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中国古人对玉器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们在长期的辛勤劳动中,创造了难以数计的玉雕作品。

在古代,众多绚丽多彩的玉器,不仅可以作为实用品和装饰品,而且在宗教、礼仪、政治道德观念等诸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美国塞克勒博物馆 出廓玉璧 汉代

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玉璧,数量大,式样多,造型和纹饰都在战国玉璧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除了圆形圆孔的传统玉璧外,汉代还流行外缘有透雕饰物的玉璧。这种玉璧造型优美,纹饰流畅生动,是汉玉中的佼佼者。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透雕龙虎饰谷粒纹玉璧

洛阳金村出土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外缘有透雕附饰的玉璧,渊源于战国时期,并流行于两汉。玉璧发展到战国,由于其本身功能的变化,以及审美意识和制作技术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仅在圆形的璧体上做文章了,他们大胆地把纹样装饰扩展到了轮廓的外缘,使之更富有艺术欣赏性,这种玉璧也被称为出廓玉璧。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战国时期的出廓玉璧,外缘的附饰一般是一对或两对透雕的龙纹或凤鸟纹,多作对称的形式,主要用于装饰,体积较小者则是组玉珮的组成部分。

随州曾侯乙墓、平山战国中山国墓、曲阜鲁城战国墓、淮阳平粮台楚墓、洛阳金村战国墓和孟津战国墓等都曾出土外缘有透雕附饰的玉璧。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西汉时期的这类玉璧,基本上承袭战国时期的风格,璧的外缘附饰作单个的动物形,数量为二至四个,多为对称形式。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南越王墓出土 出廓玉璧

如广州南越王赵昧墓,虽然埋葬于汉武帝时期,但墓中所出的一些玉器仍然具有明显的战国风格,有的甚至还可能是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旧玉。南越王墓出土这类出廓玉璧有四件,其中两件外缘有一对透雕饰物。

一件为双凤涡纹璧:在璧的下部两侧有对称的凤鸟纹附饰,凤高冠长尾,以阴线刻饰细部;另一件为龙凤涡纹璧(环):璧饰勾连涡纹,内孔雕琢一龙,龙昂首曲身卷尾,两侧各透雕一凤,凤身修长,高冠长尾,细部均以阴线刻出。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还有两件外缘有三组附饰,一件为三凤涡纹璧(环):璧饰勾连涡纹,两凤位于璧的下部两侧,凤首朝外,尾部上卷,左右对称,还有一凤在璧的上方,凤身细长,凤首朝上;另一件透雕附饰已残损。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这四件玉璧中,龙凤涡纹璧(环)两侧的透雕双凤,与鲁城战国玉璧凤鸟的风格颇为相似;三凤涡纹璧(环)的凤鸟虽为三只,但仍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保留着战国的遗风。

西汉中期的这类玉璧,其透雕附饰在造型风格上有了明显的变化,透雕附饰一般只有一组,位于玉璧的上方,附饰多由成对的动物纹组成,并以卷云纹加以点缀。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中山王刘胜墓出土 出廓玉璧

如中山王刘胜墓出土的双龙谷纹璧,璧的上方有一组透雕的双龙卷云纹附饰,双龙昂首张口,龙身弯曲,龙首上翘,造型生动优美,是汉代玉璧中难得的珍品。这件玉璧的透雕附饰只有一组,以流畅的卷云纹衬托卷曲矫健的双龙,雕琢的工艺水平明显超过战国时期的同类玉璧,代表了西汉时新的艺术风格,与战国时外缘有多组单个动物纹透雕附饰的玉璧,在风格上迥然不同。

东汉的这类玉璧,基本上继承西汉的风格,一般只有一组透雕附饰,造型上趋于宽广而低平,纹饰较为繁缛细致,并出现了附饰中带吉祥铭文的玉璧。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 出廓玉璧

如定县北庄中山王墓所出土的谷纹璧,上方一组透雕附饰宽广而低平,纹饰为双螭卷云纹,双螭曲身长尾,相戏与云气间。该璧纹饰繁缛,线条流畅,可见当时玉工的精湛技艺。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 出廓玉璧

东汉的出廓玉璧中,有的还在透雕动物纹附饰中雕镂出吉祥语铭文,如“长乐”、“益寿”、“延年”、“宜子孙”等。如江苏邗江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的一枚出廓玉璧,其上便刻有铭文“宜子孙”三字。

该璧上方附饰为透雕凤鸟纹,凤下有一铭文“宜”字,璧身两边各琢一螭虎,两螭虎之间上下有篆体“子”、“孙”各一字。该璧小巧玲珑,透雕纹饰活泼流畅,是一件精美的玉雕艺术品。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老虎墩东汉墓出土 “宜子孙”玉璧

将自远古以来承负礼天、通天职能的玉璧,赋予新的、世俗的祈福、祝愿寓意,表现出汉代玉璧已开始逐渐摆脱意识形态中的神秘色彩,向世俗化转变的趋势。

透雕出廓吉祥文字玉璧,以书法作装饰,并结合其他神兽纹饰,注意形象的处理与章法布局,浑圆沈着,秀丽古雅,使玉璧本身的器型、纹饰等更加协调一致,同时也富于变化,产生了更好的艺术效果。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黄泥岗1号墓 “宜子孙日益昌”玉璧

汉代的出廓玉璧,几乎囊括了当时最高的设计和雕刻水平,有透雕、圆雕和线雕等,多数饰以排列整齐的谷纹,透雕的附饰造型优美,纹饰流畅生动,工艺技术远远超过圆形圆孔的传统玉璧,其社会功能与作为礼玉的传统玉璧也不相同,主要用于装饰、佩戴。

从古时到现代,出廓玉璧几乎得到上至帝王贵胄,下至普通民众的共同推崇和喜爱,成为国之瑰宝。正是它精致的纹饰、精湛的工艺,以及它美好的寓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爱玉人士。

什么是蜻蜓眼式玻璃珠?

蜻蜓眼式玻璃珠是以眼睛为纹样进行装饰的玻璃珠,在单色玻璃珠母体上嵌进一种或几种与母体颜色相同或不同的玻璃,在表面形成多层圆环状纹饰或圆环状凸起,类似蜻蜓的复眼。西方学界称之为“眼珠”(Eye Beads)或复合眼珠(Compound eyebeads),中国俗称“蜻蜓眼”。

蜻蜓眼式玻璃珠最早出现于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发端于埃及人对独眼神荷鲁斯的敬畏及由此形成的恶眼意识。古埃及人相信恶眼具有抵御邪恶的力量,因此多将眼睛纹样镶嵌在器物上作护身符来佩戴。这项技术后来为同样具有“恶眼”信仰的腓尼基人和波斯人所掌握,蜻蜓眼式玻璃珠很快在欧亚大陆广泛流行,伊朗吉兰州是一个制造中心。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埃及出土的新王朝时期眼珠,公元前16-14世纪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伊朗出土眼珠,公元前5-3世纪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地中海一带出土的腓尼基眼珠,公元前6世纪

蜻蜓眼式玻璃珠在中国最初出现于新疆,轮台县群巴克古墓葬M27和且末县扎滚鲁克M14出土的蜻蜓眼式玻璃珠是年代最早的标本,大约在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在中国内地,蜻蜓眼式玻璃珠首先出现于高等级的贵族墓中,如河南固始侯古堆夫差夫人墓、山西太原晋国赵卿墓、湖北随县曾侯乙及其夫人墓等,时间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曾候乙墓出土蜻蜓眼式玻璃珠173颗,数量之多令人惊叹。这些蜻蜓眼式玻璃珠为西方传入,很可能是由生活在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通过迁徙、贸易等方式带入新疆,再传到内地。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河南固始候古堆一号墓出土,春秋末期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战国早期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山西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春秋末期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曾候乙夫人墓出土

目前全国有18个省出土蜻蜓眼式玻璃珠约1000颗,以湖北、湖南、河南三地较为集中,时代上迄西周、下至两汉。战国中晚期之后的蜻蜓眼玻璃珠,包括铅钡、钠钙、钾钙三类成分。学术界公认铅钡玻璃为中国独创,钠钙玻璃为西方传入,倾向认为钾钙玻璃亦为国产。

国内发现的蜻蜓眼式玻璃珠类型多样。根据眼睛的镶嵌技法来划分,可分为平眼珠(Flushed Eye Bead)、凸眼珠(Raised Eye Bead)和角锥眼珠(Horned Eye Bead)。若根据眼睛的图案来划分,可分为单眼珠(Simple Eye Bead)、层状眼珠(Stratified Eye Bead)、套圈眼珠(Multicircle Eye Bead)及组合型眼珠(Compound Eye Bead),等等。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平眼珠,洛阳金村东周墓出土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凸眼珠,成都双元村战国墓出土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角锥眼珠,湖北江陵九店战国墓出土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套圈眼珠,湖南益阳桃花仑战国墓出土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组合型眼珠,湖南辰溪米家滩出土,战国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离心圆层状眼珠, 广东肇庆北岭松山战国晚期墓出土

广州发现的汉代蜻蜓眼式玻璃珠

目前广州发现6颗汉代蜻蜓眼式玻璃珠,分别出土于4座墓葬:1983年发掘的西汉南越王墓出土2颗(C138、E142),1956年在先烈路黄花岗发掘的西汉前期墓M3(广州汉墓M1048:83)出1颗,2006年官洲岛花果山东汉墓M8出2颗(2006GG花果山M8:8),2010年西湾路旧广州铸管厂东汉前期墓M35出土1颗(2010GXZM35:106-4)。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南越王墓E142 ,西汉前期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南越王墓C138,铅(钡)玻璃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广州汉墓M1048:83(不同角度),西汉前期,铅钡玻璃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2010GXZM35:106-4(眼珠脱离母体),东汉,钠钙玻璃

| 秦玉颤音 |

秦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定都咸阳。秦废封建,立郡县,所设的中央与地方政权机构,大多为后世王朝所沿袭。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道路,筑长城、修驰道,工程浩大,所费超出国力,导致赋税加重,于公元前206年秦政权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推翻,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的一个统一王朝。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春秋 玉璧

以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观的秦代兵马俑闻名于世,但东周玉器快捷发展的速度在秦代没有保持下去。从实物与文献记载看,秦代玉器发展缓慢,但不是断绝,秦代毕竟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强盛的王朝,它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玉器的措施,而与东周、汉代玉器相比,秦代玉器只能算是繁华过程中的间歇期,原因是多方面的。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春秋 长方形玉饰

秦代玉器稀少之原因,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立国时间短,风格没有形成。由于琢玉业是一门技术要求高,雕琢难度大的工艺,一些高水平的玉器常出于著名艺人之手,而琢王高手不是短时期内能培养出来的,一些著名琢玉坊,常是子承父业,绝技世代相传,而且秘不外宣。秦国由于立国只有短短15年,没有培养出一些琢玉大师,故没有形成自己风格的琢玉业。原来战国时期的一些玉匠可能 还在为秦代服务,秉承的可能还是原来的琢玉风格,我们要在古玉中分辨出他们的艺术风格,难度较大。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春秋 灯笼形玉佩

其二,珍宝玉器被大量掠夺。随着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相争,刘邦与项羽都曾光顾咸阳城,大肆掠夺奇珍异宝。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烧咸阳宫室,火三月不灭,并劫走大量宝货和美女,其中包括精美玉器。《史记·货殖列传》:“秦之败也,豪杰皆争金玉,而任氏独窑仓聚。楚汉相距荣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公元前206年刘邦与项羽共赴“鸿门宴”,所用玉壁、玉玦,恐怕都是从咸阳宫城掠夺来的、秦朝灭亡,秦国大量玉宝器落入起义军首领或富豪手中,有的可能混迹于汉玉中,需要认真分辨、有的则不知所终。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春秋 亚字形玉佩

其三,秦宫廷玉面幕还未揭开。中国玉器发展史显示,宫廷皇家玉是一个时代玉器水平的标志,因皇室用玉不惜工本,选用最好的玉材,由最好的工匠雕琢。口前所见秦代玉器除一件出于阿房宫遗址的玉杯属宫廷实用玉外,余均为宫廷祭祀玉或一般秦代玉器,不能反映秦代玉器的真实水平。咸阳宫城被毁,大部分秦代宫廷用玉被掠走,但秦代皇陵及上层贵族墓,至今还未发掘,想必其中必有大量秦代宝玉。因此,有关秦代玉器的真实面貌,还寄于地下考古出土新材料。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春秋 玉戈

以上几点,大概就是秦代玉器不如战国或汉代玉器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吧。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在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秦统治者还是采取了一些有利玉器发展的措施。

其一,重视收藏玉器。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前、就收藏“昆山之玉”及“和氏壁”、“明月之珠”等玉宝珠。昆山玉即新疆和田玉。秦始皇还命将和氏壁琢成“传国玺”,篆书“受天之命皇帝寿昌”印文。秦规定,玉玺只能皇帝使用,余概用印。《史记》载,骊山秦陵藏有大批珍宝。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春秋 马鞍形玉佩

其二,重视祭典礼玉。秦始皇到处巡游,每到一地都要祭祀天地四方及列祖列宗,而祭祀多必用玉。1971年陕西省西安市北郊联志村曾出土85件祭祀玉,其中有琮、壁、璜、圭、璋、琥这些《周礼》规定的“六器”礼玉、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南巡长江时,为祭祀水神,曾往长江中投坠玉壁。秦代重要典礼时也用玉器。子婴在继承帝位时,曾戴玉冠。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春秋 圆形玉佩

其三,重视陈设玉器。据文献记载,秦咸阳宫有大量玉宝器。《西京杂记》(卷上)记载,汉高祖刘邦“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这种体形很大的多枝玉灯,至今未曾发现过,或已失传。1976年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东张村秦阿房宫遗址出上的玉杯,既可实用,又能陈设。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春秋 磬形玉佩

其四,重视玉剑饰。秦是一个崇武的朝代。战争离不开武器。秦代流行用玉装饰剑具,由于秦好战,剑多,饰剑玉必定也多,这也从一个方面推动了秦代玉器的发展。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春秋 三角形玉佩

| 秦玉风貌 |

每个时代的玉器,都有自身的特点。秦玉虽然数量不多、玉艺特征还难于全面把握,但还是有其自己的玉器风貌。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春秋 浅浮雕蟠虺纹玉璜

秦统一六国以前,就藏有昆仑山和阗玉及和氏壁、从文献记载看,和氏壁为荆山玉、尽管荆山地望说法不一、但多数学者认为在今湖北省内、在秦朝版图之内、从出土秦代玉器分析、秦代玉材亦有两大类,一类 为和阗玉、用于琢制陈设玉及装饰玉,如阿房宫遗址出土的玉杯,即为和阗玉。另一类是地产玉,即产于秦国境域之内的玉材,与陕西蓝田玉和河南南阳玉系统较为接近,这一类玉材主要作祭祀玉和丧葬玉,如西安市附近出士的秦代祭祀玉坑中的85件玉器,均为青玉质,应为地产玉。

春秋 凿形玉佩

秦代玉器据其用途,可分为祭祀玉、陈设实用玉及装饰玉三大类。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春秋 龙纹玉璜

《周礼》规定用苍壁、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祭祀天地四方。周代虽有大量的玉器出土,但未曾见到成套的《周礼》所载“六器”玉同时出上,却在秦代祭玉坑中出土了成套“六器”礼玉,说明秦代对周代礼学还是相当重视的。1971年陕西省西安市北郊联志村距地表0.8米深的坑内出土了85件祭玉,其中有玉璧、琮、圭、璋、琥、璜这些成套《周礼》祭祀六器,同时出土的还有玉人、玉觹等。琮仅作扁方形,壁作小圆形,两者中间只穿一个小孔。圭、璋既不琢孔,亦不饰纹。璜有环形和双兽首纹两种,前者光素无纹,后者仅在两端琢兽首形,但璜两端及璜背均不穿孔,无法系挂,故作祭祀用玉无疑。琥呈扁平形状,仅作轮廓线及首、足形,与东周时期琢工精细的奔跑状玉虎,迥然有别,专作祭祀玉。玉坑中出土的玉人,四肢呈捆绑状,脸上毫无表情,头上有髻,与秦兵马人俑相像,这应是用于祭祀的玉人,也是古代人殉制度在秦代的新形式。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春秋绳纹玉环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过程中将掠夺来的六国宝器陈设于宫廷中,说明秦代有展示宝器的爱好。据文献记载,秦代的陈设玉还是相当多的,且体形巨大,如刘邦进入咸阳宫看到的玉灯,高达七尺五寸。可借大部分陈设玉在秦末战争中被掠夺、毁坏,今天我们仅能看到阿房宫出土的一件玉杯,但从中亦能窥见其陈设玉的迷人风采、秦代装饰玉目前多见玉剑饰、玉系壁等。

出廓璧、蜻蜓眼、秦式玉——只要好玩 都可以研究

战国晚期至秦代 龙形玉佩

秦代玉器的雕工及装饰技巧,既没有战国玉器的雍容华贵及玲珑剔透,又没有汉代玉器的精雕细琢及千纹万花,形体较为笨拙,花纹较为粗糙。所琢祭祀玉,均作仅具轮廓状的器形,没有细部加工。所琢陈设玉、装饰玉,虽比祭祀玉精致,但与前后两朝玉器相比,还是显得相糙,所饰谷纹、乳丁纹,乳丁半缓,不饱满,且疏稀。所饰勾连云纹,线条粗硬,地子毛糙,后加工修饰显得草率、马虎,从中可以看出秦代玉器水准还欠火候。总之,从雕工及装饰方面观察秦代卡器,粗矿有余,细润不足,给人以一种短期行为的感觉。同时,从秦代玉器中仿佛也能隐约看到其时玉匠不像周汉两朝玉匠,才华横溢。灵气十足,显得力不从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