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很多教育人士都曾提倡:做父母的最高境界,就是成為孩子的朋友。

在這種思想熏陶下,越來越多的父母也開始以朋友的姿态,注重與孩子的平等對話。這是個好的現象,讓父母看到了孩子獨立的個性發展。

隻是,父母與孩子做朋友的尺度把握,并不是那麼容易。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如果和孩子之間的關系過于親近、無所拘束,反而會使孩子失去一些私人空間,或者讓孩子忽略了父母的威嚴,變得散漫放縱。

是以,在該給孩子立規矩的年齡,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教育孩子時,要讓他們知敬畏,知道規矩不能違背,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長。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和孩子做“朋友”

要懂得界限在哪兒

世上從沒有無限的自由,給孩子的自由,應在一個架構之内。

父母對子女,師長對學徒,關系上相近,教育原則上也是相同的。

這其中,先有長幼、尊卑,然後才談得上平等、友愛,這不僅是教育的原則,更包含人類成長、進化的原則。

小到家庭、大到部族和國家,想要很好的生存發展,就必須學會溝通,學會敬畏長輩的威嚴和社會秩序。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可以和孩子或學生談愛和平等。孩子和學生如果對父母師長沒有最起碼的敬畏,他們就會失去分寸感,自然無法從長輩那裡學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尊重和敬畏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根基,也是一個人适應這個世界的三觀的基礎。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和孩子談問題可以心平氣和、設身處地,但必須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威嚴。

武漢地鐵2号線内,曾出現了熊孩子腳踢媽媽的情景,女孩僅僅因為媽媽搭錯車就用腳多次踹媽媽,還踹行李箱。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一個10歲男孩在家毆打自己的母親,拳拳到肉,招招緻命,而母親一點反抗的迹象也沒有。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孩子為什麼會事事挑戰你?因為你沒有給孩子建立清晰的規則意識和界限感!

所謂的敬畏,首先源于尊敬,願意聆聽你的教誨,也就是尊重的畏懼。這毫無疑問,是對父母的極高要求。

電影《一代宗師》裡有句台詞,說得特别有味道:有師傅,知分寸;有對手,就知高低。

這裡面說得就是敬畏。因為“敬”,孩子就知道該做什麼;因為“畏”,孩子就知道不該做什麼。有分寸、知進退,才是一個人真正的修養。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在家庭中也是如此,孩子和父母可以很親密、友愛,但是界限永遠是存在的,底線就是我們之間是父子母女的關系,不能完全等同成平輩的朋友。

我們可以追求做孩子的朋友,但必須是建立在規則之上,不能教出那種界限不清的孩子。

否則,他們不止在家裡看不到自己的錯處,直接頂撞父母,以後面對老師和上司,也聽不得一點批評,違反規則卻不能批評!

在家裡,家人可以包容他,但在社會上,沒有人有義務去包容他!

想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沒錯,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一味放縱,不給孩子立規矩設底線,那麼最終,我們的每一點“愛”,都會變成對孩子的一份傷害。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優秀孩子是管出來的

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前段時間,一位網友在路上拍下了可怕的一幕:

一位9歲的男孩竟然敢開車上路。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被交警攔下後,副駕駛上的母親還笑嘻嘻地問:

“你們不要吓到小孩,是不是小孩開車被發現了?”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經調查發現,是媽媽接孩子放學回家,孩子纏着要開車,媽媽覺得孩子比較聰明,而且有開玩具車的經驗,于是答應讓孩子練練手。

媽媽知法犯法,孩子肆意妄為,心存僥幸,挑戰規則。

她把孩子這種行為看作是“天真活潑”、“樂于嘗試”,不阻止也不教育,總覺得管教孩子,是限制、捆綁、鐐铐,不利于孩子的自由成長。

實際上,父母不教,孩子就不懂規矩,更不知危險幾何,邊界在哪;

父母不管,孩子就沒有敬和畏,将來出問題是遲早的事情。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優秀的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才是慣出來的。

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六歲時,曾因一件小事向母親說謊。

他以為沒什麼大事,因為母親從來都是溫柔善良。

可那天傍晚,梁啟超第一次見到了母親盛怒的樣子。

他害怕地掩飾自己的錯誤,可迎來的卻是母親更盛的怒氣,她怒打了梁啟超幾十下才停下,并給他立下了“不許說謊”的家庭規矩。

教育路上,父母要做一個狠人,越小開始糾正孩子的壞毛病,孩子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順。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最好的家庭教育

是愛與規矩并行

給孩子定規矩,規矩的嚴厲性和合理性,都是必須考慮的。

給孩子心靈自由,不幹涉也不傷害,但是在行為習慣上,就給孩子規矩,不放縱也不溺愛。

在綜藝節目《想想辦法吧!爸爸》中,戚薇和李承铉的3歲女兒——Lucky,一下子圈粉無數,這更是得益于他們“規矩與愛并行”的教育理念。

所謂愛,就是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傾聽他的内心。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在一次采訪中,李承铉想要展示Lucky的随身包包,順手就去拉她的包包拉鍊。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Lucky對此很不滿意,大聲制止了爸爸的壞習慣。

李承铉并沒有惱怒,而是尊重孩子的反應,立刻收回自己的手,二次征求女兒的同意後,再去翻她的背包。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因為有了尊重,父母的愛才不會變成生硬的占有和專制,讓孩子一心想要逃離。

所謂規矩,要堅定執行,重于教,輕于管。

雖然Lucky寶貝看起來就像個“嬌生慣養”的小公主,但事實并非如此。

戚薇坦言,對女兒的教育,并沒有因為Lucky是女生,而過度地溺愛她。

而爸爸李承铉的教育,在面對安全和原則問題的時候,也是絕對不容妥協的。

在節目中,李承铉有兩次讓女兒罰站。

第一次,在花卉拍賣市場,Lucky多次爬欄杆玩耍。

第二次,Lucky非要爬上搬運貨物的小推車晃悠。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爸爸多次警告,Lucky隻當成耳旁風,溝通無果後被要求罰站,Lucky哭得撕心裂肺,企圖讓爸爸心軟,蒙混過關。

李承铉沒有因為Lucky的哭鬧妥協,依舊特别堅定地要求她去牆壁邊罰站、檢討。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或許大多父母會覺得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家規執行了,孩子也長了教訓。

但李承铉在和女兒坐車回去的路上,又跟女兒主動道歉,解釋自己生氣的原因,父女倆和好如初。

愛孩子,是父母的感性層次,給孩子立規矩,是父母的理性層次。

但兩者從來就不是對立面,而是互相統一的。

真正的愛,應該是帶着規矩去愛,真正的規矩就是展現愛的規矩。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在這個階段,父母就是要給孩子心裡埋下規矩的種子,小到做錯事要承擔責任,家規要嚴格執行,大到遵守學校規章制度,踐行社會法規,堅守心中道義,将來才不會長歪了。

養兒育女之路漫漫,我們無法守護孩子一世。

但讓孩子明白規則,習得規矩,明辨是非,知書達理,是給予孩子最好的“保護傘”,最有用的社會核心競争力。

正如《規矩和愛》一書中所說:

在沒有規矩的愛中長大,孩子會失去感恩;

在沒有愛的規矩中長大,孩子會感到自卑;

在沒有規矩也沒有愛中長大,孩子會失去敬畏;

在規矩和愛中長大,孩子将學會謙卑和自信。

别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多一分,少一分,就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但唯一能确定的是:父母管得早,孩子才能長得好。

如果你要跟孩子做朋友,那就做值得尊敬的良師益友。良師為先,益友其後。讓孩子在未來提起你,滿眼放光說:我為我的父母驕傲!

|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尊重原創,侵删。歡迎收藏及轉發到朋友圈。

-END-