帮他们垫付了检查的各类费用。

有记者问他,

“这几百块钱对病人意味着什么?”

他甚至不觉得这对别人有多大的帮助,

认为只是为自己求了一个心安,

“更多的是渡己,而不是救人。”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6

关于「私心和真心」

「医生能不能有私心?」

陶勇坦言他有,

且不只是一瞬间。

同样学了眼科的同学有些去了私立医院,

收入更高更轻松也更自由,

记者问他:“你有考虑过吗?哪怕一瞬间。”

陶勇没有犹豫笑着说:

“怎么可能是一瞬间呢?那是长时间的考虑。”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他始终放不下来找自己的那些穷苦病人,

甚至提出了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方式:

“我认为比较合理的方式,

是大夫的收入从高端私立医院去挣,

然后在公立医院就当一个慈善,

就甭从这些穷人身上挣钱了。”

但是有时候真心不一定能换真心,

这些年,

他曾因为患者的不信任心力交瘁。

因为想要且只想要从医生口中听到好的结果,

很多患者甚至带着录像机,录音设备来施压

“逼着”医生说出一个「好结果保证」。

一旦没达预期,

就拿出录音各种证据倒打一耙,

说到这,他轻轻说了一句:

“甚至砍我。”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很多的不信任让他也很害怕,

“我只能说我比以前的我更加胆小更加谨慎。”

以前是孤身一人,现在有了家人,

他不愿以家庭为赌注,

这是他的无奈,也是医生的无奈。

7

关于「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的出现非一朝一夕之间,

医患关系的解决也绝非一朝一夕。

但是因为在从医之初,

老师和患者之间的一件事影响了他,

给了陶勇对医患关系认知一个好的开始。

那是一次夜班,夜里两三点钟,

一个男人满头大汗地冲到病房,

抱着一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

急迫地说,孩子不行了。

老师二话没说,

没有说任何挂号走手续的问题,

迅速开始抢救,

其实,孩子的身体从一开始就是冰凉的,

但是老师竭尽全力抢救了2个多小时,

一直没有放弃,

到了最后实在无力回天,

才把孩子抱出来跟家长说,

“我们尽力了。”

从头到尾没有提钱的事儿。

那位家长鞠了个躬,带着孩子离开了。

那时陶勇第一次,

亲眼目睹真正的医患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这次,

给他未来如何对待病人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医学它不是一个职业,

就并不是说一定要是买卖,

而且人和人是可以互相信任的。”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陶勇和为他挡刀的田女士

8

关于「信任」

有可能发生奇迹

陶勇曾经说过,

医生和患者是共同对抗疾病,

应该站在统一战线。

一旦有了这个认知加上双方信任,

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8年前,

一对广西的父母找到了陶勇,

他们的女儿只有6岁得了白血病,

眼底情况非常之差,视网膜满目疮痍,

女孩的爸爸妈妈跑了很多家医院,

没人接收。

最终让陶勇下定决定为她治疗的原因是:

女孩父母完全的信任完全的配合,

还有这个6岁女孩的懂事。

在治疗过程中,要往眼睛上扎针,

但是这个女孩为了给父母省钱不让麻醉,

只点一滴麻醉效果很弱的眼药水,

她就开始讲笑话分散注意力,

这个小女孩整整被扎了10多次。

陶勇的残疾人证,以及他的私心。

陶勇、女孩父母和女孩一起创造了一个奇迹。

女孩的视力恢复到0.5,

参加绘画比赛拿了一等奖,

得了5000块钱奖金,

就这么困难的一个家庭,

他们又拿出了1000块钱,

捐给了另外一个双眼恶性肿瘤的孩子。

而在陶勇出事之后,

这位双眼眼球被摘除的孩子的爸爸,

又联系陶勇,要把这1000块钱捐给他。

“有的时候疾病难,

但是还有办法,

其实是有可能发生奇迹的。”

这一切的基础都是「信任」。

9

关于「陶勇」

人生正值壮年遭遇重创,

但是从伤痛中走出之后,

他依然在说:

“我真的非常庆幸我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

学生谈起他的口头禅,

不约而同都是那句:

“我怎么感觉不到你对医学的热爱?”

面对自己竭尽全力救回的患者,

毫不留情地朝自己挥刀的荒谬。

他说:

“面对,解决,放下,

因为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本文来源于视觉志,作者霹雳蓝,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更多走心文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