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很多教育人士都曾提倡:做父母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孩子的朋友。

在这种思想熏陶下,越来越多的父母也开始以朋友的姿态,注重与孩子的平等对话。这是个好的现象,让父母看到了孩子独立的个性发展。

只是,父母与孩子做朋友的尺度把握,并不是那么容易。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如果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过于亲近、无所拘束,反而会使孩子失去一些私人空间,或者让孩子忽略了父母的威严,变得散漫放纵。

所以,在该给孩子立规矩的年龄,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教育孩子时,要让他们知敬畏,知道规矩不能违背,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长。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和孩子做“朋友”

要懂得界限在哪儿

世上从没有无限的自由,给孩子的自由,应在一个框架之内。

父母对子女,师长对学徒,关系上相近,教育原则上也是相同的。

这其中,先有长幼、尊卑,然后才谈得上平等、友爱,这不仅是教育的原则,更包含人类成长、进化的原则。

小到家庭、大到部族和国家,想要很好的生存发展,就必须学会沟通,学会敬畏长辈的威严和社会秩序。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以和孩子或学生谈爱和平等。孩子和学生如果对父母师长没有最起码的敬畏,他们就会失去分寸感,自然无法从长辈那里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尊重和敬畏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根基,也是一个人适应这个世界的三观的基础。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和孩子谈问题可以心平气和、设身处地,但必须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威严。

武汉地铁2号线内,曾出现了熊孩子脚踢妈妈的情景,女孩仅仅因为妈妈搭错车就用脚多次踹妈妈,还踹行李箱。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一个10岁男孩在家殴打自己的母亲,拳拳到肉,招招致命,而母亲一点反抗的迹象也没有。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孩子为什么会事事挑战你?因为你没有给孩子建立清晰的规则意识和界限感!

所谓的敬畏,首先源于尊敬,愿意聆听你的教诲,也就是尊重的畏惧。这毫无疑问,是对父母的极高要求。

电影《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说得特别有味道:有师傅,知分寸;有对手,就知高低。

这里面说得就是敬畏。因为“敬”,孩子就知道该做什么;因为“畏”,孩子就知道不该做什么。有分寸、知进退,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修养。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在家庭中也是如此,孩子和父母可以很亲密、友爱,但是界限永远是存在的,底线就是我们之间是父子母女的关系,不能完全等同成平辈的朋友。

我们可以追求做孩子的朋友,但必须是建立在规则之上,不能教出那种界限不清的孩子。

否则,他们不止在家里看不到自己的错处,直接顶撞父母,以后面对老师和上司,也听不得一点批评,违反规则却不能批评!

在家里,家人可以包容他,但在社会上,没有人有义务去包容他!

想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没错,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一味放纵,不给孩子立规矩设底线,那么最终,我们的每一点“爱”,都会变成对孩子的一份伤害。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优秀孩子是管出来的

熊孩子是惯出来的

前段时间,一位网友在路上拍下了可怕的一幕:

一位9岁的男孩竟然敢开车上路。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被交警拦下后,副驾驶上的母亲还笑嘻嘻地问:

“你们不要吓到小孩,是不是小孩开车被发现了?”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经调查发现,是妈妈接孩子放学回家,孩子缠着要开车,妈妈觉得孩子比较聪明,而且有开玩具车的经验,于是答应让孩子练练手。

妈妈知法犯法,孩子肆意妄为,心存侥幸,挑战规则。

她把孩子这种行为看作是“天真活泼”、“乐于尝试”,不阻止也不教育,总觉得管教孩子,是约束、捆绑、镣铐,不利于孩子的自由成长。

实际上,父母不教,孩子就不懂规矩,更不知危险几何,边界在哪;

父母不管,孩子就没有敬和畏,将来出问题是迟早的事情。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优秀的孩子是管出来的,熊孩子才是惯出来的。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六岁时,曾因一件小事向母亲说谎。

他以为没什么大事,因为母亲从来都是温柔善良。

可那天傍晚,梁启超第一次见到了母亲盛怒的样子。

他害怕地掩饰自己的错误,可迎来的却是母亲更盛的怒气,她怒打了梁启超几十下才停下,并给他立下了“不许说谎”的家庭规矩。

教育路上,父母要做一个狠人,越小开始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孩子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最好的家庭教育

是爱与规矩并行

给孩子定规矩,规矩的严厉性和合理性,都是必须考虑的。

给孩子心灵自由,不干涉也不伤害,但是在行为习惯上,就给孩子规矩,不放纵也不溺爱。

在综艺节目《想想办法吧!爸爸》中,戚薇和李承铉的3岁女儿——Lucky,一下子圈粉无数,这更是得益于他们“规矩与爱并行”的教育理念。

所谓爱,就是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倾听他的内心。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在一次采访中,李承铉想要展示Lucky的随身包包,顺手就去拉她的包包拉链。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Lucky对此很不满意,大声制止了爸爸的坏习惯。

李承铉并没有恼怒,而是尊重孩子的反应,立刻收回自己的手,二次征求女儿的同意后,再去翻她的背包。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因为有了尊重,父母的爱才不会变成生硬的占有和专制,让孩子一心想要逃离。

所谓规矩,要坚定执行,重于教,轻于管。

虽然Lucky宝贝看起来就像个“娇生惯养”的小公主,但事实并非如此。

戚薇坦言,对女儿的教育,并没有因为Lucky是女生,而过度地溺爱她。

而爸爸李承铉的教育,在面对安全和原则问题的时候,也是绝对不容妥协的。

在节目中,李承铉有两次让女儿罚站。

第一次,在花卉拍卖市场,Lucky多次爬栏杆玩耍。

第二次,Lucky非要爬上搬运货物的小推车晃悠。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爸爸多次警告,Lucky只当成耳旁风,沟通无果后被要求罚站,Lucky哭得撕心裂肺,企图让爸爸心软,蒙混过关。

李承铉没有因为Lucky的哭闹妥协,依旧特别坚定地要求她去墙壁边罚站、反省。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或许大多父母会觉得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家规执行了,孩子也长了教训。

但李承铉在和女儿坐车回去的路上,又跟女儿主动道歉,解释自己生气的原因,父女俩和好如初。

爱孩子,是父母的感性层次,给孩子立规矩,是父母的理性层次。

但两者从来就不是对立面,而是相互统一的。

真正的爱,应该是带着规矩去爱,真正的规矩就是体现爱的规矩。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在这个阶段,父母就是要给孩子心里埋下规矩的种子,小到做错事要承担责任,家规要严格执行,大到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践行社会法规,坚守心中道义,将来才不会长歪了。

养儿育女之路漫漫,我们无法守护孩子一世。

但让孩子明白规则,习得规矩,明辨是非,知书达理,是给予孩子最好的“保护伞”,最有用的社会核心竞争力。

正如《规矩和爱》一书中所说:

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会失去感恩;

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会感到自卑;

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会失去敬畏;

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将学会谦卑和自信。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多一分,少一分,就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但唯一能确定的是:父母管得早,孩子才能长得好。

如果你要跟孩子做朋友,那就做值得尊敬的良师益友。良师为先,益友其后。让孩子在未来提起你,满眼放光说:我为我的父母骄傲!

|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尊重原创,侵删。欢迎收藏及转发到朋友圈。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