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男生真的喜欢找和他们“母亲”相像的女友吗?研究说:是真的。

策划、撰文 / Crystal、二狗子

专业支持 / 长安夜

编辑 / KY主创们

*本文场景为异性恋语境*

作为一个古怪问题研究爱好者,前几天我在豆瓣快乐冲浪时,看到这样一条提问:

男人会不会因为女性和自己的母亲相貌相似,就对对方产生好感?

这种“相似”,有的关乎相貌:

男生真的喜欢找和他们“母亲”相像的女友吗?研究说:是真的。

cr.豆瓣 人间情侣观察组

有的之于性格和相处模式:

cr.豆瓣 古怪问题研究中心

这让不少感受到自己被“代餐”的女性,忍不住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了疑问:

“他是不是有恋母情结,想在我身上找到缺失的母爱啊?”

cr.微博广场

不仅关系中的女方存在这样的困扰。一些男性在恋爱过程中,也察觉到了这种有些特别的择偶偏好。

cr.知乎

在社交平台上,类似“你们会想找一个和妈妈性格三观等很像的女朋友吗”“如何评价『男生要找个像母亲一样的女人』的言论”“是不是男生都想找一个像妈妈的女朋友”的提问,也从不稀缺。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

找寻和自己母亲相似的人作为伴侣的男性,是否存在着“恋母情结”?如果不是,我们又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它会对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来看今天的文章。

男生真的喜欢找和他们“母亲”相像的女友吗?研究说:是真的。

虽说“男朋友和我谈恋爱,原因竟是我和他的亲妈相像”这件事,乍一听像个网络段子。然而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特例。

“选择和异性父母长相相似的人作为伴侣”这件事的发生,早已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为了使自己的基因最大程度得到遗传,人们的确会更加偏好那些和自己基因相似的人(Rushton et al., 1984)。也就是说,无论性别,我们本就会偏爱那些和我们父母的相貌、性格有相似之处的潜在恋爱对象。

研究人员又进一步发现:男性对于和母亲相似异性的偏好,比起女性又更胜一筹(Jedlicka, 1980; Vos, 1995)。

芬兰Turku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70名男性和女性,并将每人配偶的脸与ta们异性父母的脸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相比女性参与者,男性参与者伴侣的相貌都与他们的母亲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Heid, 2015)。

并且,男性母亲的性格特质,同样也会影响他们对伴侣的性格偏好:eHormany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4%的男性会选择和他们自己母亲性格相似的伴侣。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对于男性来说,“如何和异性相处”这件事,是在他们和母亲的接触中习得的。可以说,幼年时和母亲的相处,奠定了他们日后与异性互动模式的底色。

长大后的他们,也会更偏好和与母亲相似的人相处。

举例来说:如果男性小时候,母亲给予他的爱是温暖、稳定、富有安全感的,那么长大后他很可能会爱上同样包容、情绪稳定的异性;

反过来,如果他的母亲性格冷漠、喜怒无常,那么他日后也会更容易选择焦虑水平高、情绪化的女性,来作为自己的伴侣(Collins & Read, 1990)。

此外,相似的生育年龄(Perrett et al., 2002)、出生地(Jedlicka, 1984)、教育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男性成年后的择偶偏好(University of Iowa Health Sciences, 2008)。

看到这里,一些拥有相似体验的女性读者可能已经磨刀霍霍向男友:看,人家KY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老实交代,你和我谈恋爱,是不是就是为了找个妈?!!

咳……请情绪激动的读者大大们姑且按捺下自己的心情。接下来,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选择和母亲相似的人作为伴侣,到底和“恋母情结”有没有关系呢?

恋母情结,也被称为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处在3-6岁发展阶段的小男孩会在潜意识里把自己的母亲当作欲望对象。长大后,为了解决俄狄浦斯情结,他们便会寻求一个和母亲有着相似特质(包括外形、依恋类型等等)的女性作为自己的伴侣,以此转移这种对母亲的欲望。

可以说,母亲,就是男性自身理想伴侣的模版(Daly & Wilson, 1990)。

对那些小时候与母亲相处和睦、本身即是安全型依恋的男性来说,幼时与母亲的相处经历会让他们更偏向选择一个与母亲类似的安全型人作为伴侣(Collins & Read, 1990; Frazier et al., 1996)。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这样的幸运。

有一些母亲自身就是不安全依恋类型者。在她们的子女看来,母亲是焦躁不安的,是敏感易怒的,甚至是冷漠的。自己与母亲的关系,是不稳定、不安全的。

和母亲的相处经历,给他们留下了太多挥之不去的失望、怨恨和悲伤。想要在母亲身上获得足够的爱与包容,似乎成为了一件无比艰难的事。

这就会导致两种完全截然相反的结果:长大后,一些人会对母亲这样的女性敬而远之(Bereczkei et al., 2002);另一种情况则是,他们在潜意识中选择了一位和母亲相似的伴侣,又一次踏入痛苦但熟悉的泥淖。

男生真的喜欢找和他们“母亲”相像的女友吗?研究说:是真的。

潜意识里,他们依旧渴望着一段稳定、安全的亲密关系。但是,没有被坚定爱过的孩子,要如何了解爱的真实模样呢?

于是他们又一次投入了一段错误、但却熟悉的恋情,自以为在这段关系中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安全感,却忽略了关系本身带给他们的痛苦感受。

而另一些人实际已经意识到了母亲与自己之间的不良关系模式,却依旧会选择进入一段相似的关系。因为他们的内心隐秘地期盼着,自己能用这样的方式来修复自己过往的创伤:是不是只要再重来一遍,结局就会变得不一样?

童年的伤痛成了他们过不去的坎。怀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一次次用与母亲相似的关系模式同伴侣亲近,却只能又一次地争吵、分离。

值得一提的是,男性对于与母亲相似伴侣的偏好,同时也是长久以来社会对于男性根深蒂固刻板印象的结果。

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大多时候,我们的社会和文化推崇的所谓“男子汉”的形象,是“顶天立地的”“强大的”“被需要的”,却忽略了男性在事实上存在的表露脆弱、正视自我的情感需要。

此时,一位与母亲相似的伴侣,便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成年后的“避风港”。

当男人被所谓“男子气概”的要求压得透不过气时,母亲的存在,给了男性表达需求的空间。在母亲面前,他可以毫无负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脆弱的一面,正如幼时,母亲用温暖的手掌轻柔地安抚他那样。

在和母亲相似的伴侣身边,男性得以直视内心的欲望和渴望,也重新找回了自由地塑造自己的能力。

男生真的喜欢找和他们“母亲”相像的女友吗?研究说:是真的。

无法忽略的是,有些时候,“母亲”和“伴侣”之间的相似性,确实会成为双方亲密关系发生冲突,甚至破裂的导火索。

终于逃离了令人窒息的母亲,却再次和相似的人步入亲密关系——对那些明知道母亲的某些特质(如神经质(neuroticism))是不好的,却有意无意地选择了相似伴侣的男性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糟糕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浪漫关系,显然也会更容易走向分道扬镳的结局。

但有时,选择一位和母亲相似的伴侣,也很可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男性在和这样伴侣的相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舒服和安心。过去的经历,让他更容易预判对方的行为,因此,他也会更懂得如何和对方相处。

不过也要注意,不要因为对于和母亲相似特质的偏好,就无底线地把伴侣当作妈,把对方看作保护者、照料者,而不是恋人。这种角色上的认知同样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造成性生活乏味无趣(Beccia, 2021)等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男性群体中不极端、不过度的,对和母亲相似伴侣的偏好现象。

如果你或你的伴侣对于母亲的情感,远远超出了“男性把母亲当作择偶模版”的范畴,如,男方的母亲毫无边界地介入了你们的关系;把你们之间的相处事无巨细地向母亲汇报;他的母亲全权左右了你们关系的进度;甚至更为极端的行为,请果断离开这段关系,或寻求专业帮助。)

对于那些从小沐浴着母爱长大的男性来说,从伴侣身上找寻某种和母亲相似的特质。这件事可以被看作是他内心那个小男孩,面对荆棘丛生的成人世界,依然想追寻那些“遗失的美好”,渴望寻求一个长大后心灵的避风港。

这种有意无意在伴侣身上寻求和母亲或多或少的相似性的行为,其实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毕竟,相似性可能和很多因素一样,只是吸引彼此的一个契机;而维持一段关系,更多的是需要真诚包容的心。

幸福的能力大多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如果察觉到某些相似的特质令人痛苦,我们可以试着跨出第一步——主动走出那张名为“熟悉感”的温床,学着放下那些难以改变的过去和执念(相关阅读:“曾经追过一场风,你是我不可能完成的梦。” | 研究:放不下的执念,怎么办?),尝试去接触真正能让你开心、舒适的伴侣,哪怕是走进一段你不太熟悉的、全新的关系模式。

不要怕,那些令人遗憾痛苦的经历已经是“过去式”,它们或许会影响你目前的选择,但未来的故事,是由你自己来执笔的。

今日互动:你身边有喜欢找和母亲相似伴侣的男性吗?快来留言区讲讲吧~

男生真的喜欢找和他们“母亲”相像的女友吗?研究说:是真的。

References:

Beccia, C. (2021).Do Men Marry Their Mothers?Medium.

Bereczkei, T., Gyuris, P., Koves, P., & Bernath, L. (2002). Homogamy, genetic similarity, and imprinting; parental influence on mate choice preference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33, 677-690.

Bereczkei, T., Gyuris, P., & Weisfeld, G. E. (2004). Sexual imprinting in human mate choice.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271, 1129-1134.

Bowlby, J. (1969).Attachment and loss. Vol.1: Attachment.New York: Basic Books.

Brumbaugh, Claudia Chloe and R. Chris Fraley. (2010). Adult Attachment and Dating Strategies: How Do Insecure People Attract Mates?.Personal Relationships.17, 599-614.

Collins, N. L. & Read, S. J. (1990). Adult attachment, working models,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dating coupl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8(4), 6~A 663.

Daly, M. & Wilson, M. (1990). Is parent-offspring conflict sex-linked? Freudian and Darwinian models.Journal of Personality,58(1), 163-189.

Epstein, E., & Guttman, R. (1984). Mate selection in man: evidence, theory, and outcome.Social biology,31(3-4), 243–278.

Frazier, P. A., Byer, A. L., Fischer, A. R., Wright, D. M., & DeBord, K. A. (1996). Adult attachment style and partner choice: Correl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findings.Personal Relationships,3, 117-136.

Freud, S. (1905).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

Geher, G. (2000). Perceived and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parents and partners: A test of a freudian model of mate selection.Curr Psychol19, 194–214.

Greenberg, L. S., & Foerster, F. S. (1996). Task analysis exemplified: The process of resolving unfinished business.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64, 439.

Heid, M. (2015).Why You’re Attracted to Women Who Look Like Your Mom.Men’sHealth.

Jedlicka, D. (1980). A test of the 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mate selection.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12, 295-299.

Jedlicka, D. (1984). Indirect parental influence on mate choice: A test of the psychoanalytic theory.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46: 65-70.

Ni, P. (2019).Do People Choose Romantic Partners Similar to Their Parent?Psychology Today.

Perrett, D. I., Penton-Voak, I. S., Little, A. C., Tiddeman, B. P., Burt, D. M., Schmidt, N., Oxley, R., & Barrett, L. (2002). Facial attractiveness judgements reflect learning of parental age characteristics.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B, 269, 873–880.

Rushton, J.P., Russell, R.J.H., & Wells, P.A. (1984). Genetic similarity theory: Beyond kin selection.Be- havior Generics14: 179-193.

Sroufe, L. A., & Fleeson, J. (1986). Attach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ionships.Relationships and Development,51, 72.

Streep, P. (2014)Why Your Partner May Be Like Your Parent.Psychology Today.

University of Iowa Health Sciences. (2008, May 7).It Might Be True That 'Men Marry Their Mothers'.ScienceDaily.

Vos, D. R. (1995). Sexual imprinting in zebra finch females: do females develop a preference for males that look like their father?Ethology99, 252–262.

Wilson, G. D. & Barrett, P. T. (1987). Par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rtner choice: Some evidence for Oedipal imprinting.Journal of Biosocial Science, 19, 15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