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道家四大派别——杨朱派

《老子》一书的问世标志着道家学派的形成,老子理所当然的成了道家的开山祖。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一样,道家学派在“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时代,也发生了分化,形成了不同的派别。这里,我们主要依据《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所载,来大致论述道家学派的分化情况。今日就杨朱派作论述。

道家四大派别——杨朱派

杨朱即阳子居,又称作阳子、阳生、杨氏等,相传为卫人(今河南淇县、滑县一带),《史记》未载其人,《汉书·艺文志》也没有关子他的著作的记载,尽管在《庄子》书中被屡次提到(如《应帝王》、《寓言》、《山木》、《天地》、《徐无鬼》、《胠箧》等),但不少人以《庄子》一书“寓言十九”而否认杨朱的存在及其杨朱与老子的师生关系。

实际上杨朱确为老子的弟子,这在《庄子》中是有明文记载的,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阳子居见老聃,日:“有人如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勌,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来由,猨狙之便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蹙然曰:“敢问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庄子·应帝王》)

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阳子居不答。至舍,进盥漱巾栉,脱履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今闲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睢睢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阳子居蹴然变容日:“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者将迎,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庄子·寓言》)

道家四大派别——杨朱派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杨朱曾师事于老子,并深受老子学说的影响,“避席”与“争席”就反映了杨朱接受老子思想影响前后的变化,在《庄子》书中,尽管“寓言十九重言十七”,但其寓言部分,除完全架空的人物以外,对历史人物相互关系的行辈,则从无紊乱”(徐复观:《有关老子其人其书的再检讨》,转引自陈鼓应《老庄新论》第4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因此杨朱的存在是无法抹煞的,就像墨翟我们不能抹煞的一样,杨朱我们也断然不能煞杀的”,“老聃与杨朱的存在如被抹杀,则彭蒙之师彭蒙、宋钘、环渊、庄周等派别不同的道家便全无归属。”(郭沫若:《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54年6月版)

先秦时期,杨朱的学说影响很大,许多史籍中往往是杨、墨并称,孟子更指出:“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但由子杨朱没有著作留传下来(《列子·杨朱》篇为魏晋伪作,不可代表杨朱的思想)我们无法全面了解其学说,但在先秦的不少著作,如《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中保留了一些零星的资料片断。

《孟子·滕文公下》在对杨朱进行批判时,指出杨朱的学说主旨是“为我”,并认为这是一种“无君”的“禽兽”之论,因此,孟子以“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为己任,“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在《尽心上》中,孟子更进一步指出“杨朱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也就是说,杨朱的“为我”之旨,是一种彻底的利已主义,子天下有利之事,哪怕是拔取一根毫毛,杨朱都是不肯干的。孟子的这种说法给后世影响很大,后世说杨朱自私利己的说法都来自于孟子。实际上这是对杨朱思想的一种误解。

道家四大派别——杨朱派

《韩非子·显学》曾指出,杨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世主必从而礼之,贵其志而高其行,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在这里韩非子以为杨朱的思想核心是“轻物重生”,这种观点在《淮南子·汜论》也得到了回应,该篇曰:“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言也,而孟子非之。”由此可以看出,孟子所说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实际上就是韩非所说“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也是对《淮南子·汜论》所说“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的一种夸张化和形象化。

杨朱的这种思想,是主张珍视生命,不为外物所累,抛弃一切功名利禄,顺应自然,这与老子的“厚生”主张是一致的,也是对老子“厚生”学说的一种极端发展。正因为此,有人认为杨朱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独立学派的开创者”,而与道家无关。(詹剑锋:《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第113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实际上这种主张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个人的阐扬,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生命的一贯特点”(陈鼓应:《老庄新论》第10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后来宋钘“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阻(沮)”,就正是杨朱“贵己”精神的体现。

杨朱不仅不是一位利己主义者,相反,他却是一位“泯却小我的人”,《庄子·山木》谓杨朱曾言“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韩非子·说林上》也有类似记载:“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杨朱的“舍者与之争席”就正是其泯却小我的一种体现,是一种为我主义,也就是《吕氏春秋·不二》所说的“阳生贵己”之意。这种泯却自我的思想与道家去盈守虚,知荣守辱的思想是完全相通的。

(摘自:张运华《先秦两汉道家思想研究》,第35-40页。)

按:本平台为纯粹公益学术平台,本平台所刊登之文章多为原创,所刊发内容仅作为学习交流之用,凡本平台所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此外,本平台拒绝任何人予以本平台任何形式捐赠。

道家四大派别——杨朱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