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巧雅为产妇擦汗,被美国医生嘲笑,但林妈妈的大爱他们不会懂的

1930年,一个美国医生嘲讽林巧稚说,“你以为给产妇擦擦汗就能成为教授吗?”

林巧稚却说,“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

林巧雅为产妇擦汗,被美国医生嘲笑,但林妈妈的大爱他们不会懂的

1929年,刚刚28岁的林巧稚,结束了长达8年的协和医科大学深造,准备与协和医院签约。

当时这个隶属于英美教会的协和医院,有着一个明确的合约规定:“聘任期内不能结婚,生孩子。”

林巧稚倔强地,“为事业我可以不结婚。”家人劝她再想想,她说“结婚就要准备做母亲,还要有时间照顾好孩子。”

言下之意,她所有的时间都要专注在医学事业上。就这么,林巧稚义无反顾的签了这份聘用合约,这一签,就是十二年。

直到1941年协和医院被日本人占领,不用再签合约,她仍然不婚。林巧稚带着誓言,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协和妇产科当医生,也成为协和医院历史上首个成功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也是首个中国籍女主任。

林巧雅为产妇擦汗,被美国医生嘲笑,但林妈妈的大爱他们不会懂的

在她工作的第一个年头,作为新医生的林巧稚,凭着扎实的学业基础,和熟练精深的业务能力,半年内达成别人五年才能做到的职位,被破格提升为住院医生。

有一年,德安县做老师的孕妇华静,肚痛发作,被送进协和医院妇产科的产房,和她同龄的林巧稚刚好值班接诊。

林巧稚一边握住华静的手,贴心安慰;一边根据详细了解的情况以及诊断,有条不紊的安排着产房中的接生步骤。

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男婴顺利降生,林巧稚又麻利地,给这个健康的小家伙儿做了冲洗,包在襁褓中递给护士。

护士抱着他,赶紧给产房外正等得心急的孩子爸爸袁兴烈送过去。林巧稚清理着产妇手术后的身体,又像产前一样擦了擦华静头上的汗,握住了她的手,给她说着儿子健康活泼的暖心话语。

这些安慰的动作和语言,几乎成为了林巧稚一生的术前术后习惯,她说,“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

做新生婴儿登记时,林巧稚询问袁家夫妻二人关于孩子的名字,结果夫妻两都还没有想好孩子的大名。

林巧雅为产妇擦汗,被美国医生嘲笑,但林妈妈的大爱他们不会懂的

于是,在出生登记簿上,林巧稚记下了“袁小孩”三个字。谁也没想到,“袁小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其实在袁隆平老先生80岁之前,都没确凿过自己的具体出生日期,更不知道是谁接生他的。

直到北京协和医院整理历史档案,呈现出林巧稚亲手写下的这份出生证明材料,袁老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具体出生日期不是1931年的9月1日(农历7月初9)。

袁老还发现第一个接自己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居然是林巧稚大夫。袁老无比荣幸和欣喜地对外说,“我是由林巧稚大夫接生的。”

如果说,接生如袁隆平、梁从诫这些历史留名的杰出人士,或者毛主席、朱德夫人等领导人家的孩子,诸如此类,是所有妇产科医生终身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情。

那在林巧稚的五十多年从医生涯中,这些都只能算是其中的一件件事情,因为有太多太多值得称道的事情了。因为林巧稚一生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人们尊敬的称呼她是“万婴之母”。

甚至作为中国妇产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她在新生儿溶血症、妇科肿瘤等等研究方面,拥有卓越的贡献。如此巨大的成就,让林巧稚成为中国“最难请动的人”。

开国大典,有关部门请她去天安门城楼观礼,她没去;北京市第一任市长彭真,亲自到医院拜访,她没见;中国妇联大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她没参加;……为什么?是她居功自傲?还是娇纵妄为?都不是!只因为,能请动她的是病人!

而几次“请不动”,都是因为她在医治病人!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女士,在林巧稚给她看病时,替林巧稚说出了心声,她的追求与职责,就是看病救人!

林巧雅为产妇擦汗,被美国医生嘲笑,但林妈妈的大爱他们不会懂的

林巧稚,一个纯粹的医生,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情——治病救人。她,终身未婚未育,只嫁给了她热爱的事业。连每一年的生日,林巧稚都是在医院里或者产房中度过。

她说,最喜欢的生日礼物,便是每一个出生孩子哇哇的啼哭声。1983年4月,一个清冷的早晨,病床上的林巧稚在昏迷中,说出一声一声的急促呓语,“快拿产钳来。产钳……”

过了一会,仍然昏睡中的她,面带微笑,嘟囔出这一生最后的一句话,“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三个,真好。”

只因前一天,82岁高龄的她,还在产房里接生了6个孩子,而那天晚上,接生了其中三个。

她在生命最后时光里,昏迷呓语中,还念念不忘从她手中接生出的一个又一个的孩子们。

林巧稚是坠落人间的“生命天使”,她用一生践行着医者仁心,她的仁爱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